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不光是寒涼的飲食,夏季大家爲了避暑熱,多會使用空調,或者長時間在陰涼的地方休息,或者用涼水沖澡等,這些行爲同樣會損傷體內的陽氣,也給痰溼帶來了更多的生成機會。在胃受納寒涼飲食後,爲了將它們腐熟,就要消耗自身的陽氣,一兩次還好,如果長時間需要胃的陽氣來將食物腐熟後才能進一步消化,那就會使胃陽大爲虧損。

痰溼的形成與日常飲食起居有直接關係,尤其是夏季,天氣炎熱,此時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冰涼的飲食,比如冰棍、雪糕、冰鎮的瓜果、冰鎮的啤酒等,總之,“沁人心脾”的冰涼食物總是夏季的“快消品”。

可是在你感到“舒爽一夏”的同時,身體是不是真的“舒爽”了呢?


想必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冰涼的飲食帶給人的往往是痰溼等病邪。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胃是食物的受納器官,從外界攝入的食物在口腔內經過粗略的咀嚼後,第一站就到了胃中,接着便通過胃的腐熟、消化,將食物變成對人體有幫助的營養物質。

在這個過程中,胃是沒有自主選擇權的,不管是溫熱的食物,還是寒涼的食物,只要喫進了肚中,它一概全收,直到最後病了,實在沒有力氣收了,纔出現“罷工”現象。

前面說過了,痰溼的祛除需要體內陽氣的充沛,可是寒涼飲食損傷的恰恰是體內的陽氣。在胃受納寒涼飲食後,爲了將它們腐熟,就要消耗自身的陽氣,一兩次還好,如果長時間需要胃的陽氣來將食物腐熟後才能進一步消化,那就會使胃陽大爲虧損。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胃動力”,“胃動力”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就好,如果“胃動力”不足,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等症。

而這個“胃動力”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可以理解爲胃陽。也就是說,胃陽充足,對食物的受納、吸收和消化能力就強,胃陽虧虛,就會出現不想喫東西、嘔吐、噁心等症。 胃陽不足了,攝入的食物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堆積在胃中就會生溼。


舉個例子,水果長時間不喫,或者米飯長時間擱置,就會有腐水生出,這其實就是溼邪。對於脾胃來說,溼邪很快就會影響到脾運化水溼以及升清的功能,將脾胃困住,氾濫成災,“四處遊走”“溼聚成痰”,溼邪多了,積聚在一處就成了痰,由此形成痰溼。

其實,不光是寒涼的飲食,夏季大家爲了避暑熱,多會使用空調,或者長時間在陰涼的地方休息,或者用涼水沖澡等,這些行爲同樣會損傷體內的陽氣,也給痰溼帶來了更多的生成機會。

夏季本該順應大自然“夏季補陽”的法則,適當曬太陽,出出汗,不僅讓身體陽氣充沛,還可以讓體內的溼邪通過汗液等途徑排出體外。可是空調的過度使用,抑制了汗液的排出,讓身體失去了最好的體內大掃除機會,使大量溼邪留滯體內。


除了空調,長時間待在陰涼環境中,或者大汗淋漓之後立刻沖涼水澡等,都會抑制汗液的排泄。同時還會讓寒邪趁機侵入體內,對體內的陽氣造成進一步的損耗。

因此,爲了避免痰溼的生成以及痰溼對身體的傷害,夏季在飲食起居方面還要多加註意,儘量少喫寒涼飲食,多喫溫熱的食物;儘量少用空調,即便要用,也要等到無汗後再進空調房;不要衝涼水澡,夏天洗熱水澡看似更熱,其實在幫助汗液排出的同時,也會讓身體內的熱順利排出,從而感到更爲輕鬆。

#青雲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博主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