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在有的可選的情況下,當然是大公司,一點兒都不用猶豫;而且,千萬也不要很佛系的說“能進大公司就進,不能進就算了”。因爲,進大公司的好處非常明顯,而且進大公司是要拼的,佛繫了容易在競爭路上變成炮灰。

比如,最近一家紅圈律所,在國內著名政法學院招聘,一上午收到簡歷120份,HR篩選後,邀請15人來面試,而最終進入合夥人面的也就是5個人。所以,希望大家看了我下面的分析後,如果要進大公司並且有條件拼一下的話,就一定要拿出意志力去拼吧(即便感覺不一定成功,也全力以赴努力拼一下,這個過程至少也是會有很多收穫的)。

首先,還是說說大公司的優勢。

雖然你可能已經很清楚了,我也還是想嘮叨一下,以便增加你的內在動力。因爲,一家公司能夠發展壯大且有一定的知名度,自然會有他獨特的優勢所在。這家公司要麼產品好、要麼已經佔據相當的市場份額、要麼就是有硬渠道、要麼就是受資本青睞。而這些,可都意味有資源呀。

在這樣的公司工作,會帶來相對的“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等等優勢。除了常規的、當下的好處,從未來發展的角度看也有一些重要的“利好”因素。

1.大公司的標籤會一直帶給你紅利

從大公司出來,就好像名校畢業一樣,它會給你背書,讓大家覺得:你的素質總不至於很低、你的專業性總不至於很差、你的人脈總不至於沒有。甚至,有人一聽你是某個XX公司出來,那麼你的能力一定很強、你的見識一定很多等等。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是酒店行業,她說——五星級酒店往四星級酒店跳槽,那麼升職一個等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四星級酒店往五星級酒店跳槽,那麼降一個等級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呀!

這一套評價,就相當於給你貼上一個標籤,會讓你在離開大公司後,更容易實現高薪跳槽,而且還可以持續獲利N年,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前騰訊產品經理、前運營總監、前網易XXX等等,就是對這個標籤的反覆“利用”。

2.大公司更容易讓你體驗成就感和大場面

假如你在一個小公司做APP,大家拼了老命,第一年有10萬用戶,第二年有100萬用戶(已經非常了不起啦)。然而,如果你是在BAT類的公司做個APP新產品,第一年的用戶就可能幾千萬、上億啦。

假如你做一個品牌宣傳活動,小公司最多想想如何蹭熱點,但大公司則更可能製造熱點,當然說到請大明星代言什麼的,小公司恐怕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啦。

所以呀,企業不在一個量級上,運作的事也不在一個量級上,這些經歷當然也會帶給你經驗的積累,並且會幫助你拓展人脈。

3.大公司更容易提高你的顏值,不論男女。

這個福利並不是大公司自己強調的,是爲好優姐姐暗暗觀察發現的:大公司真的帥哥美女多,重點是氣質好。細想一下也正常,大公司通常辦公環境好、活動多,而且大家都要裝着、端着,每天穿什麼用什麼,要不要減肥美容健身,都會被身邊的人影響。比如一些投行的人,就熱衷於健身,那麼在這樣地方混久了,你自然也會對自己的身材嚴格管理。

所以,不管職業是否上升,大公司工作幾年後,通常來說都會在氣質上更好一些。

(圖片來源歡樂頌安迪就是堅持每天早起跑步)

其次,進入大公司不要躺平了去享受,機遇與風險並存焉。

說了這麼多大公司的優勢,接下來必須要敲警鐘啦!!!入職大企業最大的風險在於——你很難意識到:平臺是你是你,你不等於平臺。蜜芽的CEO劉楠曾在奇葩說中描述過這樣的一個場景——

