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濰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機關黨委書記夏玉寶介紹,爲了更好地推進我市夜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十笏園文化街區的夜間人氣,濰城區特意打造了本次文化演出活動,吸引市民走出家門,繁榮夜生活。家住濰城區上城國際小區的吳靜則認爲,要想刺激市民的夜消費,最關鍵的還是打造便於市民消費的夜間購物街區。

搞活一座城市的夜經濟,刺激生產消費全面均衡發展,單靠特色美食顯然難以實現。文化演出、購物消費、健身娛樂、特色住宿等,都是夜間消費的重要載體和途徑。5月23日、24日晚,記者在城區走訪發現,隨着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各行各業逐漸復甦,濰坊的夜晚再度喧鬧起來,城市恢復了往日活力。

24日晚7時30分,市民在十笏園文化街區看演出。 記者 張馳

記者探訪

文化演出 有歌舞有戲劇,提升街區夜間人氣

24日晚,十笏園文化街區熱鬧非凡,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在十笏園大舞臺上演,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看。晚7時30分,伴隨着十笏園舞蹈隊帶來的開場舞《天耀中華》,演出正式開始。獨唱《鴻雁》、旗袍秀《花好月圓》、呂劇《紅嫂選段》、舞蹈《我愛你中國》……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讓觀衆大飽眼福,贏得陣陣掌聲。

家住濰城區曹家巷社區的於先生和老伴早早趕來,在看到十笏園呂劇團帶來的呂劇《紅嫂選段》時,他高興地說:“他們一點也不比專業的差,唱得太好了,還是現場聽比較有感覺。”當得知25日晚還有一場演出時,於先生表示還會來看。

據濰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機關黨委書記夏玉寶介紹,爲了更好地推進我市夜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十笏園文化街區的夜間人氣,濰城區特意打造了本次文化演出活動,吸引市民走出家門,繁榮夜生活。“本次演出活動從22日到25日,共6場,其中夜間演出5場。”夏玉寶說,爲把最好的演出呈現給市民,演出人員積極參與、認真排練。後期他們還將陸續舉辦夜間文化演出活動,讓更多市民享受夜間文化演出大餐,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

24日晚7時,奎文區江山帝景小區居民宋培竹在萬達廣場買衣服。

商場購物 晚上七八點鐘,進出顧客絡繹不絕

24日晚7時許,記者來到奎文區萬達廣場看到,這裏一片熱鬧景象,進出商場的人絡繹不絕,手裏拎着大包小包,臉上都掛着笑容。

在一樓優衣庫專賣店,不少市民正忙着選購服裝。家住奎文區江山帝景小區的宋培竹在和兒子購買夏裝。“兒子在河南上大學,馬上要開學了,給他購買幾套夏裝,帶到學校去穿。”宋培竹說,她經常來萬達廣場購物,這裏的服裝種類多、款式時尚,價格也非常實惠,很適合年輕人。

晚8時許,記者來到高新區谷德廣場看到,新城東路和新城西路上,等候進入停車場的車輛排起長隊。

商場內的幾部扶梯上站滿顧客,不少人手裏拎着大包小包。記者在商場裏看到,超市、餐飲店和服裝店十分忙碌,顧客不斷。

家住高新區潤地·鳳凰城小區的劉瑞鳳告訴記者,谷德廣場離他們小區很近。這種大型綜合購物商場太方便了,有超市、餐飲店,還有一些特色店,可以完成一站式購物消費,她每週都要來逛幾次。

