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再讓武漢大學老牌坊“孤懸”鬧市

武漢大學老牌坊遭車輛撞擊

據新京報報道,6月6日,位於武漢市洪山區街道口勸業場的武漢大學老牌坊,遭水泥攪拌車罐體頂端撞擊後受損。經查,肇事司機肖某爲了搶工期駕車繞道,未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武漢大學6月7日凌晨回應:目前肇事車輛和人員已被控制,文保部門已緊急搭設臨時支護設施,並啓動搶險加固和文物修復工作。肇事司機因涉嫌過失損毀文物罪,已被依法刑事立案。

武大老牌坊被撞擊損壞狀況,實在令人揪心。其正面雖受損相對較輕,但下沿被撞出一個缺口;背面缺口更大,鋼筋已裸露在外,背面篆書“文法理工農醫”六字中,“法”“工”兩字都撞殘缺了,“理”字則徹底給撞沒了。

文物,都承載着一定的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其尤爲稀缺可貴處,即在於不可再生性,一旦造成毀損,幾乎是不可逆的。被撞壞的武大老牌坊,文保部門已啓動“修舊如舊”的修繕工作,可這仍屬於事後被動亡羊補牢。“如舊卻非舊”,這正是令人備覺惋惜之處。

1929年,國立武漢大學建校,選址珞珈山,在通往學校的岔路口建造木牌坊指示路徑,惜乎1932年毀於大風;隨後在1937年,又在原址改用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重建起新的牌坊,這就是如今被撞壞的武大老牌坊。這座牌坊屹立於此,已歷經80多年風雨滄桑,親歷了“荒僻之地”變學府黌宮的過程,也見證了武大的沿革發展和武漢這座城市的拓展變遷。

2001年,國務院公佈第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在列,具體又包括武大老牌坊在內的15項建築。但有別於其他14項都位於如今武大校園內的建築,武大老牌坊則孤懸在外,地處由昔日“窮鄉僻壤”演變而來的街道口繁華鬧市區。

或許身處環境的複雜,決定了其保護難度會更高,即便如此,這事也給當地提了醒:不能讓武大老牌坊“孤懸”鬧市,該加強保護還得加強保護。

文物保護法的“實施條例”裏第9條明確規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規模、內容以及周圍環境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合理劃定,並在文物保護單位本體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確保文物保護單位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而由武大老牌坊附近多個工地施工,滿載混凝土的攪拌車沿武大老牌坊所跨立的單行道進進出出可見,關於設置保護範圍、採取保護措施的規定,之於武大老牌坊的保護,更多的是成了紙面具文,而沒能切實落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武大老牌坊被撞壞,其實也是不安全因素長期累積,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在此次嚴重撞損事件之前,老牌坊門柱落地處,已發生過多次汽車擦碰,導致傷痕累累。而周邊餐飲門店所產生的油污等,更是多年來持續污損老牌坊的表面,侵蝕着這座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所以此次,對於被撞武大老牌坊的修繕,不能停留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孤立對待,更應對照文保法規的明確要求,對武大老牌坊及其周邊環境作通盤審視考量——給其設置一定的保護範圍,禁止保護範圍內的工程建設等施工行爲。如果受制於現實因素,那最起碼的,也該對武大老牌坊所跨立的單行道路段,實行限高、限速措施;同時,對老牌坊本體也加設防護欄等設施,避免人來車往造成磕碰毀壞。

別再讓武大老牌坊“孤懸”鬧市了。此次事件敲響的警鐘,也應該被更多人聽見。

於立生(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