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的畫作。

  一百多年前,幾乎沒有人知道閱讀障礙症的存在。

  第一個被發現患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是一名14歲的男孩,他叫佩西(Percy)。1896年11月7日,佩西的故事被普林格爾·摩根醫生髮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在摩根的記錄中,佩西是個聰明的男孩,在遊戲中反應敏捷,他從7歲起開始接受學校教育,但直到14歲依然只能喫力地拼出單音節詞,會將自己的名字拼寫成“Precy”,將“song”寫成“scone”,諸如此類。

  在和佩西的交流過程中,摩根發現,佩西的眼睛是正常的,視力很好,他的智力處在正常範圍內,數學也很好。但是,佩西可以很容易認出數字7,卻無法識別“seven”這個詞。顯然,佩西擁有閱讀必需的智力和感知能力,卻無法完成閱讀,他的能力缺陷與字母、單詞閱讀有關。

  根據佩西的表現,摩根判定他爲德國神經學家阿道夫·庫斯穆爾所說的“詞盲”,而且是先天性的。在此之前,醫學上只發現一些腦部存在損傷的成年人,雖然具有良好的視力和智力,卻無法閱讀。佩西的故事被記錄在幾乎所有和兒童閱讀障礙症有關的圖書和資料之中,從這份報告開始,兒童閱讀障礙症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她從受傷到痊癒的過程,是無人知曉的”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笨小孩”的故事。

  有一對姐妹,她們同樣活潑可愛。但在進入學校以後,一切開始變得不那麼一樣。姐姐發現,妹妹學習差,看書的時候看不進去,讀題的時候意思讀不完整。妹妹拿不懂的問題來問姐姐,姐姐卻怎麼也無法給她講明白。爲了避免麻煩,姐姐直接把答案告訴她。上了初中以後,妹妹的學習更加喫力,姐姐給她補課的效果只能說聊勝於無。

  來自同班同學的語言暴力和排斥讓她感到自卑,感到害怕。妹妹認可了自己笨,認可了自己學習不好,同時也迫切地渴望着擁有一個好成績,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但一切似乎進入了死循環……

  一直到成年以後,姐姐才意識到妹妹並不笨,她可以和自己聊卡夫卡,可以勝任麪包店店長的工作,可以將複雜的事情處理得很好。在知道閱讀障礙症的存在後,她馬上想起了妹妹。姐姐說:“有點心疼。就是一個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地長大了……她從受傷到痊癒的過程,是無人知曉的。”

  美國塔夫茨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閱讀與語言研究中心主任瑪麗安娜·沃爾夫(Maryanne Wolf)在《普魯斯特與烏賊》一書中關注了閱讀障礙者的故事。綽號“飛翔的蘇格蘭人”的蘇格蘭賽車手傑基·斯圖爾特,曾被英國皇室授予爵士爵位,他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賽車手之一,但他也是一位閱讀障礙者。

  在一個國際科學研討會中,斯圖爾特說:“你永遠不知道閱讀障礙者的感受,不論你在這個領域工作了多久,就算你自己的孩子是閱讀障礙者,你還是不會理解整個童年都被人羞辱的感受,每天都有人教育你,使你相信你永遠都做不成任何事情。”沃爾夫同時也是一位閱讀障礙者的母親,她非常認同斯圖爾特的說法,因爲全世界閱讀障礙者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如同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的故事一樣,每一個閱讀障礙者都和其他孩子一樣,滿懷好奇地進入學校,開始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進入學校以前,他們和別的孩子看上去沒有多少不同,一樣聰明可愛,一樣活潑頑皮。但進入學校,也許正是一場“噩夢”的開始。

  他們和別的孩子一起學習,但課本上的文字卻總在和他們“做遊戲”;他們聽得懂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卻永遠要和寫在書面上的文字展開搏鬥;當別的同學按時提交考卷的時候,他們會因爲閱讀題目時間過長,或者書寫過於緩慢,剛剛完成卷面中的三分之一……他們就好像被施了魔法,別的孩子輕而易舉完成的閱讀和識字,成爲擋在他們學習之路上的巍峨高山。

  隨之而來的痛苦是難以想象的。父母一再要求他們“不要偷懶,再努力一些”,老師失望而憤怒地認爲他們“從不認真聽講”,其他孩子用“笨蛋”、“弱智”等殘酷的字眼稱呼他們。

  對於閱讀障礙兒童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只因爲無法學習閱讀,閱讀障礙者的人生似乎一開始就被判定失敗。

