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與本山傳媒,皆是在傳統人倫關係基礎下建立的約束關係,只是前者因李菁、曹雲金的接連出走而陷入輿論的漩渦,由此與“東北F4”的忠心耿耿形成鮮明對比。

前幾年,著名女明星黃聖依拜趙本山爲師,歐弟離開《天天向上》轉投郭德綱,在外界看來,趙本山德高望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郭德綱嫉惡如仇、睚眥必報,兩人同爲民間藝術家,一個大方,一個太摳,才導致境遇大不同。

那麼事情真的有那麼簡單嗎?趙本山的弟子不離不棄,郭德綱的徒弟相繼“欺師滅祖”,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且聽筆者細細分析。

一、趙本山的弟子離開後恐無路可走

二人轉藝術在東北一度被視爲“不入流”的存在,直到趙本山將它搬上大舞臺後得到觀衆認可,所以說趙本山是宗師級的人物不爲過。

跟趙本山相比,郭德綱的影響力就小了不少,相聲藝術歷史悠久,箇中論資排輩,老郭再紅也不敢自稱“宗師”。若是趙本山的弟子現在選擇離開,那麼等待他們的只有無路可走四個字。

在東北三省,趙本山不僅知名度高,而且人脈極廣,而離開東北後,二人轉能否大放異彩呢?這需要很長的實驗時間,小瀋陽、趙四等人不敢離開纔是重要原因。

反觀曹雲金,他的聽雲軒辦得有聲有色,影視及商業資源都還不錯,完全不需要師父的庇佑,這就給他出走的契機,“能賺得更多,還可以自立門戶,何樂而不爲?”。

另外,郭德綱在業內樹敵頗多,早年因旗下弟子與北京電視臺結怨,上春晚也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出走的弟子站在師父的對立面,有人在背後支持,短時間無需擔憂經濟問題。

二、德雲社管理制度與本山傳媒有本質區別

用人情來管理一個公司,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本山傳媒表面上與德雲社一樣,依靠“尊師重道”來約束弟子,但實際上,二者有明顯不同。

本山傳媒早於03年正式成立,公司一開始就制定了嚴格的企業化管理規章,每一個人的獎勵與懲罰都有文字標註,趙本山與弟子們籤的是被法律保護的勞動合同。

至於德雲社,在近幾年才採用合同制,此前都是以相聲界流傳下的規矩爲辦事準則,這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做到一視同仁。

在訪談節目《郭的秀》上,趙本山曾與郭德綱討論過師徒關係,他說:“老話講,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師父與徒弟應該親如父子,但父親必須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此言一出,底下掌聲不斷,趙本山馬上調侃道:“我沒有批評你吧”。雖有幾分玩笑的成分,但的確能從其中窺視到一二。趙本山待弟子親厚,郭德綱對弟子的生活沒有多加關照也是不爭事實。

李正春是趙本山的第一個弟子,跟隨他至今,哪個弟子遇上難事,趙本山都會拿出資金幫助;據劉小光透露,他欠下過20萬債務,後來趙本山幫他一次性還清,這更讓他堅定:趙本山是個善良的父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