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頻市場有着“千年老二”地位,且屬於在線音頻第一股的荔枝,赴美上市4個月後,交出了並不理想的首份成績單。在活躍用戶增速乏力、付費轉化率過低,以及虧損持續擴大的情況下,荔枝還要面對老對手喜馬拉雅、新銳巨頭抖音、網易雲的競爭和“擾局”。若疫情帶來的線上紅利期過去後,如何保持續航能力是荔枝必須面對的難題。

   

  《投資者網》嶽紅豆

  “2020年我覺得可以實現全面盈利,” 這是廣州荔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荔枝”,LIZI.US )CEO賴奕龍在今年1月赴美IPO時提出的預期。今年1月17日,荔枝登陸納斯達克,成爲中國在線音頻第一股。如今四個月過去,5月22日該公司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這是荔枝上市後的財務首秀。

  從這份成績單來看,荔枝在營收上創下新高的同時,也面臨着利潤持續虧損、盈利模式單一的問題。除此之外,老對手喜馬拉雅、短視頻頭部平臺抖音均意欲進入音頻直播這條細分賽道分一杯羹。“耳朵經濟”的想象力被逐步挖掘的當下,作爲在線音頻第一股的荔枝正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困局。

  上市後繼續虧損  國際評級機構下調營收預期

  從財務數據上看,截至3月31日,荔枝本年第一季度營收爲3.70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增長42%;毛利率爲20%,結束了2019年的持續下滑,上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這一數據分別是30%、29%、20%和18%。

  運營數據方面,荔枝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成績。據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MAU(月度活躍用戶人數)達5050萬,同比增長34%;付費用戶達45.03萬,同比增長60%;月活躍內容創作者達620萬,同比增長14%。

  不過,即便如此,荔枝卻依然未扭轉虧損局面,第一季度淨虧損爲4820萬元,公司解釋稱這部分虧損主要是由於其IPO上市而生效的股權獎勵支出,但即使撇除這部分獎勵,首財季依然虧損2870萬元,同比擴大了151.75%。

  《投資者網》就虧損等問題求證荔枝投資者關係及財務部門,財務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因爲荔枝擁有較大錄播用戶池,但錄播業務的變現率較低。因此,未來公司重點工作之一便是將大量的錄播用戶轉移到直播社交模塊,從而拉動整體付費率。

  “隨着直播社交整體滲透率的提升,我們預計收入還是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該負責人說,但由於下半年環境的不確定性,具體的營收目標不便透露。

  虧損是大多數尚處於成長期的互聯網公司發展必經之路,市場初期對此也給予了一定的默認程度。今年2月,美國投行Needham的分析師Vincent Yu首次評估荔枝並給予“買入”評級與19美元的目標股價。該分析師認爲,在中國互聯網用戶普及率不斷提高,以及音頻用戶量持續走高的當下,荔枝能憑藉其數量可觀的UGC內容搭上在線音頻這趟順風車。

  同月,花旗亦首次給予荔枝“買入”評級與15美元的目標股價,同時在報告中稱,荔枝目前處於中國高速發展的在線音頻行業中的有利地位。4月份,花旗再次看好荔枝,在其2020一季度業績前瞻報告中重申了荔枝的買入評級。

  CFO陳希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荔枝第二季度營收預期在3.5億至3.8億元區間,相當於同比增長56%至69%。

  然而,在一季報發佈後,標普便將荔枝今年的營收預期下調了11%,由18億元下調至16億元。這意味着,今年荔枝要完成36%的營收增長,而去年的增長率則爲48%。

  針對標普預測下調的問題,荔枝財務負責人告訴《投資者網》:“分析師基於外部宏觀環境的獨立判斷,如疫情環境等,但對這個預期對荔枝是否適用公司持保留態度。”

  “我們目前的重點還是練內功,把我們的業務生態和財務結構打造得更好一些,爲未來做準備。”該負責人稱。

  變現方式單一  付費轉化率遠低於同行

  對於疫情帶來的線上紅利期過去後,如何保持一季度的續航能力是荔枝必須面對的難題。

  從營收規模上看,荔枝的業務支柱來自音頻娛樂(語音直播),貢獻了98.6%的營收;而播客、廣告和其他營收本季度則佔比極低,爲380萬元。

  據瞭解,音視頻平臺的常見變現方式有廣告、遊戲與電商等,但荔枝目前的絕大部分營收仍然高度依賴直播打賞。這說明其業務結構單一,商業化程度較低。

  這樣的變現模式需要建立在龐大的用戶規模之上。荔枝在上市招股書中定義自己爲“中國最大的UGC(用戶原創內容簡稱)音頻社區和中國最大的音頻互動娛樂平臺”,UGC生態圈可觀的用戶數是荔枝的底氣,但音頻市場用戶規模的獨特性同樣是它無法忽視的一個難題。

