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晚清時期出色的政治家、文學家、理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創辦湘軍,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成爲晚清政治舞臺上的重臣。

他成爲晚清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有很多機遇,其中一個就是貴人相助,這位貴人就是曾國藩的“坐師”:穆彰阿。

穆彰阿成爲權臣的道路靠的是扶持道光登基,在嘉慶駕崩之後,穆彰阿因扶持道光上位,順利進入清朝核心。穆彰阿不滿足此時的現狀,認爲自己的勢力還是不夠大,於是穆彰阿開始拉攏屬於自己的人馬。穆彰阿採取的方法是當主考官,將讀書的精英人才收到自己門下,穆彰阿主持過鄉試三次、會試五次,並在覆試、殿試、朝考等考試中評選文章。

穆彰阿

曾國藩一家中,父親考了17次,才考中秀才,而曾國藩7次考取秀才,也就是道光十二年。道光十四年,曾國藩參加湖南鄉試,中試第三十六名舉人,有了去北京參加會試的資格,道光十五年,曾國藩第一次會試失敗,可是他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道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36年,皇太后大壽,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在今年增加一次,不幸的是,曾國藩再次落第。

道光十八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於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這一年,監考官是穆彰阿。“坐師”穆彰阿注意到這個年輕人,而曾國藩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因爲曾國藩殿試成績並不是太好,只有第一甲前三名才能直接進入翰林院,其餘的進士要再舉行一次考試,叫“朝考”。 “朝考”的主考官是曾國藩的“坐師”穆彰阿,在批改試卷的時候,穆彰阿特意調閱曾國藩的試卷,圈定曾國藩爲一等第三,後來在穆彰阿的大力稱讚下,道光將曾國藩提爲一等第二。

於是從湘南出來的小夥子進入清朝最高統治者道光帝的嚴重,在“坐師”穆彰阿的照料下,開始人生的升遷之路。

從1838年中進士後,終於在1840年得到屬於自己的職位,被授翰林院檢討,1847年升內閣學士、禮部侍郎,1849年遷禮部右侍郎。從翰林院檢討的七品,升遷到禮部侍郎的正二品,曾國藩用了十年時間,按照曾國藩清朝官制的“九品十八階”來算,曾國藩由七品到正二品,連躍了十級。在八股取士的清朝,這樣的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

此時的曾國藩也十分自豪,以致曾國藩給弟弟的信中說:“37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

曾國藩升遷如此之快,除去自身的能力之外,更多的還是有貴人的提攜。如果沒有穆彰阿的幫助,曾國藩不可能進入有“儲相”之稱的翰林院,也不會被道光記住,更不可能十年七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