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新區臥龍東街與東方路交叉口東南角的新光機械廠原址,佔據着黃金地段,但卻已經沉寂近十年之久,荒草叢生、垃圾遍地,周圍居民意見非常大。如今,這裏重新熱鬧起來,開始進行特色街區改造,舊廠房即將迎來“重生”。5月20日,記者來到這裏,探訪工程施工進度,傾聽這裏的前世今生。

新光機械廠原址已經開始改造,打造特色街區。 本報記者 張馳

改造效果圖。

廠房部分位置已經開始裝修,顯露雛形

20日中午,記者來到高新區臥龍東街與東方路交叉口東南角看到,幾排斑駁的老廠房被圍牆圈起來,裏面傳來電焊切割聲,這裏就是新光機械廠原址。

走進廠區,在靠近東方路一側有一排廠房,呈曲面狀,延伸到了靠近臥龍東街一側,房頂距離地面特別高,有七八米,工人們在半空中架設一層樓板,將其分成上下兩層。在廠區南側,還有一排東西向的廠房,裏面同樣在改造施工,部分位置已經開始裝修,顯露雛形。

在兩個大型廠房中間的一塊空地上,一棟鋼結構建築在建設當中,主體框架已經搭建起來,面積同樣不小。與老廠房改造不同,這棟建築是新建設的。

新光機械廠曾是高新區數得上的大型機械廠,因機械鑄造而知名。這個位置曾經非常熱鬧,上百名工人在這裏工作,不時傳來機械轟鳴聲。但以前的熱鬧更多的是留存在了周圍一些老住戶的回憶裏。

家住高新區福海花園小區的孫先生告訴記者,他至今還記得當年輝煌時的熱鬧景象。當時這個位置還相對比較偏僻,遠不如現在繁華。新光機械廠的存在,對於帶動周圍這片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不小作用。後來,雖然廠區關門,但周圍區域卻迎來飛速發展,從無人問津的偏僻路段,發展到如今在整個城區都數得上的黃金地段。這處破舊的老廠房就越發顯得格格不入。

家住高新區舒心園小區的杜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小區和新光機械廠只有一牆之隔。在她印象中,這個廠區就是“蕭破”的代名詞。廠區面積不小,但裏面卻一片荒蕪、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就彷彿貼在繁華地帶的一塊“膏藥”,嚴重拉低了這片區域的形象,居民們意見挺大。

據瞭解,自打這個廠區關門至今,已經荒廢近十年時間,沒有進行任何開發和改造,成了這個黃金地段著名的“草原”。

投資1500餘萬元,打造特色文化和餐飲

新光機械廠區特色街區改造工程施工項目負責人趙桂偉告訴記者,他們是3月中旬進駐這裏開始施工的。“剛進來的時候,整個廠區裏全部都是荒草,垃圾遍地,廠房裏也非常髒亂差,光清理雜草垃圾,就耗費了很長時間。”趙桂偉說。

周圍不少居民注意到了新光機械廠改造的動靜,對這個位置將來要幹啥都特別好奇。家住高新區潤地·鳳凰城小區的劉先生說,他經過這裏時,看到有機械車輛在作業,廠房裏也傳來乒乒乓乓的聲音,非常期待改造效果。

那這裏到底要如何改造?濰坊經典藝術商業街區公司董事長張少雄介紹,這個老廠區佔地8000多平方米,主體多爲鋼架結構。作爲投資方,他們計劃投資1500餘萬元,在原有基礎上改造提升,把這裏打造成一處集濰坊特色文化和餐飲於一體的城市特色街區。

南側的一片廠房計劃打造成特色餐飲區,建造一個面積特別大的餐廳,裏面用鋼結構做成兩層,樓上有獨立包間,餐飲大廳是開放式包間,同時還會設置一個舞臺。中間新建造的這片建築計劃商用,可用作辦公室或工作室,也將會成爲這個位置的一個特色。沿東方路、臥龍東街一側的廠房計劃打造特色商鋪。

預計7月底完成,帶動區域發展

家住舒心園小區的劉女士說,曾經的破舊廠房搖身一變成爲特色街區,讓人非常期待,以後家門口就有玩的地方了。“我覺得這種對廢舊廠房的利用方式,比單純再建一個小區要強。這個位置打造好後,對刺激這一片區域的經濟,將會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劉女士說。

據悉,這個特色街區不光要內部改造,沿街的外立面同樣將提升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將這裏打造成高新區一張新的城市名片。預計今年7月底,這個融合文化與餐飲的特色街區就將呈現在市民面前。

高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光機械廠曾經是帶動這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但隨着城市迅猛發展,老廠區的沒落反倒成了這塊區域的一塊“傷疤”。此次,高新區對新光機械廠原址提升改造,就是要爲這個荒廢了近十年的老廠區賦予新動能。改造後的老廠區,不單單是閒置廠房和特色文化餐飲的結合,還將進一步加強周圍的配套設施建設,促進區域消費,改善民生,並以此來帶動這塊區域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最近幾年,高新區將特色街區的打造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堅持規劃先行、高端引領,已經重點打造了239、蓉花裏、福東巷、桐蔭街等特色街區,初步形成了規模,讓人感受到高檔次與國際範。這對於爲高新區進一步吸引人才,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豐富市民的生活都提供了強力支撐,爲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記者 趙春暉 編輯 楊柳青 審覈 李東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