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學林立,據統計,包括本科、專科等在內全國共有近3000多所大學,平均下來每個省近100所,遍及省會城市、地級市乃至縣,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生畢業,現在上大學是比較普遍的一件事。
可是在古代,老百姓想上大學是件很困難的事。先說隋發明科舉制度以前,基本以私學爲主,國家選拔人才靠舉孝廉,由地方選拔,當然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升官發財的機會的。隋唐以後,創立科舉制度,從中央到地方開始辦理學校,成爲擺脫寒門的最重要的一個途徑。
到了100多年前,英國工業革命後,全世界掀起科技熱潮,中國接連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國門被洋人堅船利炮打開,西方先進技術被引入中國。當時中國積貧積弱,鄰國日本明治維新,通過改革日本軍事強盛,經濟繁榮,擺脫了貧窮落後的局面。
也正是這個時候,清政府開始注重西學,幾乎與日本明治維新同時開始了著名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科學知識,創建近代軍事、工業,建學堂培養人才,取得較爲顯著成效。中國第一批大學,正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興起,至今僅100多年曆史。
1879年,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成立,它由外國教會投資修建,全英文授課,是清末民初中國實力最強的大學,被稱爲“東方哈佛”。培養了諸如顧維鈞、宋子文、顏福慶、嚴家淦、劉鴻生、林語堂、潘序倫、鄒韜奮、榮毅仁、經叔平、貝聿銘、張愛玲、周有光等大批民國大腕級人物。
上面講的上海聖約翰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大學。那麼,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是哪所大學?又是在什麼時候創建的呢?
我們知道清華北大是現在全國最有名實力也最強的兩所大學,但他們並不是最早的國立大學。北京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創建於1898年,而清華大學更晚,它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創建於辛亥革命的1911年,清華學堂最開始是清政府設立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建校的資金還是美國退還給中國的庚子賠款。
中國最早的官辦大學是北洋大學堂,即今天天津大學的前身,它的創建時間是1895年,比京師大學堂還要早3年。當時天津海關道盛宣懷(李鴻章最重要的幕僚)通過時任直隸總督王文紹(李鴻章的下任,任職1895-1898),稟奏清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1895年10月2日北洋大學堂正式成立。
後來榮祿當了三年直隸總督,1900遭遇八國聯軍侵華,北洋大學堂被八國聯軍燒燬,教學停止。到1901年,袁世凱接任榮祿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主持重建北洋大學堂,同時完善了天津地區從大學到中學再到小學的全體系教育,而之前在任山東巡撫期間,他還主持創建山東大學堂,即山東大學的前身,後來他還主持立憲,廢除科舉等。
中共早期領導人張太雷,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五四”運動天津各界聯合會副會長馬千里,海牙國際法院大法官徐謨,著名詩人徐志摩,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等,都是北洋大學的畢業生。
民國時期,北洋大學堂因日本侵略戰爭幾經更名、遷址,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9月,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定名爲天津大學。如今,天津大學是國家“雙一流”、“985”、“211工程”大學,在全國名列前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