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草拾遗》中所记载的紫珠则与杜虹花相符:树似黄荆,叶小,无桠,非田氏之荆也。《植物名实图考》卷九载有谓广东紫珠:细亚锡饭生大庚岭。

唐朝名医昝殷,四川成都人,特别擅长妇科,精通医理,并将数十年治疗妇产科常见病证的临床经验,撰著成书,名《经效产宝》。相传在他年轻学医时就十分注重收集民间验方并加以创新应用,曾采用当地所产的一种长着紫色圆珠状果实,用于止血、治痈等妇科疾病,并屡获奇效。昝殷当时用的这味中药就是“紫珠”,又被称为中药里的“珍珠”,之后被收载于《本草拾遗》典籍中。

紫珠以“紫荆”之名始载于《本草拾遗》,因其果成熟后,呈紫红色,圆如小珠,故名“紫珠”。这种植物常生长于溪边、疏林中,小枝上有灰白色的茸毛,叶对生,椭圆形叶片,夏天开紫色的小碎花。貌似不起眼的植物,花语竟然叫“聪明”,可谓聪明不外露,因其根或全株入药,能通经和血。治月经不调、虚劳、白带、产后血气痛等疾病。

紫珠株形秀丽,花色绚丽,果实色彩鲜艳,珠圆玉润,犹如一颗颗紫色的珍珠,幼时女孩子常采摘其果实当玩物,用来插于头发间,以充当古装电视剧中的珠钗宝石。它还是一种既可观花又能赏果的优良花卉品种,常被人们移入园林绿化或庭院栽种,也可盆栽观赏。

紫珠,为马鞭草科紫珠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山间野生的紫珠长得很村野,常以粗头乱服的方式野蛮生长,与其优雅的名字极不容恰。不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紫珠种类繁多,目前国内所用的紫珠,除杜虹花、大叶紫珠,裸花紫珠外,还有华紫珠、红紫珠、广东紫珠。其药用功效并无明确分类,不过按文献中以江南地区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所指的则是“广东紫珠”。

《植物名实图考》卷九载有谓广东紫珠:细亚锡饭生大庚岭。硬茎丛生,叶如柳叶,附茎攒结,长柄小实,娇紫下垂。《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载广东紫珠对食道静脉出血,肠胃溃疡出血,鼻出血,创伤出血,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全国中草药汇编》载广东紫珠散瘀,消炎。主治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

《本草拾遗》中所记载的紫珠则与杜虹花相符:树似黄荆,叶小,无桠,非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生江东林泽间。所述形态特征与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相符。解诸毒物,痈疽,喉痹,毒肿,下痿,蛇虺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

关于紫珠就介绍到这里了,你认识了吗?这种植物,果实形似珍珠,山坡上很多,儿时常摘来玩耍,殊不知如此珍贵,是治病良药。“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