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就是一个小世界,只要细心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在患者中似乎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治大病用大方,治小病用小方。比如癌症,就需要用大处方。而在医生中则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高明的中医,小方可以治大病;不高明的医生,治小病也爱用大处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到底是用药少的中医高明还是用药多的中医高明呢?

其实这个问题,古已有之!

“从简派”以黄程山为代表,主要观点是:“方取简练,不求繁多,盖简炼熟历一茎草可化丈六金身,繁多散漫则头绪杂而莫知所从!”所以他们力求以简化繁,认为用药简单,药力就会更加集中于一点,这样就可以直捣黄龙,于三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可是治病和打仗并不完全相同,一味地求简求专,最后还是走向歧途,无法完全治愈疾病。

“求全派”人数也不少:他们认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制之师不畏多,无制之师少亦乱。”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审证求因,对症治疗,药再多也不怕;但是如果没有对症,用再少的药也显得杂乱。所以他们用药往往力求大而多,认为这样做药力强劲,可以标本兼治。可想而知,这必然又走进另外一个歧路。

那么,高明的中医应该怎样处方呢?

张仲景作为医圣,《伤寒杂病论》载经方数百,其中用药最少的方子如“甘草汤',用药仅有一味;用药最多的方子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药十一味之多。而张仲景本人,从未在任何一书中留下只言片语,说用药多好还是用药少好,反而强调“辨证论治”。

可见,用药多少只能根据病情去确定,而不是强求一律,脱离病情实际而去谈药味多好还是少好,只能是空中楼阁。

既然如此,什么时候适合小处方,什么时候适合大处方呢?

一般认为,如果用于治疗急症,适合用简单精炼的方子;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则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药味,标本兼治;对于辩证简单,证候单一的,可以用小方子;证候复杂,虚实交错的,可以用大方子。总而言之,方子是用大方还是小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来制定,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照顾兼证,做到多而不杂,少而精专,才是真正高明的医生。

综上所述,大方子还是小方子,并不是衡量一个医生高明的标准;大病需不需要用大方,也并不是那么绝对。一个医生高不高明,还要看他开的方子对不对证,适不适合患者病情,能不能治疗好患者的疾病。大方小方,能治好病,才是好方!

#健康科普排位赛# #中医# #中医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