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喊阿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啊,和阿姨打个招呼啊!”

路上遇到了一个朋友,一直在催促着儿子跟我打招呼,只是孩子有点认生,妈妈越是催促,孩子越是往妈妈身后躲。

“哎,我家孩子就是太内向了,怎么教他打招呼,就是不理。”

这应该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的现象,不少父母都抱怨过这一问题。

但其实,孩子不爱跟人打招呼,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就是形容这样的现象,叫“陌生人焦虑”。

孩子在6、7个月的时候会逐渐形成多养育者依赖,而对于不熟悉的人会感到害怕和警觉,一岁多的时候这种焦虑会慢慢减弱,但是有的到了孩子3、4岁的时候也不会完全消失。

而这个时候,成年人不管不顾的强迫孩子去主动亲近不熟悉的人,孩子多少都会有所抗拒。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副漫画:

一位妈妈悄咪咪的拿着一把枪抵着孩子的后背。

而给这幅漫画配的文字就是:“妈妈要我去和某个小时候抱过我的阿姨打招呼时。”

网友们纷纷表示:人间真实。

曾看过一个综艺节目《拜托了妈妈》中,针对孩子不爱打招呼这个问题,节目组采访了几个孩子:被强迫和陌生人打招呼,小朋友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小朋友们纷纷表示:

“打招呼的时候我不太敢。”

“不高兴。”

“很害羞。”

“我又不认识他们,我为什么要打招呼呢?”

“认识的会打招呼,不认识的不会。”

孩子们的回答,出乎大人的意料。原因很单纯,并没有什么不礼貌、内向、没教养什么之类的家长们强加给孩子的理由。

当问到:被强迫和陌生人打招呼时,想对妈妈说什么?

小朋友的回答也是:

“妈妈你别老逼着我打招呼。”

“我听妈妈的话,但是我不愿意。”

“妈妈你能别逼我了吗?”

……

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会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而父母的强迫行为,只会让他们的内心很抵触。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礼貌周到。

但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不会和成年人一样,把打招呼当做一种社交礼仪,孩子只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愿意或者不愿意。

面对那个不爱打招呼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接受他当前的状态。

小S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吐槽大S家的孩子,说他们被大S宠坏了,看见自己也不知道打招呼。

于是小S便先招呼他们说:“小阿姨来喽,玥玥,弟弟!”

本以为这样孩子们至少会喊下自己,结果两孩子还是专注于自己手里的游戏。

于是,她给大S抱怨:“她这个年纪是不是应该,可以开始跟她讲说要跟人家打个招呼会不会比较好。”

大S听到后,并没有斥责孩子没礼貌,也没有给孩子找借口说孩子“内向”之类的,而是维护了两个孩子:“孩子是一个个体,我们没有权利去干涉他们想要过的人生,他们爱干嘛就干嘛,我们没有权利去把我们认为是对的东西加筑在他们身上。”

不愿意打招呼,并不是不礼貌,只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节奏,而不是按照成人的臆想和自以为是,如此而已。

父母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今夜脱口秀”中,王自健曾经幽默调侃:

为什么爸爸妈妈一定要强调“叫叔叔叫阿姨”呢?并不是他们想让我们变得有礼貌,而是父母想用这种叫叔叔叫阿姨的命令,显得他们有礼貌。

身为父母,一见到孩子不打招呼,通常我们的反应是感觉自己很没有面子,孩子给自己丢了人,甚至会极端的认为自己没有教好孩子。

而抱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会不知觉得将这种情绪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孩子自然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引得爸爸妈妈不开心了,于是更加惶惶不安。

多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放松下来,才能给孩子做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

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需要接纳和尊重孩子,还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

比如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知道打招呼的必要性。

你可以拿着小兔子问他“遇到认识的阿姨,该不该上去问好?”

孩子会说“当然应该上去问阿姨好啊。”

接着你可以惊喜的说“你说的没错,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讲礼貌、懂礼仪,但如果孩子不喜欢跟人打招呼,那就不要强迫。因为比起一句违心的“叔叔阿姨好”,你对孩子的尊重和接纳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