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市場對未來經濟的預期以及央行在公開市場的操作影響,導致主要標的資產的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下降,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淨值亦出現下降,即出現“負年化收益”。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 者丨葉麥穗

編 輯丨曾芳

活久見!銀行理財也虧錢了。

今日招商銀行APP一款理財產品——代銷季季開1號近一個月年化已經跌至-4.42%,此外季季開2號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爲-0.63%。

一石激起千層浪,銀行理財收益爲負,立刻引起投資人的關注。

從季季開1號的產品介紹來看,“100%主投固收類資產,不參與股市,通過票息收益積累,根據市場變化擇機進行交易”。

什麼原因導致銀行理財告負?

普益標準研究員梁傳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按照單位“1”來表示產品的初始價格,在產品的存續期管理期間,產品淨值將隨着產品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而波動。

近期,市場對未來經濟的預期以及央行在公開市場的操作影響,導致主要標的資產的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下降,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淨值亦出現下降,即出現“負年化收益”。

未來資產價格回暖將有望推動收益率上行。

一家城商行的負責人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自資管新規以後,銀行理財加速淨值化轉型,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發行了對標公募債基的淨值型產品,整體風險收益特性可參考公募債基。

由於近期債券市場利率波動較大,5月以來債基出現了快速下跌,全市場債券型開放基金平均月跌幅達1.08%,因而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負收益的情況也反映了近期的市場走勢。

不過樑傳義也表示,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出現“負年化收益”的情況是根據理財產品信息披露要求所披露的數據。理財產品需要按照產品類型的不同,分別在一定的時間週期內定期披露產品淨值,如果在週期內,產品投資標的資產的價格出現波動,則理財產品所披露的淨值出現波動。

理財產品負收益或只是剛剛開始

評價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的“安全性”的主要指標屬於風險管理範疇。

假如理財產品所投的主要標的資產爲債權類,則該產品的風險屬性與債權類資產相似,即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體現爲經濟環境壓力較大,則違約風險較高,違約風險溢價上升,則非標類債權資產價格下降;市場利率大幅上行,則債權類資產的價格下降等。

此外,部分理財產品或依託衍生品策略,對沖部分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

從理財產品投資者的角度而言,只要沒有贖回或賣出該理財產品,則視爲投資者的浮動盈虧。

從理財產品管理人的角度而言,需要穿透其具體的持倉狀態,來判斷該理財產品的賬戶數據是否屬於浮動盈虧或實際盈虧。目前市場上罕有產品持倉狀態信息。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理財產品負收益或只是剛剛開始,2018年4月發佈的“資管新規“對國內資管行業展業指明瞭方向,其中提及”打破剛性兌付“,即資管機構不能就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由此拉開了淨值化轉型的序幕。

未來,資管機構(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及理財業務專營部門)發行的產品將明顯呈現“淨值化”特徵,更多產品的收益將體現其標的資產價格的波動率。

本期編輯 南瓜、實習生華凱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