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小孩是很有意思的“物種”,尤其是剛剛掌握了說話技能到步入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言語、思維、行爲都很獨特,並且對自己未來充滿了極大的信心,這種信心有時候連成人都難以望其項背。

回想那個年齡階段的你,或是找一個差不多年紀的小孩,問TA你將來想做什麼呀?

“我將來想當科學家,發明很多東西!”

“我以後要成爲一名宇航員,探索未知太空!”

“我想做一名藝術家,創作有意義的作品”

………………

能得到的,總是充滿想象和對未來無限憧憬的回答,他們對自己的未來真的是超級自信。

這不禁讓人思考:隨着不斷的學習和成長、以及來自各方面的反饋,小孩的這種自信會減少嗎?還是會一直存在持續下去?

圖片源自網絡

在一項針對學齡前兒童及幼兒的研究中,通過遊戲,研究人員發現,4-6歲的兒童普遍會擁有並表現出過度自信,而且他們的自我期待值也很高。

即使在遊戲中有贏也有輸,但依然有60%的孩子認爲自己自己可以有比之前更好的表現。

也就是說,即使伴隨着大量的學習和反饋,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依然能保持很大的自信。

你有沒有想過這種自信還在哪類人羣中很常見?答案是,CEO,銀行家,以及其他高風險決策者。在小孩身上發現的這種自信與上述人羣展現出的自信相類似,是不是很難以置信?還認爲小孩只是小孩嗎?

圖片源自網絡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性別間差異。

在規避風險策略上,與男孩相比,女孩的策略更爲保守,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爲成功的獲勝策略。而且在實驗結束時,採取了保守策略的女孩對未來表現的自信程度明顯要高於男孩。

爲什麼會這樣呢?實驗發現,女孩更容易將他們對自我的評估與當前的表現聯繫起來,而不是綜合很之前的信息做出判斷。比如,如果連勝,女孩就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如果連敗,她們就會低估自己的能力。

而男孩則遵循“合理的期待”原則,會遵循之前的信息做出綜合決策,因此產生性別間差異。

圖片源自網絡

實驗的另一個意義在於,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那些過度自信的成年人,在兒童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過度自信的傾向,而不是在後來的生活中形成的。這也向家長透露了一個信號: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看出TA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是否充滿了信心。

如果是,家長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幫助孩子保持這種自信並朝積極的方向引導,而不是發展成盲目的自信;如果不是,也不要着急,要更多地對孩子給予關注,協助TA成長爲一個自信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