摘要:“我們的研究發現,口咽癌患者的HPV-16 DNA可能直接脫落到唾液中,或可作爲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誌物。據悉,2016年5月-2017年10月,Chamindie Punyadeera所在的生物科學學院唾液和體液活檢轉化研究團隊,攜手多家醫療機構,招募665名健康人入組,開始進行口腔HPV-16 DNA流行病學研究。

又一個上輩子拯救過銀河系的幸運兒。

唾液篩出早期口咽癌,或將成爲可能。

5月19日,美國專業醫學網站Medscape報道,澳大利亞生物科學家研發一套唾液試劑,並利用它,從一名“無任何症狀的健康人”身上,成功檢出早期喉癌。經過15分鐘手術切除,該名患者已治癒。

相關內容以“病例報告”的形式,發表於Frontiers in Oncology雜誌。

“這是世界首個口咽癌(OPC)非侵入性篩檢研究。其思路是,從受試者的唾液樣本中,識別人類乳頭瘤病毒(HPV)-16 DNA。若它能在更大範圍的健康人羣中進行研究,並得到驗證,那我們或距離推廣口咽癌常規篩查,又近了一步。”Medscape評論。

持續36個月的唾液檢測顯示HPV陽性……

持續HPV感染已經成爲口咽癌的主要誘因之一。

2020年1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綜述稱,高危基因型HPV-16引起或與HPV相關的口咽癌病例,在逐年增加。在美國,被診斷爲HPV陽性口咽癌的比例,從1980年代的16.3%,升至2000年代的72.7%以上。

“我們的研究發現,口咽癌患者的HPV-16 DNA可能直接脫落到唾液中,或可作爲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誌物。”通訊作者Chamindie Punyadeera,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與生物醫藥創新研究所副教授,如是說。

據悉,2016年5月-2017年10月,Chamindie Punyadeera所在的生物科學學院唾液和體液活檢轉化研究團隊,攜手多家醫療機構,招募665名健康人入組,開始進行口腔HPV-16 DNA流行病學研究。

所有受試者按要求,留下漱口水樣本。採樣和分析的標準流程是:受試者使用特定濃度的口服鹽溶液,漱口1-2分鐘,然後在試管裏留樣。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試劑,對樣本進行病毒基因型和病毒載量分析。

結果顯示,有3名受試者爲持續性HPV-16 DNA陽性。其中,1名63歲的白人男性,在參試第6個月、第12個月和第36個月,HPV-16 病毒載量不斷上升。從最初的3.43拷貝/50ng,增至第36個月時的1281.69拷貝/50ng。

在研究小組的邀請及研究倫理委員會監督下,該男子應邀參加耳鼻喉科臨牀評估和討論。

“15年前,他成功戒菸,但此前有45年煙齡。他每天會喝點兒酒,差不多2杯。是個異性戀,至少有5名性伴侶。口腔性接觸是慣常的前戲。

最初的口咽臨牀檢查——包括觸診和白光——並未發現明顯異常。電子鼻咽喉鏡顯示,兩個扁桃體略不對稱(左

獲得該男子的知情同意後,研究團隊對其進行雙側扁桃體切除治療。手術僅耗時15分鐘。患者於當天出院。

術後活檢顯示,其左側扁桃體有直徑爲2mm的鱗狀細胞癌。

術後2周,複查唾液沒有找到HPV-16 DNA的陽性證據。術後2個月時,頸部超聲檢查未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目前,該名男性正在接受術後隨訪。我們認爲,他通過扁桃體切除這一小手術,即可獲得治癒的可能,且複發率極低。”Chamindie Punyadeera說。

圖B爲術後左側扁桃體組織切片發現2mm非角質化鱗狀細胞癌,局竈性基質浸潤

HPV所致口咽癌,缺少常規篩查

研究團隊表示,前文所述病例是世界首例,通過唾液篩查檢出、再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的無症狀隱性喉癌。對臨牀而言,它具有多方面意義。

首先,它提示臨牀,應充分評估唾液HPV-DNA升高,與口咽癌病程的關聯。

過往已有研究證明,兩者存在一定程度正相關。2016年,《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子刊曾發文稱,對96650名受試者、平均隨訪4年後發現,口腔HPV-16陽性,會使口咽部鱗癌的風險增加22倍。其結論指出,簡便的口腔漱口水樣本收集,能爲口咽部鱗癌風險,提供前瞻性“生物標記”。

而前文所述研究進一步發現,HPV病毒載量持續上升,或預示病程進展。

其次,口咽癌的明確診斷,目前仍主要爲侵入性活檢和基因組測序技術。尤其是HPV所致口咽癌,一直缺少標準或常規的篩查程序。

通常,患者只有在病情進展至晚期,出現明顯症狀時,纔可能被檢出。若可以實現唾液篩檢,或將大幅推動口咽癌的早期篩查、早期治療,患者也能獲得更理想的預後。

再次,它提示,推廣HPV疫苗廣泛接種的重要性。

“20世紀80年代,得喉癌的多是70餘歲老者,大多有酗酒或吸菸史。只有少數病例與HPV感染有關。但現在的喉癌病人往往是已身爲人夫或人父的中年男子,經濟條件較好,不吸菸也不酗酒。男性被確診罹患HPV相關喉癌的幾率,要比女性高三倍。”《紐約時報》稱,導致這一現狀得主要原因包括,人們更早開始性行爲,擁有更多性伴侶,更多進行口腔性接觸。

有研究顯示,絕大多數HPV感染會在1-2年內,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乾淨。而口腔性接觸感染HPV,若沒有被及時清除,或有10年-30年潛伏期。因此,接種HPV疫苗,或能預防口咽癌、降低發生率。但截至目前,相關預防作用仍缺乏數據支持。

2013年,影星邁克爾·道格拉斯被診斷爲喉癌。《衛報》援引其發言稱:“我不想多談細節,這種癌症是由HPV感染引起的,而它源自口腔性接觸。”/AP

“作爲世界首個單一病例,本研究並不是支持普通人羣進行唾液篩查HPV的直接證據。但它證明一種可行性,我們可以用低成本、非侵入性的方式,在高危人羣中篩檢HPV感染所致口咽癌,也能用這一方式評估治療效果。”Chamindie Punyadeera表示。

資料來源:

1.KAI DUN TANG, et al. An Occult HPV-Driven 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iscovered Through a Saliva Test. Front. Oncol., 31 March 2020. doi.org/10.3389/fonc.2020.00408

2.RICH HARIDY. Promising new HPV saliva test detects early-stage throat cancer. ScienceDaily

3.PAM HARRISON. World First: Saliva Test Detects Occult HPV Oral Cancer. Medscape

4.Dana E. Rollison, et al. The Alpha, Beta, Gammas of Or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 Risk. JAMA Oncology. 2016.1.21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

校對:臧恆佳

責編:鄭華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