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桃子上市之時,無論是油桃還是早熟桃子,地頭採摘價都在5元/斤以上,而今年桃子剛上市,大家就感覺到了壓力,你看,即便是星期天,前來採摘的顧客,是少之又少,和往年相比,人流量差得不是一點半點。銷售不旺,自然要靠降低價格吸引人購買,這就是規律,沒有辦法。”在亳州市五馬鎮徐莊村,村民徐海濤這樣對筆者說。

不過,和很多鄰居坐在地頭等客上門相比,徐海濤則主動尋求桃子的銷路,此時,他正將摘好的桃子裝箱,而後裝車拉到城裏,他運用自己是藥材商的優勢,在朋友圈內搞起了桃子宣傳,既然桃子的品質好,人又熱情,彼此間關係不錯,桃子的價格也蠻優惠,於是乎,他手機裏的訂單就漸漸多了起來。

2020年上半年,很多水果行情都不甚理想,從車釐子到本土小櫻桃、從麥黃杏到大甜桃子,從大棚西瓜到白玉枇杷,銷售價格都不是特別理想,和往年相比,降幅少則20%,多則高達50%以上。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樣的水果價格,大家自然是欣喜不已,能喫到便宜水果,是大家共同的心願。但對種植戶來說,辛苦付出卻得不到合理的回報,心裏難免就有些彆扭了。

對此,徐海濤還表示:桃保人,杏傷人,李子園裏埋死人;意思是說桃子溫和養胃,常喫對身體有好處,而杏李味道過酸,多喫對人體不好,加之桃子味道甜美多汁,在同季水果當中,還是蠻有競爭優勢的。

桃子行情不好,和種植面積增加有關,這些年不是流行“要想富,種果樹”的口號嗎?各種果樹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市場經濟強勁或平穩之時,倒也沒顯現出來弊端,但在經濟形勢下降之時,產能過剩的威力就凸顯出來了。

油價及運輸成本下降,也極大促進了外地水果的流通,這對當地種植戶的影響,也是威力蠻大。除了這些因素,和品種因素也有極大的關係,像咱們當地,早熟品種依然以老品種爲主,如油桃主要品種爲中油四號,毛桃主要以春雪、突圍爲主,這是咱當地種植的主要品種,更是傳統品種,但鄰村朋友引進的新品種,採摘價清一色的5元/斤,比咱這種桃子價格高一倍還多。

還有黃油桃,味道和模樣都和中油四號差不太多,但顏色改變了,價格也隨之翻番,我個人的觀點是,今年桃子採摘不旺,除了和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有關,和桃子品種也有很大關係,看來,咱們這裏的桃樹是該更新換代了。”

能在市場低迷之時發現問題,並積極尋求改進辦法,這種具有長遠發展眼光的種植戶,勢必能取得最後的成功,但在眼前,如何把豐產的桃子變成豐收,則是大家急需解決的問題。

好消息是,如今城市開啓了地攤經濟模式,農民朋友可以拉着桃子進城銷售了,減少了中轉環節,消費者可以按地頭價或比地頭價略高些的價格購買到新鮮的桃子,而種植戶在解決銷售難題的同時,也穩定了收入。

與此同時,很多年輕一代種植戶,還利用桃子相對耐運輸的特點,通過網絡做起了直播銷售,同樣也能起到不錯的銷售效果。

對於今年的水果價格,在你身邊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實惠嗎?在我們享受低價水果之時,水果種植戶的銷售難題,大家有好建議爲農民朋友分享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