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微博,看到個段子:學習太痛苦,煎餅補一補;失戀怎麼辦,兩碗大米飯;人生得意須盡歡,蛋糕上面配餅乾。

的確,碳水簡直就是中國人的本命,甭管喫了多少菜,最後不來點兒主食,感覺跟沒喫飯一樣。

在很多地方,甚至還存在一個經典公式:美食 = 碳水 + 一切。

肉夾饃、驢肉火燒、蘭州牛肉麪……當然,最多的是各種烙餅和捲餅。

春餅、煎餅、手抓餅、燻肉大餅……發展到極致,便是可甜可鹽、可葷可素,並且還十分可口的——大餅卷一切。

01餅從哪裏來?

既然要把世界捲起來,首先得有餅。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把很多面食都叫做“餅”。湯餅類似麪條,蒸餅接近饅頭。

西漢時期也出現了麪餅,不過那更像是點心。倒是來自西域的胡餅,更接近今天的餅。

▲圖/攝圖網

隨着麪粉加工技術的進步,餅食迅速發展起來,有關餅的記載也越來越多。

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餅法”一節記錄了超過20種麪食,包括蒸餅、湯餅、胡餅、燒餅、髓餅、乳餅、膏環等等。

煎餅、烙餅等餅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普及和發展。並且,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中國人創造出越來越多的餅,以及豐富多樣的搭配。

▲圖/攝圖網

02燻肉大餅

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河北灤州的李盛攜帶妻子兒女“闖關東”,來到了吉林梨樹縣,在這裏經營熟肉下貨爲生。

幾十年後,店鋪傳到了李家兒子李連貴手裏,他將店遷到了吉林四平,並在煮肉時增添中藥、香料,燻肉的風味更加獨特。同時,還改進了大餅的工藝。

▲燻肉。圖/網絡

從那時起,李連貴燻肉大餅的名號越叫越響。

麪粉、香料和熱油製成油酥,抹在餅內,這樣出鍋的大餅層層分明,外皮金黃酥脆,內裏潔白軟嫩。

肘子、豬頭肉、五花肉……先用十餘種香料滷好,再用紅糖熏製,紅亮的色澤加上濃郁的薰香,賦予了燻肉醇厚的口感。

▲圖/四平市人民政府網站

層層分明的大餅,正好將燻肉塞入,再放入幾縷蔥絲,捲上幾卷,蘸上甜麪醬,就是口感濃郁的東北燻肉大餅。

03雞蛋灌餅

對於沒時間喫早飯的大城市上班族來說,雞蛋灌餅可以給空空的胃口最溫暖的撫慰。

很多賣雞蛋灌餅的攤子都是夫妻檔,一位負責做餅,另一位則負責加料。

先將餅坯放到餅鐺上,在高溫油脂的作用下,餅坯受熱起泡,制餅的師傅迅速將泡泡戳破,用筷子撐起餅皮,熟練地將打好的雞蛋迅速倒入,然後將餅翻面,待蛋液凝固,便夾起餅放到一旁。

▲圖/網絡

旁邊的那位拿起做好的灌餅,細心地問着顧客的要求。

什麼都不要的話,將灌餅刷上甜麪醬、辣椒醬,夾片生菜就拿走;

也有人會選擇加入土豆絲、胡蘿蔔絲、海帶絲或是豆芽;

▲圖/網絡

對於肉食動物來說,這些都不過癮,得夾上培根、裏脊、火腿腸纔來得滿足。

碳水、脂肪、蛋白質和蔬菜,全都彙集到這一個小小的雞蛋灌餅中。

04煎餅果子

在北方早餐界,還有另一大霸主——煎餅餜子。

在天津,煎餅皮一定不能是白麪的,而是要用綠豆麪來做;調面也不能用普通的水,要用牛、羊骨熬成的清湯;更講究的,還要添上一點蝦皮。

▲圖/網絡

先在鏊子上刷薄薄的一層油,舀上一勺綠豆麪糊,緊接着抄起T形推,轉一圈,一張煎餅的雛形就呈現在眼前。

另一隻手抓起雞蛋,輕輕一磕一掰,推子再轉一圈,雞蛋就均勻在分佈在煎餅皮上。撒上蔥花,等到雞蛋稍微熟固,抄起小鏟,鬆動一下煎餅的邊緣,兩手一翻,煎餅就翻了個個。

放上油條或是餜箅兒,折一下,然後刷一道甜麪醬,刷一道醬豆腐,有需要的再放點辣椒。緊接着再折兩下,就裝入袋中送到你手上,前後也就兩三分鐘。

▲圖/網絡

外面是軟糯的雞蛋和餅皮,咬一口卻嚐到了油條的韌勁或是薄脆的酥脆。

05山東煎餅

說起煎餅,山東人就表示不服了。

▲圖/攝圖網

其實,山東煎餅和煎餅果子並不是同一個物種。山東煎餅的主料是玉米麪,在巨大的鏊子上烙出來,看起來是薄薄一張,卻十分考驗牙口。

山東淄博人蒲松齡還專門寫過一篇《煎餅賦》:“圓於望月,大如銅錚,薄似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

