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很簡單,就是說明一個問題,瞭解人性的弱點,可以幫人解決很多事情,所以劉邦是瞭解人性當中貪便宜的弱點,所以纔會假裝送一萬賀禮獲得與上流人士接觸的機會,但是他心裏明白,這個空頭支票,以後不兌現別人也不會找他覈實。整個過程包含太多深刻哲理,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人性與利益,劉邦絕對是一個對人性研究夠透徹的人,才能夠最終成爲皇帝,至於爲何這麼說,且待我繼續分析。

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丘吉爾

古往今來,成就大事者很多,王侯將相,很多都是從最底層逐漸成長起來,尤其是劉邦這樣的人物,在歷史上的存在更是值得後人研究,爲何劉邦從一個看似流氓一樣的小混混,最終能夠成爲皇帝?

整個過程包含太多深刻哲理,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人性與利益,劉邦絕對是一個對人性研究夠透徹的人,才能夠最終成爲皇帝,至於爲何這麼說,且待我繼續分析。

一、曹寡婦爲劉邦生子

劉邦的出生很一般,並且從出生之後就基本上沒有做過什麼正事,跟隨一羣村裏的小夥伴到處玩耍,很多不該去的地方劉邦都跟隨大家一起去,根本不在乎別人看法。

一羣朋友胡喫海喝,看起來恰似如今人們所說的小流氓,當然劉邦當時確實也如此,身無分文,還是無業遊民,家裏條件一般,不是富二代也沒有礦。

劉邦劇照

我想如今村裏有個這樣的人,一定也成爲所有家長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劉邦當時一樣如此,父親劉太公氣得不行,經常覺得劉邦不是親生的,感覺一點出息沒有,還經常給自己惹麻煩。

不管劉太公怎麼教育,劉邦還是不知悔改,跟隨朋友繼續到處遊蕩,喫喝玩樂不結賬,總跟別人說賒賬,又從來不守信用,也不還錢,別人想找他要又擔心他身邊那羣小流氓會出手。

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史記》

所有人對劉邦都很是無奈,不過這很正常,放在現在,一個人成年了還成天到處遊蕩,沒房沒車沒存款還不工作,大家肯定也會說三道四,甚至親戚朋友都要避而遠之。

無所事事也就算了,劉邦還對村裏的曹寡婦十分感興趣,經常與之幽會,導致最終懷孕生下第一個孩子劉肥。用當時的眼光來看,劉邦明顯就是一個讓人詬病的傢伙,可是我們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劉邦喜歡那個寡婦,與之在一起,有什麼錯呢?反而那些說閒話之人,目的與動機值得深思。

換言之,這件事情說明劉邦的不拘小節,不受世俗約束,自己有自己的主見,這對於今後劉邦事業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開空頭支票

劉邦就這樣在家裏混了幾年,終於找點關係當上一個小官,就是泗水亭亭長,比之前的無業遊民要風光一點,喫飯什麼的不結賬也可以理直氣壯,大家不敢像以前那樣看不起他。

這天,縣令的好友呂太公從其它地方全家搬遷來到沛縣,並且設宴款待各界人士,劉邦作爲小亭長,也被邀請參加宴席,可是按照身份地位,劉邦只能坐比較差的位置,因爲當時安排座位的蕭何是根據送的禮金多少來進行座席安排。

劉邦從來不走尋常路,他去送禮時,用紙條寫上“賀一萬金”,並且高聲喊出,蕭何一看送這麼多錢,就把他安排到上上座,在座的人聽到劉邦說賀禮一萬,都覺得這個人不得了,一定是厲害人。

劉邦入座之後,繼續表現出一副很有地位的樣子,席間言行舉止,無不讓人感覺到劉邦的不一般,尤其初來沛縣的呂太公,更是覺得劉邦器宇不凡,後來就把女兒許配給劉邦。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劉邦當時的行爲看起來確實很像一個地痞流氓,可是他這樣做卻讓他認識了一羣比自己厲害的社會名流,並且因爲他的言行舉止,大家都覺得他不是凡人。

呂雉劇照

爲何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因爲劉邦對人性的研究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可以繼續分析一下,很多人都知道圈子對一個人影響很大,很多人都擠破頭想鑽進一些高級圈子,目的就是認識一些厲害人物。

因此前些年還產生過一些“裝家”、“局長”之類的人物,何以謂之“裝家”呢?就是專門靠裝自己很有錢有地位,能幫別人辦事,從而有些人就會擠破頭請他喫飯喝酒,還有各種送禮,目的就是想要此人幫忙辦事。

但實際上這個人自己能力很一般,就靠周旋欺騙來忽悠那些找他辦事的人,要是遇到咖位高一點的,可能還可以幫人辦成一些小事情,大事肯定沒戲。用現在的話來說,“裝家”就是通過包裝自己達到欺騙別人的目的,但是爲何別人會信呢?因爲利益關係,因爲一種盲目的病急求醫心態,導致這些人迷失自我,最終上當。

無獨有偶,“局長”和“裝家”也是類似,就是做一個局讓別人上當。我說這麼多,目的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說明一個問題,瞭解人性的弱點,可以幫人解決很多事情,所以劉邦是瞭解人性當中貪便宜的弱點,所以纔會假裝送一萬賀禮獲得與上流人士接觸的機會,但是他心裏明白,這個空頭支票,以後不兌現別人也不會找他覈實。