那時,我和別人合租。早上,我畫了一個精緻的小妝,穿上高跟鞋,拎着一個小包。當我坐地鐵的時候,我可能會買一個煎餅果子,喫東西然後鑽地鐵出來。我從地鐵裏出來,來到一家五星級酒店,然後我會和一位大老闆喝一杯葡萄酒,做一些所謂的社交活動,談論一些常見的安全和優雅的話題。這種生活使我非常警惕。我覺得我正在參與一些根本不屬於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還是有點喜歡。因爲會有一種感覺,我真的是一個精英,真的控制一切。所以很多中層企業也有一種恐慌感——因爲他們逐漸意識到,我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大企業,更容易將人變成一塊磚。一塊磚,放在花壇邊最多讓人坐坐休息,而放在長城上就能名垂青史。區別在於長城很厲害,而不是這塊磚很厲害。認識到這一點,需要你足夠清醒。

無論是大型國有企業還是牛哄哄的世界500強公司,不管產品多麼專業,管理多麼先進,它能有那麼高的利潤點和市場佔有率,通常情況下,大平臺往往是不完全市場競爭的,比如品牌帶來的價格優勢、專利保護帶來的技術優勢、長期經營帶來的渠道優勢等等。

這些優勢,通常會給其員工一層保護傘,是安全感、穩定感的來源,但是!誰也無法保證他們會持續擁有這樣的優勢、不保證他們不會因爲政策、技術、經營等等進行裁員。

在裁員的時候,如果你說“我除了XXXX,什麼也不會”,那麼,就是這個隱含的危機大爆炸的時候——平臺好不等於你可以躺在上邊享受,“穩定”反而是最不穩定的風險源。

除了上面的分析,在大企業呆久了,還有其他風險,就是——跳槽到中小企業,哪怕是做高管卻有可能存在嚴重水土不服的現象。這也很容易理解,大企業呆久了,換環境就水土不服的原因如下:

1、 大企業有一堆乙方幫助,而小企業往往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幹。

2、 大企業的茶水間、茶點和休閒娛樂都很有檔次,這個不是錢、看起來沒啥用,但換個檔次差甚至都沒有的環境,至少要適應一段時間啦。

3、 大企業往往什麼事情都特別有流程和規則,這件事先幹什麼,再幹什麼,一二三步特別清晰,但是中小企業恐怕直接就走到第三步了。

以上3點,其實是文化和方式不同,不能說誰Low誰好,但是人在大企業呆久了,容忍和適應能力也許會降低。

第三,進不了大公司就註定“輸在起跑線”上嗎?

上面說的這些好像都是針對能夠進入大公司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進入大公司呀,這個現實我們也還是要充分預計到,以免最後“閃了腰”。而且,一份大公司、一份創業公司的offer,一定要選大公司嗎?也還要具體的看看給出offer的薪酬標準、工作內容、行業領域、企業文化,甚至老闆個人跟自己是否投緣等多種因素。

那麼,進不了大公司就註定“輸在起跑線”上嗎?當然不是,小公司、創業公司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身兼多職,讓你可以很快掌握整個公司的運作;更大的創新空間,特別適合比較有主見的人;容易跟企業老大直接面對面,沒準小公司也是藏龍臥虎呢~而且,小公司的跳槽成本也許會更小,不用爲了跳槽而太糾結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雖然大概率上,如果你開放的視角問:第一份工作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我的答案是大公司;但具體到個人、具體到offer的對比,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是廢話嗎?看到這如果覺得很廢話恐怕你就喫虧啦。不如想想,我說的哪些話你是很認同的、哪些話是非常牴觸的,目的不是跟我懟,而是弄清楚自己爲什麼會認同、爲什麼會牴觸,你起心動念的點就是你進行職業選擇最可靠的一句。

最後,管理德魯克曾經說過:“知識工,必須成爲自己的首席執行官。”其實,我認爲每個人職場人都應該是自己的首先執行官,不管入職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能夠持續地經營自己的競爭力吧!不管你最終做什麼選擇,我都會支持你、祝福你!

爲好優姐姐,專注職場領域,努力分享職業成長乾貨,關注我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