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兒童節:寶爸寶媽必知的兒童安全用藥細節,你清楚嗎?

來源:藥智網|廖碧雲


作者:廖碧雲|寶安區婦幼保健院

值此國際六一兒童節之際,兒童安全用藥問題再次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一個孩子從嬰孩到長大成人,總免不了生病,此時父母總會非常擔心,作爲祖國花朵和家庭未來的寶寶們,因其本身身體尚在生長發育的特點,其用藥特點與成人有較大的差別。下面一起來看看兒童安全用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吧。

一、給藥途徑的選擇

爲了給藥的安全有效,應區分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給藥方式。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原則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口服用藥是最安全、方便且經濟的用藥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有些時候沒辦法口服時,那就應當前往醫院聽從醫生的安排啦,這裏有幾種情況需使用其他給藥途徑:對於患者昏迷不醒或年紀過小不能吞嚥;或因胃腸道有疾病,不能吸收藥物;由於藥物本身的性質,不易在胃腸道吸收或能被胃腸的酸鹼性、酶所破壞(如胰島素、青黴素等)的藥物;口服不能達到藥物的特定作用(如口服硫酸鎂只能起瀉下作用,如需發揮鎮靜作用必須注射)【1】。有些家長爲了讓孩子病情好的快些,經常會要求醫生開弔瓶輸液,這是一個誤區。兒童由於臟器的發育不完善,嬰幼兒輸液的難度也大,更容易出現輸液不良反應,不適當輸液風險其實大於收益。另外必須注意的兒科患者禁用含苯甲醇的製劑肌注,因其反覆肌注可能導致臀肌攣縮症。

二、口服劑型的合理使用

兒科用藥應考慮患兒依從性的問題。嬰幼兒期口服時以糖漿劑爲宜;週歲以上兒童以咀嚼片爲宜,咀嚼片劑量準確、有利於吸收;兒童還可選擇沖劑、滴劑、散劑、膠囊劑、混懸劑【2】。小患者用藥總是包裝的五彩繽紛,口感味道也是酸酸甜甜的好味道,更吸引寶寶們的注意。之前在門診窗口發藥時,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說:“阿姨又給我喝好喝的口服液了,還有漂亮的盒盒。”孩子的母親說,孩子一到醫院就要醫生開他愛喝的口服液,這是把藥當零食的節奏啊!這裏提醒家長們可千萬不要灌輸藥物像糖果一樣的概念,藥物是藥物,是用來治病的是有風險的哦。

口服用藥中,不同的劑型會有不同的服用方法。像幹混懸劑和顆粒劑通常只適合用溫開水泡服(不超過60度),水量在3-10ml之間,避免沖淡調味劑,也能減少喂服難度。抗生素藥品服用完後,一定要注意喂幾口開水,避免局部藥物濃度過高導致鵝口瘡。泡騰片和分散片注意用溫開水溶化後服用。泡騰片嚴禁直接服用,因爲泡騰片遇水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直接吞服易造成患兒窒息。俗稱魚肝油的維生素AD滴劑等軟膠囊,要將膠囊弄破後,滴入孩子口中【3】。口服液如果不是整支服用,要將鋁蓋打開,用湯勺倒取處方要求劑量。由於嬰幼兒缺乏吞嚥能力,片劑一般先按處方劑量用剪刀分好後,用適量開水溶化後服用,某些味道欠佳的可以加入白糖調味。

三、合理的喂藥方式和送服液體

給年齡較小的患兒喂藥時,媽媽/爸爸坐位,用毯子或大浴巾裹束孩子的胳膊和腿,左胳膊枕着孩子的脖子,托住頭,呈半臥位,手臂順勢摟着孩子的身子。右手持勺喂藥。幼兒不願服藥時,嚴禁捏着鼻子掰着嘴強灌等逼迫孩子喫藥,這樣在掙扎或哭鬧時服藥容易嗆到。

孩子的氣管而發生危險。這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按壓小兒雙頰,使口張開,用小勺或滴管慢慢將藥液從嘴角灌入,每次少量服用,吞嚥後繼續喂服。大點的孩子可以跟他溝通,讓他明白良藥苦口利於病,自己主動服藥。一般藥物只能用溫開水送服,應避免用牛奶、果汁或茶水送服。

四、看懂藥品說明書

由於用兒童志願者做藥物臨牀實驗有違倫理道德,一般藥品說明書對於兒童用藥問題的表述總是過於簡單,經常使用“尚不明確“字樣。

但確實有些藥物是兒童嚴禁使用的,比如:氟哌酸、左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由於可能造成幼年動物骨關節損害,禁用於18歲以下兒童;慶大黴素、妥布黴素等氨基糖苷類由於耳腎毒性禁用於6歲以下兒童;退燒藥尼美舒利因可引起瑞氏綜合症,造成兒童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禁用於12歲以下兒童。同樣阿司匹林也可能引起瑞氏綜合症,一般作爲退燒藥時避免選擇,僅適用於川崎病的治療。四環素可能引起肝脹損害,影響骨骼牙齒的生長,並可能引起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禁用於8歲以下幼兒。氯黴素可能造成灰嬰綜合徵禁用於出生早產兒和出生兩週內的新生兒,由於可能造成血液系統嚴重不良反應,一般不主張用於兒童患者。總而言之,兒童用藥除了考慮療效,更應從孩子生長發育的角度出發,更多地考慮安全性問題。

最後,祝全部的小朋友節日快樂!健康成長,每天開心快樂,笑容滿滿,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

【參考指南】

[1]徐榮謙.《兒科疾病安全用藥手冊》[B].中華中醫藥學會.2015-6-1(52~120)

[2]伍中華.《兒科口服用藥安全護理》[J].臨牀合理用藥雜誌.2011年22期

[3]焦紅星.許炯強.《兒科疾病安全用藥手冊》[B].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9-7(30~100)

[4]沈建麗.《兒科臨牀用藥安全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J].醫藥衛生.2019年7月3期

責任編輯|青黴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