與天津煎餅餜子多加一點東西,就會被斥爲“邪教”不同,山東煎餅的卷菜相當包容。只有沒捲到的,沒有不能卷的。

▲圖/攝圖網

煎餅不止可以用來卷大蔥,豆芽、土豆絲、豬頭肉、辣椒炒小銀魚……都是十分經典的煎餅卷菜。

06春餅

自唐代開始,中國人便將一些辛辣蔬菜做成春盤,用餅捲起來喫,這成爲一種迎春潮流。在漫長的歲月裏,這一習俗也逐漸演變成春餅和春捲。

▲圖/yelp

春餅也叫荷葉餅,因爲它的形狀像漂浮在水中的荷葉。

立春時節,將豆芽、韭菜、粉絲和肉絲炒成“合菜”,再搭配上醬肉一起捲起來,就是迎春的期盼。

除此之外,春韭、春筍、香椿芽、嫩蒿、薺菜、榆葉……這些都是可以捲進春餅裏的春天味道。

▲圖/網絡

而在北京,荷葉餅另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卷烤鴨。

在東北等地,還有一種類似於春餅的筋餅,它用高筋麪粉製成,筋性更強。

07驢肉甩餅

人人都識得驢肉火燒,其實用大餅卷驢肉也是一種美味。

而到了山西長治,當地人將麪餅擀薄後,用擀麪杖翻甩多次,直至麪餅透亮,因此得名“甩餅”。

▲圖/網絡

隨後,將餅放到鏊子上烙制,將朝上的一面刷上驢油,翻面,烙制外焦裏軟。

上桌後趁熱捲上驢肉,撒上小蔥。喫上兩口甩餅,再喝上一口丸子湯,便是一頓無比舒適的簡餐。

08烙饃

一個鏊子,一張薄餅,兩面翻烤至熟,便是北方中原常見的主食——烙饃,在一些地區也叫單餅。

還有一種烙饃,是放在蒸籠裏蒸熟的,看起來就像一張更大的春餅,它被叫做水烙饃。

▲圖/Youtube

作爲主食,烙饃和山東煎餅一樣,搭配無所顧忌,只要能捲起的菜,都能與烙饃搭配。

美食導演陳曉卿曾提到說,曾經在他的家鄉,與烙饃搭配的一道雞蛋蒜米,就能用來待客了。

▲圖/網絡

“幾隻雞蛋煮熟去殼,杵碎裝盤。一顆蒜頭去皮後,把蒜瓣放在石臼中舂,碎成糜狀後,出來置於碎雞蛋上面,加一點點鹽和醬油,和幾滴芝麻香油,拌勻,這就成了黃淮海地區一道百搭的小菜。”

除了用做主食,烙饃本身也是一種食材。例如,烙饃做皮可以做成菜盒子。而在河南開封,當地人將烙饃與羊肉末結合,創造出一道知名的開封小喫——羊肉炕饃。

平底鍋上放羊油,油熱後放上水烙饃,把羊肉末,蔥末、鹽、孜然均勻撒到餅上,再拿一張水烙饃覆蓋在上面,正反面都烙至金黃之後,疊好、切開就好了。

09食餅筒

在浙江台州,人們將麪糊或者米漿均勻地塗在平底鍋上,不一會兒就誕生了顏色金黃、如紙片一般的麪皮,用麪皮捲上各種菜蔬,就是台州人喜愛的食餅筒。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全國人民都在喫糉子的時候,台州人民是喫食餅筒的。

▲圖/網絡

用來捲起的菜碼大多是炒出來的:韭菜炒蛋、生炒綠豆芽、榨菜肉絲豆腐乾,還有比較硬的炒蝦仁、爆魷魚、梅乾菜紅燒肉等等。

食餅筒既可以直接喫,也可以過油煎炸一下再喫,同一種食物,創造出不同的口感。

10潤餅

前幾個月追《錦衣之下》,其中就出現了這道福建美食——潤餅。

▲圖/《錦衣之下》截圖

雖然潤餅的起源有着多種的民間傳說,但根據在專家推測,應該是唐宋時期,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地區,成爲潤餅的前身。

