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別人提起你的第一印象是“好商量”,那麼很大概率是,這份“通情達理”害你喫過不少虧。

懂得拒絕的人生,纔會舒適。

最近一個新聞令小e啼笑皆非。

杭州一位楊姓女子去理髮店洗頭,店員推薦她購買一張288元的卡,可以體驗3個項目。小楊辦了祛斑項目以後,店員告訴她,這事長期堅持纔有效果,後續還要交10780元。

一般人聽到這裏,感覺到不對就會及時止損,但小楊付款了,原因是:“我想來都來了,人家也給你做了(項目),就難爲情嘛。”

但這還不算完,店員又說反正都辦了項目,不如辦一張會員卡,以後所有項目都能打折。小楊不好拒絕,又花了10000元辦卡。

店員又說她需要去蟎蟲,雙方也沒談價格,做完以後店員才說這需要12800元。小楊懵了,但還是說:“要扣的話就從我會員卡里扣。”

店員卻拒絕說,這筆消費只能付現金。

於是一來二去,小楊統共砸進去了33868元。

她深感被坑了,請人幫忙上門討說法。最終理髮店答應退款10000元,小楊表示:“剩下的錢我也不打算要了,就當買了教訓。”這事就告一段落了。

簡單洗個頭,投進去兩三萬元。

在這樣一出鬧劇裏,店員一步步引導,而小楊則是臉皮薄、“難爲情”,不好拒絕熱情的店員,於是主動認栽,買完項目又辦卡,對方說只能付現就乖乖掏錢……

視頻的小楊,撓着胳膊和肩膀,時不時摸一下頭髮,顯得有些焦躁和侷促。

這樣的場景令小e莫名熟悉,真像極了那個問水果價格太貴,但老闆又遞來塑料袋,只能硬着頭皮買一點的自己。

相信大家也有類似的體驗:

出門買菜,給老闆說稱20元的,老闆必定25元起步,你想着也沒差多少錢,就十分通情達理地點了頭;

約好了上門修理,對方臨時打來電話要改期,還得麻煩人呢總不能口出惡言吧,只能無奈說“好的”;

同事見你好說話,每次都把自己工作拜託給你。你想着不是多大個事,沒必要傷感情,久而久之就成了辦公室老黃牛……

你單方面退了一步,但對方並未相應犧牲,更有甚者還蹬鼻子上臉,你除了認栽別無他法。

凡事好商量,是種病。

誠然與人爲善是一種美德,凡事多從他人角度考慮、建立同理心也十分關鍵,但一味重視他人訴求而忽略自我想法,只會導致你處於被動地位。

在心理學上,這樣的傾向可以稱之“討好型人格”。

這些人總會優先考慮對方感受,對方高興自己纔行動,對方不樂意那就寧可自己委屈。因爲顧慮太多,他們優柔寡斷又猶豫不決,很難自主做選擇,拒絕別人這件事,更是讓他們尷尬到頭皮發麻。

事情需要辯證來看。

擁有討好型性格的人羣,普遍比較寬容大度,一般來說他們會壓迫自己來成全人,沒準他們還會研究怎麼討好才能讓對方輕鬆無壓力。

但反面來看,這類人也缺乏必要魄力,太想面面俱到,反而處處得罪。

如果你正是這樣“好商量”“臉皮薄”的人,試着多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無限度的通情達理,或許會讓你表面顯得還不錯,但你爲此付出的代價一定不少。

這事可以,但沒必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