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長期存在 爭奪戰打響 今年底缺口將達417萬人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穩就業保民生”放在首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 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爲354萬人,其中4月新增就業125萬人。 各地已經實現了較爲全面的復工復產,新基建不僅成爲當前發展經濟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還釋放了大量就業崗位。

據瞭解,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長期存在,預期年底將達417萬人,今年以來,新基建領域總體在線職位比去年同期大增,同時,新基建產業人才市場重心進一步南移,廣東需求人數佔比全國最大。

算法專業研發人才受企業青睞

來自獵聘的數據顯示,按照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招聘人數佔比的高低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排序,排在前五的地區爲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山東,佔比分別爲15.52%、13.46%、10.86%、7.41%、5.87%,而這五地佔比之和爲53.12%。

多個廣東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已提前啓動“雲招聘”招攬新基建人才。 從3月開始,騰訊公司正式啓動2020年度春季招聘。 除了面向高校和海外學生開放超過3000個暑期實習生與應屆生補錄崗位,還面向全行業開放近5000個社招崗位,預計比去年提升25%以上。 其中,數字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遠程辦公等崗位是社會招聘的重點。

廣州人工智能企業佳都科技表示,今年全年招聘量約350人。截至目前,完成率約爲70%。“我們目前招聘是以技術型人才較多,例如地理信息系統專家、交通算法專家、地圖算法專家等。軌道交通會作爲公司下一個業務重點,軌道交通方面的人才也會增加很多”,該負責人說。廣東車聯網企業高新興表示,今年5月初,高新興智能網聯總部基地落戶黃埔區,該基地將在2025年達產,新增1000個供應鏈就業崗位以及500個研發崗位。

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產業核心技術崗位招聘薪酬變化

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科技龍頭聚焦新基建

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多位科技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聚焦5G、物聯網、智慧交通等發展建言獻策。新基建之所以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一方面是因爲新基建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拉動效應。新基建的帶動面極廣,能撬動廣泛的上下游產業鏈環節,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

以5G爲例,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0年至2025年,我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達10.6萬億元,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5G能夠實現機器間大規模互聯,將大大促進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新基建引領着未來產業升級的發展方向。今年疫情期間大火的各大“雲平臺”,便是在新基建的基礎構架下對各行業帶來的顛覆性改變。

政策利好之下,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成爲擁抱國家數字新基建大趨勢最積極的“一極”。5月26日,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總裁湯道生宣佈,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元,用於新基建的進一步佈局。據介紹, 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服務器、大型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物聯網操作系統、5G網絡、音視頻通訊、網絡安全、量子計算等都將是騰訊重點投入領域。

京東集團正式推出助力政企數字化轉型的“京東新動能計劃”,其中京東大數據微工智能標註平臺將開放3萬個居家就業崗位,互聯網上大量的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數據要進行AI處理,就需要大量人員進行圖片拍攝、頁面設計、數據處理等輔助工作。這類工作簡單易學,便於在貧困地區複製與推廣。參與京東微工的貧困戶每月可以保底賺取2500-3000元的工資,最高可獲得每月近萬元的收益。目前京東微工已在寧夏銀川、甘肅張掖、廣西桂林、貴州普安等地落地。

預計新基建投融資規模將達2萬億~3萬億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從年內看預計新基建投融資規模將會達到2萬億~3萬億元。“新基建能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機會。比如,中國信通院預測2020年至2025年中國因5G將新增就業崗位300萬個。Gartner2017年報告顯示,AI影響就業崗位,累計到2025年淨增200萬崗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通信專家鄔賀銓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