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際上,CVT變速箱的加速能力並不差,2012年,日本斯巴魯推出的2.0T CVT版本的森林人0-100的加速時間爲6.8秒,2014年的STI版本森林人同樣採用CVT,0-100的加速時間爲5.6秒,而同期同樣採用2.0T的大衆途觀加速時間要超過8秒,由於CVT沒有物理檔位,其加速時動力不中斷,除了起步瞬間需要控制發動機扭矩輸出以外,其餘的時間都處於加速時段,因此,在後程明顯更有優勢。由於CVT在起步、急加速瞬間,必須要控制發動機扭矩輸出,因此,從動力響應角度來說,會有一定的延遲,這就導致採用CVT變速箱的車型加速感差,給人一種加速無力、打滑的感覺。

刻意的放大CVT的缺點,對CVT的優點視而不見,再加上“日系”一貫的低成本的特色,以及國內對“日本”的民族情緒,這也許就是很多人說CVT不好的原因!

CVT的歷史:

實際上CVT並不是日系的專利,最早是根據畫家達芬奇發明理念,

早在1886年利用V型橡膠皮帶CVT作爲汽油車型的變速箱。在1958年,荷蘭的DAF公司成功研發了雙V型橡膠帶式CVT,進行市場化銷售,銷量超過了100萬輛。在1987年初,日本斯巴魯研製電控系統的CVT,並裝配在Justy車型上,而同樣在1987年下半年,福特在歐洲推出了基於CVT變速箱的福特嘉年華,福特嘉年華,意大利的菲亞特則推出了基於CVT變速箱的Uno。奧迪在其A4、A6等車型都推出過CVT車型。

日本CVT技術的鼻祖:斯巴魯

前面說了,1987年,斯巴魯研發了電控CVT技術,到了1991年,斯巴魯把其第一代電控CVT技術賣給了日產,後來,日產控股的捷特科在這個技術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CVT。因此,嚴格來說,斯巴魯纔是日本CVT技術的鼻祖,相對來說,本田和豐田使用CVT的時間要晚很多。

CVT的核心技術:鋼帶和鏈條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CVT鋼帶或鏈條都是博世和舍弗勒生產的,只博世一家生產出的鋼帶已經裝配了1000萬以上的汽車,而之所以說是大部分,是因爲本田的鋼帶是自己生產的。

CVT是否真的打滑

早期,在電控技術不完善時,CVT的確是打滑的,特別是最早起的皮帶式CVT,錐輪和皮帶之間的摩擦力太小,起步大扭矩輸出時的確容易打滑,但是,當電控CVT發展以後,採用微電腦自動控制液壓缸的壓緊力度,同時還通過檢測發動機輸出轉速以及節氣門瞬間開度等技術,控制發動機的瞬間大扭矩輸出,因此,實際上CVT目前真的不打滑了,實際上,一旦CVT出現打滑症狀,就會導致嚴重故障,甚至出現鋼帶斷裂的情況。

CVT的故障率並不高:

目前世界上CVT裝機量早已經超過1500萬輛,如果真的像一些鍵盤車神所說的那樣,質量差、壽命低、打滑、斷裂,如果真的像這些人想象的那麼脆弱,那麼早就有鋪天蓋地的負面消息了,可是,實際上,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CVT並沒有體現出比AT或者雙離合更高的故障率!

CVT的可承受扭矩並不小:

目前,採用鏈條傳動的CVT最大可承受扭矩爲450牛米,而目前主流的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其最大輸出扭矩大約在370牛米,因此,那些一提起CVT就說可承受扭矩太小的人,應該補充知識了。

CVT的加速能力並不差:

實際上,CVT變速箱的加速能力並不差,2012年,日本斯巴魯推出的2.0T CVT版本的森林人0-100的加速時間爲6.8秒,2014年的STI版本森林人同樣採用CVT,0-100的加速時間爲5.6秒,而同期同樣採用2.0T的大衆途觀加速時間要超過8秒,由於CVT沒有物理檔位,其加速時動力不中斷,除了起步瞬間需要控制發動機扭矩輸出以外,其餘的時間都處於加速時段,因此,在後程明顯更有優勢。

CVT的最大問題:加速感差

由於CVT在起步、急加速瞬間,必須要控制發動機扭矩輸出,因此,從動力響應角度來說,會有一定的延遲,這就導致採用CVT變速箱的車型加速感差,給人一種加速無力、打滑的感覺。

CVT存在低溫冷保護現象:

如果你在冬季行駛,室外溫度低於零下幾十度,那麼CVT會存在一定的低溫保護,一般發生在水溫低於40℃時,此時液力變矩器不鎖定、限制升檔。

CVT省油,但並不是全域省油

CVT變速器啓動時,液力變矩器沒有鎖定。變速箱油是用來傳遞動力的,而液力變矩器在形成液力偶合器之前,速度差比較大,這也比較省油。在高速區域行駛時,當車速超過120公里時,使用摩擦傳動動力的鋼帶或鋼鏈需要更多的壓力控制,以避免打滑。同時,由於採用摩擦傳動功率,傳動效率相對較低,因此摩擦損耗也相對較大。綜上所述,CVT最省油的區間是10公里/h-110公里/h,在這個區間行駛時,CVT的油耗是有優勢的,這個區域正好是家用車常用的區域。但是,如果反覆啓動和制動,然後再次啓動和制動,CVT的油耗比雙離合器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