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左右時,父母偶爾會發現這樣的情況。當你和孩子說話時,他會來拍你。當你握住他的小手,他會把你的手放在他的嘴裏咬。當親吻他的小臉時,他會緊抱着你的臉咬你。那麼,爲什麼嬰兒會在這些打人和咬人中表現出來呢?母親首先要了解這些行爲背後的動機和所要表達的意義,才能正確、合理地進行教育和矯正。

圖片源自網絡與本文無關

第一、模仿

1歲以內的寶寶是用嘴和手來探索外界,對他們來說咬媽媽或者別的小朋友,與咬玩具或者其他能咬的東西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大人們也常常會用親寶寶或者摸寶寶的臉頰和頭來向寶寶表示親切,寶寶也會模仿着用咬、拍的方式向其他人表示友好。

我曾經經常看到鄰居家裏親戚朋友對嫩滑的小寶寶愛不釋手,或是親親寶寶的小臉蛋、或是微微的要寶寶的小胳膊、小腳丫等等。小寶寶很快地學會了這種技能。

模仿,是寶寶早期成長中學習技能的重要手段,如果家裏有人親了寶寶的小手之後還呵呵地笑,那麼,寶寶也會去模仿這個動作。由於寶寶的精細運動技能還沒有完全發展好,所以會導致把人咬得很疼。

這個時間段的寶寶還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一旦遇到困難和問題,他們也只會用咬和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不耐煩的情緒。對於萌牙階段的寶寶來說,“咬”是因爲只有釋放牙齦內部的壓力,才能讓他感到舒服。所以寶寶們經常會給你帶“手錶”“畫花臉”

第二、宣泄負面情緒

心理學家認爲,咬人(或物)和吸吮一樣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咬人的本能深深地埋藏在下意識中,如有的成年人在激動的時候會咬嘴脣、指甲,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咬筆頭、橡皮,這都是咬人反射的表現。

寶寶咬人是他宣泄(正面或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由於年齡關係,他還不能分辨自己行爲的好壞,因此爸媽需要了解寶寶咬人行爲背後隱藏的原因。比如寶寶餓了,或者萌牙時牙齦不舒服等等。

媽媽如何應對寶寶的這些行爲呢?

1、當寶寶咬你時不予理睬,寶寶會因爲無趣而放棄。

2、儘量避免自己或他人去親寶寶的手臉,寶寶沒有了“咬人”的模仿對象,就不會出現“咬人”的行爲,而且經常去親寶寶的臉、手,這樣很不衛生,有時候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

3、寶寶因爲萌牙而咬人,媽媽可以給寶寶選擇一款磨牙棒。

寶寶咬人確實很疼,但是父母不要去呵斥他們,糾正“咬人”習慣,從自身做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