但是開一個空頭支票獲取進入上流社會的門票,事情就解決了麼?遠遠還沒有那麼簡單,接下來劉邦大言不慚的表現,纔是好戲的開始,他如此虛僞做作,爲何別人還不能識破呢?我繼續給你用現在的實例來進行解析。

前兩年,各種虛擬幣以及P2P等高利息騙局,其實走得就是劉邦這種包裝欺騙路線,自己大言不慚,說可以怎麼怎麼實現盈利,會得到比本金高很多的利息和報酬,事實上只是想空手套白狼,他吹得越大,信的人就會越多,或者說是上當的人就會越多。

在上當的這一部分人中,並不是大家都相信那些人說的話,只是有一部分覺得無所謂,以一種僥倖的心態想要賭一賭試試,最後就徹底陷進去無法回頭,有句話叫做你想要的是利息,別人卻看上你的本金。

也許說這個例子,還不足以讓人明白劉邦當時的做法有多高明,那我再說一個這兩年很火的世界性商業詐騙事件,就是伊麗莎白.福爾摩斯事件,這個女孩當時號稱與馬雲他們是一個級別改變世界的人物,而且她十分年輕漂亮。

她就靠着自己的一張嘴,把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化驗血液的儀器不斷包裝,讓人相信她。產品一直沒有生產出來,但是投資者卻一波接一波,靠的就是一種名人效應,只要有人跟風,剩下的就會紛紛跟從,這就是現實。

伊麗莎白.福爾摩斯

劉邦當時就是這樣的目的,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有錢人,吸引別人的眼光,讓別人主動靠近自己,然後自己再侃侃而談,讓別人加深印象,覺得自己確實與衆不同,這樣一來,以後劉邦想要做什麼事情,找點投資,不就輕而易舉?

三、叫項羽煮自己父親後分一杯羹給他

要說劉邦最受人詬病的還有這件事情,就是當時他與項羽作戰失敗,項羽俘虜了劉邦父親,並且聲稱要把劉太公煮掉。結果劉邦輕鬆回答“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爲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意思就是我父親就是你父親,如果你非要把他煮了,記得最後分一杯羹給我。

項羽一個大英雄,聽到劉邦這樣的說辭,連罵劉邦不是人,並且一氣之下竟然真的要把劉太公殺掉。幸虧有人提醒他,劉邦要是一心只要天下,你煮了他的父親也沒用,最後只會讓自己落得一個罵名。

說罷,項羽才放過劉太公一命,但是劉太公肯定也對劉邦十分失望。可是劉邦當時除了這樣做別無他法,他前往救自己的父親,也只是去送死,他這樣說刺激一下項羽,說不定父親還能撿回一條命,即使真的被殺,有自己在,以後總有機會收拾項羽。

項羽劇照

劉邦可以說是每一個決定都經過深思熟慮,而項羽呢,仗着自己實力雄厚,從來不把劉邦放在眼裏,總是一副自以爲是的感覺,思考問題方法思路過於簡單,沒有一種遠見與謀略,雖然我也覺得項羽有英雄氣概,但是打天下這種事情,註定與項羽是無緣的,因爲他不管對人性還是人生,都缺少足夠認識。

四、劉邦欺負自己大臣

有一次,劉邦正在與戚夫人做苟且之事,大臣周昌有急事要稟報,突然衝進去打斷了劉邦的好事,劉邦一生氣衝過去揪住周昌衣領,周昌嚇得趕緊跪地請罪,可是劉邦還沒有就此罷休,繼續騎到周昌脖子上,問周昌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周昌回答他“根據今天的行爲來看,跟夏桀、商紂一樣,都是暴君”,劉邦聽完起身,哈哈大笑,沒有繼續怪罪周昌。爲何劉邦要這麼做呢?

其實也是一種試探,要是周昌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肯定連忙求饒,但是他敢於直言,說明是一個正直之人,值得劉邦重用。換言之,劉邦用這樣的舉動,既化解了尷尬,還可以認清楚一個大臣的真實模樣,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

在古代皇帝中,劉邦毫無疑問是將人性研究得比較透徹之人,包括他的各種人事任用,都是瞭解對方弱點,再借以控制,既能夠達到雙方共贏的地步,又不會導致自己被別人陷害。

反觀項羽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瞭解人性,不懂得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去任用束縛一個人。你想要一個人給自己賣命,單純靠所謂的英雄主義,根本是不可能約束得了的,到了關鍵時刻,什麼英雄主義都沒有保命要緊。

劉邦就更加關心保命與人的真實需求,以此控制人心,比項羽那些虛無的東西要實在得多,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無緣無故跟隨你一起拼命,要不是因爲利益驅使,誰願意冒那樣的風險呢?

結語

很多事情,我們不應該只關注結果,尤其是歷史,不是一句簡單的成王敗寇就可以說清楚的,爲什麼會勝利,又爲什麼會失敗,其中經歷怎樣的過程,纔是我們最需要分析的,因爲在這些還不知結果的過程中,才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真正大智慧!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