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点我们在开头说“收缩功能”已经提到,推胸的力臂减少了,也就意味着同样的重量,对胸肌的压力减小了,而且一般推胸的动作行程也会比夹胸小一些,因而对于获得的刺激程度而言,更大的重量只是弥补了力臂与行程所减小的负荷。相信多数朋友都会认为“推胸”类动作更针对胸肌厚度的发展,而“夹胸”类更针对胸肌中缝和整体面积的发展。

胸肌训练,主要就是“推”、“夹”两大收缩功能训练为主了。既然都是练胸肌,而推和夹的训练对胸肌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和针对性呢?

相信多数朋友都会认为“推胸”类动作更针对胸肌厚度的发展,而“夹胸”类更针对胸肌中缝和整体面积的发展。毕竟看起来的确是这样,也貌似有几分道理,而且大佬们也都是这么说的:推厚度、夹中缝!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很少有人提到的冷门问题。推胸与夹胸的区别!

收缩功能

这里的推胸我们不考虑肘关节贴近身体的推法,对于胸肌来说,肘关节贴近身体上胸的发力比例就会增加,这也没必要讨论。

其实,无论是“推胸”还是“夹胸”,都是利用了胸大肌的“大臂水平内收”的收缩功能。

也就是说,无论是推,还是夹,其实都是在利用胸大肌“夹胸”的收缩功能刺激胸肌,只不过推胸的负荷施加在肘关节,夹胸的负荷施加在了手掌。

说白了还是利用胸大肌相同的收缩功能训练,只不过执行方式不一样了而已。

由于力臂的改变,“推”永远要比“夹”所能承受的负荷更大,因为几乎相差了整个小臂的长度,而且推胸的行程一般更短,难易判断可想而知。

除非用肘关节夹(蝴蝶夹胸器)可以与哑铃卧推使用差不多的重量。但是卧推到最顶端其实胸肌压力就小很多了,而夹胸器械收缩到最顶端负荷依旧不变(因而抛开运动表现,就雕刻刺激肌肉而言,固定器械的刺激效果肯定是更胜一筹的)。

参与发力的肌肉

推胸的协同肌除了肩前束,主要就是三头肌了,因为整个过程除了大臂水平内收的趋势,还需要肘关节伸直的发力趋势。

但是夹胸的协同肌除了肩前束,主要就是二头了。肘关节也需要承受压力,保持肘屈的静态收缩趋势。

因而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你某天夹胸练得多,二头当然也能作为协同肌一同刺激。

肌肉刺激效果(厚度、中缝、面积)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肌肉发展”的问题了,也就是所谓的胸肌厚度、整体面积、中缝、外侧沿。

而大家的普遍分类则为:推胸大重量更针对厚度。夹胸充分打开的过程(如哑铃飞鸟)更针对面积和外沿,夹胸夹紧的过程更针对中缝。

然而,就胸大肌而言,它只分为上、中、下三束,甚至通常情况下只需分为上、中两束针对练习即可,其它方面(外沿、中缝、面积)的针对刺激可以说意义不大,即使真的能针对练到,但是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也完全没有必要(最基本的增肌饮食、睡眠、恢复、普通训练做好了吗?)!

厚度

普遍认为推胸增加厚度,主要是因为推胸的重量最大,众所周知大重量成就大肌肉,只有大重量的刺激,肌肉才能更大、更厚。而推胸恰恰是胸肌训练中所能承受负荷最大的动作方式。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所谓的厚度,无非肌肉肌肉更大了,肌肉含量更多了,这就是最基本的增肌,而非针对训练。只要给足压力,恢复生长,它就会更厚,无论你是怎么刺激它的,这一点就不必过多解释了吧。

有人会说:“推胸能承受更大的重量,胸肌刺激肯定更大!”这一点我们在开头说“收缩功能”已经提到,推胸的力臂减少了,也就意味着同样的重量,对胸肌的压力减小了,而且一般推胸的动作行程也会比夹胸小一些,因而对于获得的刺激程度而言,更大的重量只是弥补了力臂与行程所减小的负荷。

本质上来讲,推和夹给胸大肌的刺激其实大同小异,甚至夹胸的刺激更胜一筹,只要你所使用的重量对你来说越来越大,尽可能增加就好。

只不过由于力臂所导致承受的重量不是很大,而健身往往都是追求各种“大重量”的感觉。且由于力臂和行程较短,推胸也相对更容易增加重量,进步会更“明显”。因而大重量的“推”会成为主流。

面积

胸肌的面积和形状是天生的,后天决定其外观的就是三3点:1.体态;2.胸肌含量;3.体脂率。

因为肌肉的起止点是天生且固定不变的,肌肉的额外生长只能建立在起止点(原有的轮廓)之上,不可能超越起止点,因而不存在胸肌面积的提高,更多的只是改善“圆肩、含胸”等的体态问题而使胸肌看起来更大气美观了。

天生胸肌面积大,练出来就是大的;天生胸肌面积小后天也改变不了。

当然胸肌含量越多,就会显得面积越大。

中缝与外侧沿

其实本质上来讲,胸肌也不存在中缝和外侧沿的针对刺激。说到这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质疑。没关系,刚开始我也不太接受。

无论任何肌肉,它的生长和刺激都是“成束”的,不会从中间某个部分分开其中一半束刺激更强,或者一半束生长得多另半束长得少?

换个角度考虑,就好比二头肌,我们可以针对刺激长头和短头(外侧和内侧),难道还可以针对刺激二头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吗?这显然不是很现实,就算真的能,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对于胸肌中缝和外沿的误区,主要是因为收缩和拉伸程度所带来的主观感受而已,这并不会改变肌肉的收缩和生长原理!

决定胸肌状态的因素主要就是这4点:1、天生形态;2、胸肌含量;3、体脂率,4、体态,其它的就没必要纠结了。

1、天生形态:每个人的胸肌形状都各具特色且更适合自己的骨骼,而后天只能越来越厚。

2、肌肉含量:也就是基本的增肌了,胸肌含量的增加。对于中缝来说,只有胸肌含量足够多,才会汇聚到起点形成“中缝”,外沿也是同样的道理。

3、体脂率:只有体脂够低,胸肌才能更美观,中缝和外沿才能不被掩盖真正显露出来。

4、体态:耸肩(高低肩)、含胸、圆肩是影响胸肌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平常注意即可。

我想现在你应该很清楚胸肌该怎么“打造了”。

训练主要就针对上、中、下束即可(对于胸型的话,除了天生形态,主要就是上胸、下胸的比例了),至于推胸还是夹胸,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只要使用的重量能越来越大就行。

反正一般大家推胸和夹胸都会练的,也没必要纠结所谓的意义,这里只是简单探讨一下原理。

然后保持良好的体脂率和体态。

如果你就是想针对所谓的中缝、外沿、面积练习,也不是不行,毕竟能满足主观感受。

只不过在追求这些之前,建议你现有一定的围度基础和良好的体脂、体态,最重要的还是是你的饮食、睡眠恢复、日常训练情况等,最基本的“增肌3大项”做的已经非常到位之后,再考虑这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吧!否则对你来说也就真的没啥意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