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夠聰明、城府又深的人,往往有這樣一種“心機”,都善於隱藏一樣東西,那就是……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能讓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主動權。


來看一個故事:

“鐵血宰相”俾斯麥35歲時,開始擔任普魯士議會的議員,這一年也正是他政治生涯的重大轉折點。當時,德意志四分五裂,在普魯士的南方,強鄰奧地利不斷威脅,普魯士想要統一德意志,奧地利是最大的威脅。

俾斯麥一生,都在狂熱地追求着普魯士的強盛,夢想着打敗奧地利,統一德意志。俾斯麥是個有着一腔熱血的愛國志士,同時,也是奉行“鐵與血”的好戰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要解決這個時代最嚴重的問題並不是依靠演說和決心,而是依賴鐵和血。”

然而,令所有人感到驚異的是,這樣一個好戰分子,在最初進入普魯士議會時,卻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說:“沒有對於戰爭的後果清醒的認識,卻執意發動戰爭,這樣的政客,請自己去赴死吧!戰爭結束後,你們是否有勇氣承擔農民面對農田化爲灰燼的痛苦?是否有勇氣承受身體殘廢、妻離子散的悲傷?”其實,這並不是俾斯麥的真正意圖,他連做夢都想着統一德國,之所以這樣說,只是爲了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


在國會會議上,俾斯麥盛讚奧地利的強大,還爲奧地利的激進行動做出精彩的辯護,極力反對與奧地利開戰,這與他內心的意圖完全是背道而馳的。俾斯麥的做法,讓那些期待戰爭的議員動搖了,其中很多人改變了主意,轉而支持俾斯麥。

俾斯麥還因此贏得了普魯士國王的支持,國王感謝俾斯麥爲和平所做出的發言,並委任他爲內閣大臣。又過了幾年,俾斯麥平步青雲,做到了普魯士首相的位置,這時,他才亮出“獠牙”,展現自己的鐵與血,直接對奧地利宣戰,並最終統一了德意志。

爲什麼當初俾斯麥最初贊成和平,而後來卻主張戰爭呢?因爲他意識到,當時普魯士的軍備力量,與歐洲強國還有很大的實力差距,發動戰爭的時機還不到。一旦發動戰爭,極有可能遭遇失利,而他的政治生涯也會因爲主戰而變得岌岌可危。俾斯麥渴望權力和實力,對策就是發表那些違背自己真實意圖的言論,以免事敗垂成。正是因爲俾斯麥這席談話,國王才任命他爲大臣,他才得以迅速爬升爲宰相。一旦他獲得了權力,就用武力開始了統一德意志之路。


俾斯麥是有史以來最聰明也最具城府的政治家之一,他善於權謀心機,城府很深。在主張和平這件事上,他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結果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試想一下,如果他在沒有掌權時,就宣佈了自己真正的意圖,就不會得到國王的支持,而且,很有可能因爲戰爭而影響自己的政治生涯,那麼,很可能就不會有後來德意志的統一了。

做人,光靠聰明是不行的,聰明還必須與城府相結合,尤其是要有隱藏自己真實意圖的“心機”,不能讓別人輕易判斷出你行動背後的背景和動機,你表現得越是深不可測,對別人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對方無法猜測和解釋你的行動時,他們就不敢輕易採取行動,也就不能對你造成障礙了。(百家號獨家內容)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