潤餅皮與春捲皮類似,都是在爐火的炙烤下,將溼麪糰往平底鍋上一貼,稍等片刻就得到一張薄如蟬翼的餅皮。

潤餅的卷菜可甜可鹹,常見的如花生米、胡蘿蔔絲、香菜、豆芽、蝦仁、四季豆,甚至蚵仔煎。

▲圖/網絡

將菜放到餅皮上,捲成枕頭形狀,再根據個人口味蘸上蘸料一個完美的潤餅就可以入口了。

輕輕咬一口,各種餡料複雜的口感就迸發出來,甜、餡、酥、韌,全部集中在這一張薄薄的餅皮裏。

11手抓餅

不管在學校門口的小攤兒,或是夜市街上,手抓餅都是最熱門的美食之一。

雞蛋、火腿腸、生菜可以說是手抓餅的標配,卷裏脊、培根、雞柳,甚至炸雞排,也都有人做過。

▲圖/攝圖網

因爲和麪時加入的油,才能使手抓餅層層分明,並且起酥,不過這也造成手抓餅的口感比較油膩。

我們早就習慣性的認爲,手抓餅來自臺灣,不管是街上的店鋪還是電商裏的速食手抓餅,打的都是“臺灣手抓餅”的名號。

但去過臺灣才發現,這東西在那裏叫天津蔥抓餅,而在維基百科上,又說手抓餅起源於山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圖/網絡

有臺灣美食作家考證過,認爲是有臺灣人在天津喫到了濟南的一種小喫“油旋”,然後將它引進到臺灣,改造成了蔥抓餅。之後,大陸又有商家將蔥抓餅作爲臺灣小喫引進回來大陸,變成了今天的手抓餅。

12絲娃娃

絲娃娃是貴州街頭的一種常見小喫,別名素春捲。

將用米麪粉做成的薄紙狀小圓餅烙熟,旁邊整整齊齊地擺上五顏六色的菜碼。

▲圖/網絡

薄如蟬翼的小餅,卷不了多少食材,但還是每樣都得來一點。蘿蔔絲、折耳根、綠豆芽、海帶絲、炸黃豆、脆哨等多種佐料。

小心地把麪皮裏裹成小卷,再來點各店家滋味不同的蘸水,香脆軟嫩和獨特的蘸水滋味,全部融化在口中。

13燒餌塊

餌塊,雲南特有的一種美食。“雲南十八怪”其中一怪便是——粑粑叫餌塊。

餌塊的原料其實就是大米,將米蒸至六七成熟後,搗成面狀製成米團。

▲圖/網絡

在雲南的很多地方的街頭,都能看到一個個小攤,火盆上置着一個鐵絲網,下邊是碳火。

將米團切下來薄薄一片,放在炭火上炙烤,不一會兒就烤到兩面金黃、骨出起泡,這邊是燒餌塊了。

燒好的餌塊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辣醬、甜醬、芝麻醬、滷豆腐、花生碎、豆芽、酸菜、肉沫等等。

▲圖/網絡

除此之外,餌塊還可以趁熱揉成餅狀,加入肉沫、豆芽、辣椒等食材,包成類似大餃子一樣的餌塊包,包好之後再上火烤一下就好了。

14大餅卷一切

以上說的這些捲餅,大致上還有個固定搭配,而到了華北,尤其是京津一帶,大餅是人們最常見的主食之一,當地的人們也將大餅的創造力發揮到了極致。

在北京,家裏懶得做飯的時候,去街上買點大餅,再買上些肘子、豬頭肉之類的熟肉,便能應付一頓飯了。

▲圖/網絡

有店家順着這個思路發揮,將帶魚用高壓鍋壓至骨酥肉軟,創造出一道非常年輕的“傳統北京菜”——烙餅卷帶魚。

不過要說創造力,還得看天津人的,天津人真真創造出了大餅卷一切。

▲圖/Youtube

常見的土豆絲、醬肉、香腸已經不算什麼了,各種炸串和魚丸,也能出國之後捲起來喫,更有一種天津獨有的喫法——大餅餜子,大餅捲上油條,雙倍碳水,雙倍滿足,以及可能雙倍長胖。

15“哪裏的大餅不卷一切”

用餅捲起食物來喫,不止是在中國,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美食。

▲圖/pixabay

墨西哥捲餅(Taco),餅皮用的是玉米麪,餡料有生菜、牛肉、雞肉、牛油果、芝士、沙拉醬等等。不同於中國人把餅卷得嚴嚴實實,墨西哥人拿起來對摺一下就開喫了。

▲圖/pixabay

越南春捲則是用幾近透明的米皮,捲上七彩的食材,黃瓜、小番茄、蝦仁、胡蘿蔔、紫甘藍……看起來就賞心悅目。

做法簡單的捲餅,卻有着複雜、豐富的口感;不僅用來飽腹,各種食材匯聚,也兼顧了營養與顏值,它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美食,卻飽含着我們最豐富的日常。

- The End -

文 | 衛奕奕

封面圖 | 攝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