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覺偏愛是兒童注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現象與特徵,比如1歲以內的嬰兒通常對清晰、複雜、新穎的圖形表現出明顯的偏愛,再比如新生兒喜歡看清楚的圖像不喜歡看模糊的圖像,這一現象是和嬰兒機體內部感覺的反應特徵器有關的。題幹中只有韋默是用錯誤信念實驗來考察幼兒“心理理論”發展的。

原標題:心理學考研·考點彙總第十二週-“體質”也是人格的內容嗎?

文末有本週 易錯點總結,對題目有疑問的同學可以再回顧一下~

不知不覺,大家已經堅持兩個月了。接下來的時間還要繼續一起努力呀~

發展心理學

第4章

嬰兒心理發展

1.“視崖實驗”

吉布森的“視崖實驗”主要測量嬰兒的距離知覺,又稱深度知覺。

2.嬰兒視覺偏愛

嬰兒的視覺偏愛可說明嬰兒可能生來就具有某種預定的程序——偏愛注視某些輪廓和圖形。這些輪廓和圖形承載的信息量較大,表明他們對所接觸的外部事件具有選擇性。

第5章

幼兒心理發展

1.錯誤信念實驗

錯誤信念任務測試的是兒童能否站在自己的立場來理解他人所持有的錯誤的想法。錯誤信念任務包括兩種經典範式,即意外地點任務和意外內容任務。題幹中只有韋默是用錯誤信念實驗來考察幼兒“心理理論”發展的。

第6章

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展

1. 小學兒童的道德動機發展

小學兒童的道德動機發展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一是由服從向獨立發展,儘管高年級兒童以自覺動機占主導地位,但還離不開對成人指令的服從;二是由具體、近景向抽象、遠景發展,儘管高年級兒童以社會需要作爲道德動機的基礎,但還離不開具體形象性;三是逐步產生道德動機的鬥爭,但激烈的衝突較少。

2. 兒童社會化

小學生的心理處於快速,協調發展的時期,小學階段是促進智力發展,形成和諧個性,培養良好心理品質與行爲習慣的好時機。品德的發展成爲兒童社兒童社會化的核心內容。

人格心理學

第1章

人格心理學概述

1.人格

人格是個體在行爲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爲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

2.人格的獨特性

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環境、教育等先後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說明了人格是千差萬別、千姿百態的。這就是人格的獨特性。

第2章

精神分析學派人格理論

1.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依據自己臨牀治療的實踐經驗,開闢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除弗洛伊德外,榮格、阿德勒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們最初追隨弗洛伊德,後因意見分歧而分道揚鑣。這些分歧在當時看來十分巨大,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榮格的分析心理學、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都與弗洛伊德的經典分析理論有着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繫,因此,仍把兩人視作經典精神分析陣營中的重要成員。

2.動機理論

動機理論是馬斯洛人格理論的核心。馬斯洛從個人生活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動機理論,也叫做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爲人類是由一系列具有生命意義的和滿足內在的需求所驅動。

3. 基本焦慮理論

基本焦慮理論是霍妮提出的,她將焦慮分爲:顯性焦慮和基本焦慮;弗洛伊德的焦慮理論,將焦慮分爲現實焦慮、神經質焦慮和道德焦慮。

易錯點總結

1.人格 (0525第2題)

這道多選題的正確答案是 “ABCD”,很多同學不理解 “體質”這個選項。

這個知識點的原話在 許燕《人格心理學》P37,關於人格的具體定義,其實不同人從不同側面去理解,在描述上是會有些區別的~

2.嬰兒視覺偏愛0526第2題)

這道多選題的正確答案是 “ABD”,爭議比較大。

視覺偏愛是兒童注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現象與特徵,比如1歲以內的嬰兒通常對清晰、複雜、新穎的圖形表現出明顯的偏愛,再比如新生兒喜歡看清楚的圖像不喜歡看模糊的圖像,這一現象是和嬰兒機體內部感覺的反應特徵器有關的。

視覺偏愛的意義就是ABD這三點~

林崇德老師的發心對於這裏沒有過多闡述, 同學可以將其作爲補充的知識點進行了解識記~

漏做題的看這裏

打開公衆號後臺,點擊菜單欄 【考研資訊】“日積月累”

本週打卡情況,你上榜了嗎?

↓↓↓

本週打卡完成了嗎?點個 “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