當天,記者還走訪銀座商城、泰華城等綜合性購物中心看到,顧客數量都挺多,熱鬧非凡。

24日晚8時,祥瑞家園小區居民欒雪峯(左)和朋友在打羽毛球。

體育健身

白天上班忙,晚上約朋友打羽毛球

24日晚8時許,位於文化路與玄武東街交叉口附近的魯星體育健身中心內燈火通明,不少體育愛好者在打羽毛球、籃球和乒乓球,整個場地充滿運動氣息。

家住祥瑞家園小區的欒雪峯正和朋友打羽毛球。“我在這裏打球好幾年了,白天上班忙,只好晚上約朋友過來,離家近很方便。”欒雪峯說。

“我們剛恢復營業不久,不少老客戶就過來運動了,晚上場每晚爆滿。”工作人員楊惠說。

恢復營業一個多月,位於福壽東街與新華路交叉口附近的中百大廈聖榮店6樓的一家健身房人氣逐漸恢復。晚8時30分,記者趕到時,剛有打完檯球的市民離開,運動器械區域有幾名市民在跑步,還有健身教練一對一訓練指導。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店裏的顧客逐漸多了起來,每天前來訓練的有三四十人,晚上下班後相對比較集中。之前,每天到店訓練的有200人左右,雖然現在少了一大截,但已經好了很多。爲了增加人氣,店裏還聯合一些商家搞促銷,也通過電話聯繫之前的老顧客,打消他們的消費顧慮,希望以此能改善目前的經營狀況。

24日晚8時,在谷德廣場的谷德兒童城,市民陪孩子玩耍。

親子活動

下班後,晚上帶孩子到遊樂園玩玩

記者在走訪中注意到,在一些大型商場中,最熱鬧的地方除了餐飲店外,就是兒童遊樂園,不少大人帶着孩子在遊樂園裏玩耍,享受愜意的親子時光。

24日晚8時許,記者在谷德廣場的谷德兒童城裏看到,這裏的兒童遊樂設施比較齊全,家長和孩子非常多,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一處旋轉車上坐滿了玩耍的孩子,陪護的家長們則在旁邊排隊等候。

家住高新區恒大名都小區的王琳告訴記者,白天忙着上班,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下班後,晚上帶着孩子到遊樂園玩玩,讓孩子瘋一瘋,享受一下難得的親子時光。

娛樂消費

酒吧、KTV等陸續恢復營業,人氣正逐漸回升

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城區酒吧、KTV等陸續恢復營業,人氣正逐漸回升。

24日晚7時30分,位於勝利東街與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兩家酒吧霓虹閃爍,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客人的到來。蘇荷酒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客流量比疫情前要差一些,但恢復營業一個月以來人氣正在緩慢回升。

晚9時許,在高新區239特色街區一家飯店喫完飯,市民程方圓和幾個朋友相約到蘇荷酒吧坐一坐。“日常生活都是按部就班,偶爾到酒吧喝點酒放鬆一下。”程方圓說,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憋了太久,這是春節後第一次出來。事先經過電話諮詢,酒吧內防疫措施做得比較到位,而且現在客流並不多,所以比較放心。

晚10時許,記者在健康東街與永惠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KTV門前看到,顧客絡繹不絕。家住高新區水岸華府小區的韓棟和幾個客戶在附近一家餐飲店喫過飯後,約着一起來唱歌放鬆一下。韓棟告訴記者,工作原因,他經常需要和客戶外出用餐,飯後一起來KTV高歌幾曲,既能拉近相互間的距離,也能放鬆身心,覺得挺不錯。

特色住宿

公寓式酒店時尚溫馨,房車露營邊燒烤邊看星

在位於奎文區勝利東街與濰州路交叉口附近的陽光100寫字樓裏,隱藏着一個“世外桃源”——文度精寓,房間如星星般散落在不同樓層,擁有無比的私密性和巨大的安全感,每一間都是loft。

23日晚8時許,記者來到這裏探訪,隨意走進一間房間,在一樓,純亞麻沙發、開放式會客廳、落地窗的小陽臺、溫馨的燈光,讓一身的疲憊感頓時煙消雲散。在二樓,一張溫柔的大牀、潔白的浴缸、時尚的投影儀,讓心靈得到完全放鬆。這樣極具舒適感、時尚感、溫馨感的公寓式酒店深受年輕人青睞。“我們的顧客大部分都是濰坊本地的,也有部分商業人士來濰坊出差會選擇這裏。自從營業以來,入住率很高,幾乎每晚爆滿。”文度精寓負責人王鉑介紹道。

