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對於任何疾病的預防,都是“終級目標”。

然而,醫學的遙不可及讓很多的科研成爲了“禁區”,很多醫者只能望而興嘆。而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卻用20多年的時間挑戰了這其中的一個“禁區”,人類或迎來甲亢疫苗時代。

很多人認識施秉銀的途徑很簡單,有的人因爲看病認識;有的人因爲學習管理認識;也有的人因爲學術交流認識。而對於伍麗萍來說,則是從一位懵懂的學生開始。

1

立志 從根本解除患者痛苦

伍麗萍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的一名醫生。對她而言,認識施秉銀還得從2003年報考研究生說起。

當年的伍麗萍在選擇研究生方向時,並不是那麼的篤定。便和同學們四處打聽,哪位導師人好,哪位導師在研究什麼……

施秉銀詳細解答門診病人心中疑惑

當年的施秉銀是“備選導師”之一,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的副主任,正在研究甲亢疫苗的初步階段。

伍麗萍對這個選題較爲感興趣,而對導師也暗暗進行了“實地考察”,當她看到門診中的施老師在整個看病過程中不焦不躁,對待每位病人都保持微笑,內心便選定了施秉銀做她的研究生導師。

“在門診中,施老師經常詢問患者家庭情況,能給患者省的錢就省,看到患者有困難,還經常自掏腰包幫助患者。”伍麗萍說。

施秉銀與團隊成員給恆河猴採集樣本,行甲狀腺B超檢查

但因爲甲亢疾病的特殊性,患者病情經常反覆發生。病人不僅需要承受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還須喫很長時間治療甲亢的藥物,即便這樣,也逃不過藥物帶來的不同副作用。

爲了減輕患者的痛苦,甚至從根本上解決這種潛在的風險,就像水痘、脊髓灰質炎等流行病一樣,擁有預防性的疫苗,預防大於治療,就能讓更多有潛在風險的患者把疾病“切除”在萌芽狀態,而不至於經受那麼多的痛苦。

爲此,施秉銀立志,無論多難也要堅持做好研究,找到預防甲亢的疫苗。

2

立項 夯實基礎深入一線

“很多人看到的和了解到的,是施老師派我和關曉燕護士在雲南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深入研究的四年。其實對於這個項目的研究,從前期準備到2018年6月25日,世界首個恆河猴甲亢模型的對外公佈,(當時,醫觀者以《一隻“猴子”在西安引起的騷動 》爲題進行了報道)已經經歷了近20年。”伍麗萍如是說。

而對於爲什麼施秉銀要如此執着地專注於甲亢疫苗的研究,作爲他的學生,也作爲這個項目的參與者、執行者,伍麗萍是最有發言權的。

施秉銀和實驗用小猴“親密交流”

有數據表明,甲亢,即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於甲狀腺激素釋放過多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往往引發心血管、消化道等其他器官疾病,患者常常表現出易怒、多食、消瘦、心率增快等症狀,對患者身心危害很大。而甲亢的發病率高達1%,女性人羣高達1.9%,患者中80%爲中青年女性。

近百年來一直沿用的抗甲狀腺藥物、放射性碘及手術治療都不是理想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療程長、複發率高、治癒率低,放射性碘治療很多轉化爲甲低並有同位素污染,手術併發症較高,亦有復發或甲低的可能。

因此,探索甲亢新的防治方法特別是研製人類甲亢疫苗一直是內分泌領域面臨的重大課題。

2011年,施秉銀院長團隊成功製備出小鼠甲亢模型並利用該模型開始了甲亢疫苗的研發工作,但由於小鼠發育性狀及遺傳背景與人類相差甚遠,加之小鼠身上人類甲亢特徵性表現不明顯,施秉銀院長團隊的骨幹研究人員王悅博士探索了構建恆河猴甲亢模型的可能性。

施秉銀對甲亢猴子甲狀腺進行觸診

在雲南中科院昆明動物所,伍麗萍博士和關曉燕護士經過四年多的艱辛工作,終於建立了構建恆河猴甲亢模型的完整實驗方法,並再次證明利用疫苗可預防甲亢的發病。團隊通過比較實驗方法證明,注射甲亢疫苗預防率達到90%以上。

恆河猴甲亢模型的成功製備和甲亢疫苗的成功驗證,標誌着我國在這一研究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伍麗萍說她很幸運,一直跟着施秉銀做這項研究,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寫完論文後有了其它的選擇,而她堅信,跟着施秉銀,一定可以研究出甲亢疫苗,造福人類。

3

立誓 發明疫苗“終結”科研

恆河猴甲亢模型的成功製備,讓施秉銀院長團隊更加堅定了信念。

但他們知道,這樣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科研的路還很長,他們還要繼續研究,早日研製出適用於人類的甲亢疫苗。

“以前我們在做甲亢疫苗的研究時,都是學着國外的先進技術,而現在,我們的各項研究技術、水平都是引領國際水平的。”伍麗萍自豪地說。

施秉銀科研團隊成員在顯微鏡下觀察淋巴細胞的變化

恆河猴甲亢模型的成功製備和甲亢疫苗的成功驗證,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距離甲亢疫苗投入臨牀,將會有更長的路要走。”伍麗萍說,今後她們還將在施秉銀院長的帶領下,不斷探索、不斷驗證,直到通過臨牀試驗。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一造福人類的甲亢疫苗,將在施秉銀院長這樣執着的科研人帶領下,早日投入臨牀,真正成爲預防人類甲亢的“利器”。

伍麗萍對實驗猴子的行爲進行跟蹤錄像

施秉銀院長常說:“當醫生不能不搞科研,臨牀工作不能沒有科學研究。”作爲他的學生,伍麗萍讀研究生、博士的八年中,跟着她的導師只做了一件事,甲亢疫苗的研究。而對於這項研究,伍麗萍和她的導師施秉銀有着高度的一致,能從根本解除患者的病痛,多高的代價都值得,更何況甲亢疫苗的研究,不僅是對甲亢病人,對人類醫學也將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無論是零點,還是凌晨兩三點;無論是微信留言,還是郵件留言。只要是我給施老師發消息彙報科研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他總是‘秒回’,有時我開玩笑地問施老師,您是還沒睡還是已經睡醒了,他總是笑笑說,他也不知道。”伍麗萍感慨,施老師61歲了,依然堅持在科研工作中,幾乎是24小時在線。

施秉銀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中心呂龍寶主任探討實驗問題

除了科研,他還要做教學、管理、臨牀,還在不斷地學習、進步,在伍麗萍的眼中,施秉銀是爲人師表的典範,有這樣的老師做指引,她覺得很幸福。

而作爲患者,能有這樣一位不斷挑戰醫學的“禁區” 的醫者守護,一定也很安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醫學是需要臨牀實踐的一門學科,走進臨牀是醫學道路上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甲亢疫苗的研究亦如此。

從理論、實驗到臨牀,我們期盼着施秉銀教授團隊打通甲亢疫苗研究的“最後一公里”,也希望這這一束“黎明的曙光”照耀在甲亢治療的“禁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