  閱讀障礙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封面導語中所提到的愛因斯坦的故事,其實正是《地球上的星星》中的情節。片中,阿米爾·汗扮演的美術老師尼克爲了幫助患有兒童閱讀障礙症的8歲男孩伊桑重獲自信,向班上的孩子們講述了愛因斯坦、達·芬奇、愛迪生等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其實都是閱讀障礙者(事實上只能說高度疑似)。當他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書寫和閱讀困難。

  自《地球上的星星》上映後的13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爲這部影片對閱讀障礙症有了具象化的感知。就好像男孩伊桑所看到的那樣——“它們(文字)在跳舞”。當我們將閱讀障礙者和“笨”“懶惰”“不認真”畫上等號的時候,這種簡單粗暴的認知,帶給一個孩子的可能是弄假成真。那麼,閱讀障礙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事實上,直到現在,閱讀障礙症都沒有一個能夠廣爲被世人所接納的定義。人們試圖給出一些回答或者解釋,比如將其解釋爲“一種大腦綜合處理視覺和聽覺信息不能協調而引起的閱讀和拼寫障礙症”,或者“具有一定遺傳和認知神經基礎的書面語言信息處理問題”。歐洲閱讀障礙症協會(EDA)認爲,閱讀障礙症起源於神經系統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閱讀、拼寫和寫作能力上,會影響組織和計算能力,以及語音處理、工作記憶、快速命名、排序等基本技能。日本醫學領域將閱讀障礙症稱之爲“文字閱讀障礙”,而日本教育界則廣泛採用“學習障礙”的說法。

  對於閱讀障礙者來說,如何定義並不是最重要的。

  “天才病”與“笨小孩”,硬幣兩面?

  無法學習閱讀的大腦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許許多多的案例和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那些成功發現“意想不到天賦”的閱讀障礙者,看到他們閃閃發光的名字和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成功人生。但不是每一個閱讀障礙者都可以成爲幸運兒。

  一些介紹中,人們用“天才病”來稱呼閱讀障礙症。沃爾夫和其他研究人員傾向於找出其中的某種聯繫,試圖揭開這個謎團。沃爾夫的長子本似乎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本有着異於常人的空間能力。在2006年,本準備去讀羅德島設計學院之前,沃爾夫與18歲的兒子進行了一場對話,想要去解釋本的某些推測。本向母親提出了一個問題:“那麼,這是否意味着我比較有創造力是因爲我比一般人更常使用右腦,增強了右腦的神經路徑?還是說閱讀障礙兒童天生就是有創造力的?”

  過去針對閱讀障礙的研究大多集中於缺陷和發生原因,希望從中找出機制進行干預。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他的著作《逆轉》中,把閱讀障礙稱爲“渴望的障礙”,指出人們可以把障礙轉化爲優勢。我們無法得知這些研究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但在目前而言,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是,無法進行閱讀的兒童面臨着更多的困難和挫折。

  學會閱讀這件事,似乎和學習喫飯喝水一樣,是按照某種節奏自然而然發生的。在這個提倡全民閱讀的年代,親子共讀正在成爲世界範圍內最爲潮流的養育方式,但並非每一位父母都能如期看到令自己欣慰的成果。沒有人天生就會閱讀。進入學校成爲一個分水嶺,一些孩子很快開始掉隊,成爲人們眼中的“笨小孩”。

  果真如此嗎?研究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孩子無緣無故學不會閱讀,他可能需要接受閱讀專家和醫生的評估。對於兒童來說,無法讀寫不是閱讀障礙的全部,連續不斷的失敗經驗,會讓他們對生活感到恐懼。正如斯圖爾特所說的那樣,成年後無論他贏得多少獎項,擁有多少車子與飛機,他也無法真正認同自己。在沃爾夫看來,這正是因爲早期學習時遭遇挫折的恐懼對他的持續影響。

  閱讀障礙症羣體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羣體。一個確定的事實激勵着研究者:閱讀障礙者失敗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這裏有一個前提:需要在孩子開始經歷種種挫折之前,就把他們診斷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作爲一種特殊的隱形障礙,閱讀障礙並沒有固定的形式。閱讀障礙症羣體所面臨的最大困難雖然來自於閱讀本身,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無法進行閱讀。對於讀寫能力受損的兒童來說,他們的情況可能很輕微,也可能非常嚴重,而對於父母和老師乃至整個社會來說,提供一個完整的支持方案至關重要。

  閱讀是一件美好而快樂的事情,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如此。

  撰文/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