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曾國藩家書》時,我看到他在致諸弟的信中,反覆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教育晚輩讀書要勤勉,要有恆心。從《曾國藩家書》中我懂得了,人不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是會跟身邊的人或事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要是不懂得寬容待人之道,我們就會被漸漸地孤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着每個人的生活,無論是疫情本身,還是居家生活,都帶給孩子前所未有的挑戰,帶給我們社會情感教育的視角。這段經歷也讓我們重新審視家的重要性。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書,傳遞着一個家的家風,家教,家訓,是家的代言,是家族迭代傳承發展的基石。讀家書,可透過家書穿越歷史,透過家書審視關係,透過家書閱讀人生。

讀書有心,做人智慧。曾國藩、傅雷、梁啓超將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告知子弟後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貴家書。小家書折射着修身齊家治國的大智慧。讀古人家書,帶來的是現代啓示。

從《曾國藩家書》裏

明白寬厚待人之道

晚清時,曾國藩官拜兩江總督,像他這樣在當時高高在上的人,總讓人以爲會嚴厲而又深不可測,但如果你去細細品讀這本書,就會發現他其實十分寬容、隨和。

家書大部分內容是教育他的弟弟們如何做人。他的九弟性格暴躁、揮金如土,遇到一點小事就要與別人針鋒相對,曾國藩給他寫信,告訴他性格要平和,多結交好友,多跟身邊的人學習,又讓他到自己身邊開闊視野,瞭解爲人處世之道,讓他弟弟明白寬厚待人的重要性。

從《曾國藩家書》中我懂得了,人不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是會跟身邊的人或事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要是不懂得寬容待人之道,我們就會被漸漸地孤立。我們要學習曾國藩的寬容之道,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當身邊的人犯錯時,要給人改正錯誤的機會。

曾國藩的家書,以人爲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的弟弟們爲人處世的道理,成就了最好的教育。

507班 丁宇涵 指導老師 王敏芝

608班 朱璟雯 繪

很多讀者對曾國藩的認知,在於他的功績。而我則更關注他對“讀書”這件事的傳承和教育。

讀《曾國藩家書》時,我看到他在致諸弟的信中,反覆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教育晚輩讀書要勤勉,要有恆心。

同時,我感覺曾國藩其實更關注純粹的學習。比如,他不願後輩讀書就只是爲了入仕,在給兒子的信中他就說:“餘不願爲大官,但願爲讀書明理之君子。”

鑑於此,我想,讀書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應該成爲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爲。讀書不僅僅是掌握知識,還要掌握其內在哲理,這纔是讀書之根本,讀書之精髓。所以,要既會讀書又懂實踐,那才能真正的學以致用。

604班 趙家瑞 指導老師 朱曉敏

從《傅雷家書》裏

感受愛與傳承

從幼兒園開始,媽媽就給我寫“家書”。

“媽媽堅信,只要你堅定目標,堅持走,就一定會有收穫,甚至比你想象中收穫更多。”

“看着你學習語文既輕鬆,又興趣滿滿,媽媽真爲你高興。”

“看你睡得香極了,不忍心叫醒你,早飯在電飯鍋裏,記得多喝水哦”……現在重溫,“家書”伴我成長的歲月浮現在眼前。

和傅雷一樣,媽媽也教育我學會做一個誠實、勇敢的人。家書是無聲的,卻飽含了來自父母的愛,將父母與孩子之間平等的交流傳承下去。

601班 樓筠庭 指導老師 許玲玲

501班 沈奕希 繪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雷的家教。比如,他告訴兒子,進屋脫大衣要把絲巾一起脫掉;站立和長輩講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若把手放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

這也讓我想到自己的父親。有一次,我喫飯的時候,右手拿着勺子,左手放在桌子上,沒捧住碗,導致飯碗像溜冰似地在桌子上轉來轉去。父親看到了,抿了抿嘴,好像有點不滿地盯了我好久,見我沒反應,便說:“喫飯時左手要捧住飯碗,這是餐桌上的禮儀規範。”我發現,父母對子女的家教往往體現在不易覺察的細節中。

609班 陳諾 指導老師 趙依萍

從《梁啓超的家書》裏

懂得“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以前的人沒有手機,只能靠書信與遠方的家人交流。我看了許多古人的家書,梁啓超的家書讓我印象最深刻。

當時,梁思成給梁啓超寫了一封信說,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覺得自己每天都在畫圖,擔心會成爲一個畫匠,而不是建築師。梁啓超回信:“你有這種感覺,便是你的學問在這時期內將發生進步的特徵。”他鼓勵梁思成要努力,不要過多地想以後的事。正所謂“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就像一場比賽,得不得獎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

我對微生物很感興趣。去年暑假,跟着科學老師做筷子上的細菌調查實驗。那段時間,每天頂着炎熱的太陽去實驗室做重複的實驗,說不苦是騙人的。別人去電影院,我去實驗室;別人在看電視,我在看顯微鏡;別人養寵物,我養細菌……我很想放棄。但是,做實驗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開水煮可以殺死大部分的細菌,雖然仍有小部分芽孢菌存活……我當時不知道這些知識有什麼用,心裏很苦惱。媽媽沒有說什麼,只是讓我讀了梁啓超的這本家書。頓時,我茅塞頓開,於是咬咬牙,把這個興趣愛好堅持到底。

最終,當我把實驗結果傳授給路人們,向他們宣傳消毒筷子的方法時,他們都誇我真棒;當我在疫情期間,向大家宣傳我的自制消毒酒精時,大家都表揚我愛動腦筋……這時,我才真正明白,梁啓超所說的“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裏是哪裏,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506班 趙唯之 指導老師 楊曼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