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跨國藥企研發管線盤點對比,輝瑞,諾華、阿斯利康...

來源:藥智網|曜


我們好奇大外資藥企基業長青,總能孕育數十億甚至百億美金的“重磅炸彈”,引得一票中國藥企蜂擁仿製。我們花一點時間提前瞭解大外資藥企的研發管線,或許對醫藥人會有所啓發。

一、不進則退,2020年大外企重新排位

2020年GlobalData發佈了TOP20製藥企業的排名,刷新醫藥人對企業排名的認知。

衆所周知,輝瑞一直是宇宙藥廠,排名第一,新排位已經跌到第五位,直線下滑,也許是輝瑞近十年最差排名。

強生、羅氏,諾華成爲三甲。這或許與國內藥企排名略有差異,中國IMS數據醫院市場排名第一是阿斯利康,而全球排名阿斯利康藥企勉強進入前十強,由此看來,阿斯利康中國的業績很給力。

隨着腫瘤藥物的持續增長,羅氏依靠腫瘤管線優勢,佔據腫瘤一哥位置,在Q1跨國藥企全面負增長的的背景下,羅氏依然能夠保持增長3.6%,腫瘤領域貢獻功不可沒。

諾華是一家低調奢華的歐洲公司,一直在三甲之內,這與其重視研發分不開,尤其是諾華在中國也有強勁發展,腫瘤優勢也在凸顯。諾華專注於五個關鍵的癌症領域,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腎癌和血液學。

從2017年起,諾華腫瘤(中國)正以每年1-3個新產品或新適應症的速度,把多個靶向治療的創新藥引入中國市場,包括治療骨髓纖維化的捷克衛®、治療晚期腎癌的維全特®、治療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瑞弗蘭®,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贊可達®等。

禮來一直穩步有序前進,與及激進的美國文化看似背道而馳,但是業績持續看漲,2020年Q1排名僅次於輝瑞位列第六,十大藥企增長最快,達5.2%。

我們印象中的大外企,例如拜耳、GSK和賽諾菲,在前十的俱樂部已經難尋其蹤影,尤其是拜耳已經跌至全球十八位。

或許,製藥企業生命根植於研發,研發戰略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二、大外企的研發數字

羅氏、阿斯利康、輝瑞、諾華、禮來研發管線在十大跨國藥企中可圈可點。

1.大外企I至III階段研究優勢各異

①總數

羅氏在管線佈局中最具優勢,管線研究總數139項,豐盈的研發管線,讓人對羅氏是否能問鼎王者寶座,浮想聯翩。其次爲阿斯利康和輝瑞管線研究總數分別爲103項和95項,而諾華爲62項,禮來60項。

②大外企分階段研究優勢對比

阿斯利康註冊階段研究14項,數量非常可觀,爲阿斯利康加速新品上市打下卓越基礎,相信其在未來3-5年會持續高歌猛進。III階段研究中,羅氏、輝瑞和諾華變現優異,羅氏以39項,拔得頭籌。

在I階段研究中,羅氏以60項,體現出其後續管線的強勁勢頭,而諾華在I階段管線研究中,只有3項略顯不足。如此看來,羅氏全球第二,行業腫瘤一哥,研發規劃能力,不可小覷。

2.治療領域優勢各異,腫瘤成爲必選項

①腫瘤一哥“羅氏”的聚焦與多元化

羅氏管線主要分佈在腫瘤、免疫、神經系統疾病、感染疾病、眼科和心臟代謝。羅氏的多元研發管線,一改往日認爲其只是腫瘤藥企的觀念,多元化也將爲其尋求除腫瘤以外更大發展機會。

羅氏腫瘤領域研發管線佔比高達56%,由此可見,羅氏將繼續強化在腫瘤的位置,穩固腫瘤一哥位置,不被撼動。

②阿斯利康管線保持聚焦

阿斯利康主要集中在腫瘤、呼吸及免疫、心血管、腎病及代謝等領域,這與阿斯利康目前上市產品優勢領域匹配。而腫瘤佈局比例高達54%,56項Vs羅氏78項,其中強化阿斯利康在腫瘤領域競爭的決心,呼吸及免疫項目佔比高達22%,未來在呼吸領域除了信必可、普米克等重磅產品外,依然值得期待。

③輝瑞不僅買,也在研

過去輝瑞一直給人印象是買、買、買。距上一次大併購惠氏已時隔十一年,距上一次重磅炸彈立普妥的併購也有十七年,輝瑞後期也不斷強化其研發能力。輝瑞在研發熱點癌症領域也頗有成效,目前上市腫瘤產品19個,在研管線達到40項,佔比42%,可見輝瑞對腫瘤未來的青睞。

除腫瘤之外,其在炎症及免疫、罕見病、疫苗及抗感染等領域均有在研品種。

④諾華管線持續多元化

管線研究分佈於腫瘤、免疫、肝病、皮膚病、心血管、腎病、代謝、神經系統疾病、成熟藥物、呼吸、眼科疾病,涉及11個領域,也是我們目前看到大外企最廣泛的管線佈局。

多元與聚焦應該是諾華管線的特徵,諾華聚焦腫瘤,其在研項目佔比39%。

⑤禮來穩重求進

禮來管線主要分佈於免疫、糖尿病、腫瘤、神經系統和疼痛領域,禮來是五個大外企唯一沒有腫瘤優先的企業,相反其在免疫和糖尿病領域的比重超過腫瘤。而禮來管線也呈現出各治療領域相對平均的佈局,這種戰略也幫助禮來低調而穩健前進。

鮮有企業管線佈局治療小衆領域-疼痛治療,禮來這一佈局值得深思。

三、大外企管線啓示

1.腫瘤爲兵家必爭之地

五大外企均有較強腫瘤管線,或許未來無腫瘤,將不能成爲大外企。

2.免疫成爲趨勢

五大外企對免疫領域均所有涉足,免疫領域疾病仍是醫學需要攻克的難題,這也將爲各家大企業研發的一大方向,同時極具商業價值。

3.優勢側重,各有千秋

除腫瘤領域各家藥企均有涉足之外,五大藥企研發管線中比重較大的領域,分別是:

羅氏免疫領域,阿斯利康呼吸免疫領域,輝瑞免疫罕見病領域,諾華免疫、肝病及皮膚領域,禮來糖尿病領域。

從目前上市品種規模優勢來看,這些企業中,只有阿斯利康呼吸免疫和禮來糖尿病已經領軍該治療領域,並形成規模效應,其它企業這部分管線產品仍處在發展中。

四、小結

大外企之所以能夠基業長青,得益於其戰略規劃,尤其是我們看到各家對腫瘤和免疫的佈局,在基本佈局之外,各家又發揮其優勢與特色。國內尚未有百年藥企,管線戰略值得國內企業深思。

基於國內企業發展階段,也未完全照搬,畢竟造血系統差異,現階段,難與百年跨國藥企媲美。但是,可以明確,研發強,藥企強;藥企生命根植於創新研發。

注:以上數據均來源藥智數據與公開資料手動整理,如有遺漏或者差異,歡迎指正批評!

責任編輯:三七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