記者採訪時,碰到剛剛入住的市民陳先生。他告訴記者,每當家裏來客人或朋友時,他都會選擇在這裏訂房間。“價格不高,但是房間很有特點。在這裏既可以享受星級服務,又可以感受時尚的文藝氣息,很適合年輕人。”陳先生說。

厭煩了城市的喧鬧,不妨到郊外走一走,體驗一下露營的樂趣。走進濰坊金寶樂園房車露營基地,首先看到的是一輛白色房車。看似不大的房車內,空調、電視、沙發、雙人牀、獨立衛生間、淋浴房等一應俱全,房間裝飾也十分考究,全部都是用原木打造,一切遵循返璞歸真的理念。

不遠處就是夢幻之星小屋,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小屋,讓人盡享露營慢生活。在涼爽的夏夜,倚在門邊,仰望星辰,呼吸着新鮮空氣,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放飛心靈,不禁讓人如癡如醉。

露營基地裏,一羣年輕人正在聚餐,噴香四溢的燒烤、透徹心底的啤酒,讓整個基地熱鬧起來。“今天是我們朋友間的聚會,這裏的環境很美,一邊燒烤一邊看星星,十分愜意,晚上入住在夢幻之星小屋,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饋贈。”市民李馨說。

市民聲音

改善城市夜環境、刺激夜消費,讓大家願意出來玩

採訪中,不少市民坦言,隨着我市城市經濟迅猛發展,市民的日常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係,城市的“夜”變得非常關鍵。改善城市夜環境、刺激夜消費,對於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非常重要。

家住奎文區華府一品小區的付雅文說,白天市民多數時間都忙於工作,享受生活的時間無疑更多集中在了晚上。“促進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搞活夜經濟同樣非常重要。我感覺市民多數的消費都是集中在晚上,無論是外出購物還是就餐,夜經濟都是非常關鍵的。只有把城市的夜間購物環境和遊玩環境打造好了,才能真正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讓市民願意走出家門。”付雅文說。

家住濰城區上城國際小區的吳靜則認爲,要想刺激市民的夜消費,最關鍵的還是打造便於市民消費的夜間購物街區。“現在城區適合夜間購物消費的地方還是太少了,泰華片區算一個,其他的地方還是不算特別成熟。”吳靜說,畢竟晚上的時間有限,假如購物消費的地點距離家太遠,很多市民可能就懶得出去了,自然也就談不上夜消費。

我市規劃

打造夜間消費“文化IP”,建設一批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杆

我市前段時間出臺的《濰坊市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要在我市打造立體化夜間經濟模式。讓夜間經濟優質產品和服務顯著增強,夜間經濟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更加豐富。

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發展高品質夜間購物街區,中心城區重點培育谷德廣場片區、世紀泰華片區、十笏園片區等商業綜合體和特色商業街,集中力量打造2-3處地標性商業聚集區。

另外,還將進一步打造夜間消費“文化IP”,圍繞“世界風箏都”“中國畫都”等特色資源,策劃打造一批凸顯濰坊特色的標誌性文化項目,建設一批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標杆。在濰坊保利大劇院、濰坊音樂廳、市人民廣場、風箏廣場、十笏園文化街區等場所策劃大型綜合演出。

同時,還將引領夜間消費新風尚,抓好一批重點體育項目建設,完善一批球類場地和健身步道設施,利用公園、廣場和全民健身路徑,組織豐富多彩的羣衆健身活動,大力發展健身房、瑜伽室、游泳館、乒乓球俱樂部等商業健身服務,引導市民走出家門強身健體。

記者 趙春暉 劉燕 周曉晴(署名除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