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有了孩子以後,父母們恨不得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飲食起居中,擁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對幫助孩子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實,生活中的有些反映在偷偷暗示着孩子大腦中的智力和情感發育狀況,這兩點從孩子小時候睡覺的狀態就顯而易見了。

育兒領域的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處在睡眠的孩子表現出的三種反映是讓父母們竊喜的,這三種表現代表了這個孩子的腦部發育較快,將來雙商都高!有這樣表現的孩子再加上後天家長們的栽培,一定錯不了!家長們一定很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表現呢?趕緊看看自己家的孩子有沒有。

暗示孩子智力和情商高的睡覺表現

1.總是面帶微笑

作爲父母時常願意在孩子睡着之後在一旁觀察孩子睡覺的樣子,每個人睡覺時的狀態內心應該是毫無波瀾的。尤其是對小孩子來說,因爲他們根本不瞭解怎樣表達喜怒哀樂,更不知道這些表情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大腦的神經要非常敏感和迅速才能做出與之相對應的表情。

不過,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在睡覺時總是嘴角微笑,好像夢到什麼好事情一樣。有這個表現的孩子說明他們的大腦發育很快,神經發達,當孩子對於現在的狀態很滿意時,大腦會向面部神經傳遞信息,從而無意間的產生笑容。在日後,也會不斷有更爲豐富的表情表現出來,這都依賴於一個強大的運轉平臺——大腦。

2.總是踹被

孩子在睡覺時有這樣的表現家長們第一反應都是趕緊給孩子重新蓋好被子,免得受涼感冒。有的父母還會在孩子睡覺時用東西幫孩子固定好被子來防止孩子蹬被,這種做法沒什麼必要。孩子在睡覺時用腿把被子蹬掉是腿部正在發育的表現。

大人們都不可能保持一個姿勢睡一整晚,更何況年紀尚小的孩子呢?人總是保持一個姿勢睡覺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感覺,這時信號傳輸到大腦,大腦又給身體發號施令,孩子在調整睡覺姿勢時踢被正是孩子四肢發達、腦袋靈活的展現,也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和行爲能力的提升,家長們不必擔心。

3.“淺層”睡眠,一碰就有反應

部分孩子對環境的感知特別敏感,比如睡覺時爸爸媽媽輕輕觸碰就會產生反映、屋內有一點兒聲響就會醒來、媽媽一走來就哭鬧……這樣的孩子是靈敏的,即使是在睡覺時也能感覺到環境的變化,說明孩子的大腦非常機警,父母們應該高興。

孩子們在睡覺時表現出的這三種反映是值得家長們高興的,同時家長們也要注意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習慣。實驗證明:三到六歲是孩子養成規律作息的黃金時期,很晚都沒有入睡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水平。沒有良好作息的孩子在大腦發育和身體健康等各個方面都不如那些早睡早起的孩子,父母們一定要抓緊在孩子3—6歲的黃金時間好好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習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