  《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網絡音頻市場用戶規模突破3億,與7.25億的網絡視頻用戶相比,音頻用戶基數較小。據艾媒諮詢《2019-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專題研究報告》,在線音頻用戶以上班族爲主,男性用戶佔51.4%,女性佔48.6%,擁有大學學歷的用戶在59.1%以上。

  《投資者網》就用戶畫像問題求證荔枝資本事務負責人,對方表示荔枝用戶六成爲女性,主要分佈在中國三線城市爲主的下沉市場。雖然在用戶規模上仍然穩居第一梯隊,但荔枝用戶增長速度已開始放緩。

  另外,今年第一季度,荔枝MAU(月活躍用戶人數)同比增長34%。然而,去年第四季度,這個數字同樣是34%,可見在疫情一定程度上減少社交而利好音視頻的情況下,其活躍用戶數量增速沒有顯著提高,僅維持現狀。再看月均付費用戶,雖然本季度數據同比增長了60%,但2019年第四季度這一數據曾達到71%。

  用戶付費率下行是另一個令荔枝頭疼的問題。今年一季度,月付費用戶佔MAU約0.83%,2019年第四季度爲0.76%。在主打UGC生態的網絡平臺中,荔枝這兩季的付費數據均未超過1%,而虎牙(HUYA.US)與嗶哩嗶哩(BILI.US)當前的付費率則分別在4.03%與7.77%。可見,荔枝的UGC模式在刺激用戶付費意願與提升用戶粘性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千年老二如何趕超?抖音、網易雲入局競賽

  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荔枝CEO賴奕龍在本季財報電話會上也提出,公司重心將繼續放在擴大UGC生態系統、線上社羣建設以及AI技術的進一步優化。

  在流量層面外,對於不斷虧損的荔枝來說,繼續加註UGC直播也有營收方面的考量。若亟需提升的用戶增速與付費意願是荔枝的內憂,那麼,去年估值達240億元的喜馬拉雅則是“彎道超車”後,荔枝依然不能小覷的老對手。

  與側重UGC業務的荔枝不同,喜馬拉雅的產品結構更加多元,除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與PGC(專業生產內容)外,對於智能音響終端市場的戰略也早於荔枝。早在2017年,喜馬拉雅FM就推出小雅AI智能音箱,其後還與阿里天貓精靈系列等展開內容合作。

  實際上,荔枝上車的速度略晚喜馬拉雅一籌,它於2019年與百度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發展物聯網生態系統。今年亦在小度智能語音上加載荔枝的語音功能,但相比主打有聲書或廣播劇等更適合在硬件設備上播放的PGC或PUGC,荔枝的UGC特性將如何在物聯網系統中發揮優勢還有待考量。

  很顯然,荔枝與最大競爭對手喜馬拉雅的拉鋸戰並不容易。今年4月,喜馬拉雅宣佈攜10億流量入場,對外發布直播“春生計劃”,意圖在今年打造100家月入百萬的直播公會。

  而據多家第三方平臺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喜馬拉雅穩坐在線音頻市場的頭把交椅,荔枝一直位居第二。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份,喜馬拉雅的月度活躍用戶爲7319.2萬,荔枝的月度活躍用戶僅爲3226.8萬,兩者差距較大。

  今年2月24日,易觀發佈《2020年中國語音OS市場分析報告》提到,隨着AI與5G技術的持續發展,中國智能語音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易觀對比各大語音OS整體用戶滿意度,喜馬拉雅旗下的小雅OS在音頻內容豐富度、音質滿意度位居首位,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荔枝的UGC生態側重營造線上社區氛圍,強調音頻對用戶的陪伴屬性,在未來的增長空間上,它將更着力於在其原有流量池上進行多方面變現。”荔枝資本事務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網》。

  即便如此,音頻直播所使用的技術天花板較低。除喜馬拉雅外,其他直播賽道內玩家若要進入音頻直播這一細分領域也並不難,比如抖音今年開始內測語音直播交友版塊,網易雲亦在APP首頁設置了語音直播“聽聽”功能,二者均已對用戶形成較高的粘性效應,無疑將在音頻市場競爭添油加火。

  作爲在線音頻上市第一股,從打賞付費到語音交友,再到今年重心擴大UGC生態系統,荔枝成功搶灘登陸資本市場,並打通了多元融資渠道。那麼,接下來,如何面對競爭對手快速圍追堵截,從競賽中獲勝?荔枝想給出答案並不容易。(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