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西漢高祖三年

淮陰侯韓信在澄城合陽黃河邊活捉東魏王豹

爲了解決10萬大軍喫飯問題

發明了踅(xue)面

距今已有2200餘年歷史

澄城人喫踅面就像陝西人喫涼皮一樣

涼皮是整個陝西人的鄉愁

對出門在外的澄城人來說

踅面就是鄉愁

是家鄉的味道

踅”字是個冷僻字,清代合陽有人編了一本《土音雜字》,出於好心,找了一個古音又讀“xué”的“頁”字來爲“踅”字注音。但知道這個古音的人實在太少了,結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讀“yè”,而沒有人讀“踅xué”,外地人到合陽更是按字讀音,這樣一來,便把“踅面”弄成“頁面”了,實在是一大誤會。

外地人不理解踅面有什麼好的?

一是味醇。

喫踅面時除了鹽等其他常用調料外,要拌以大油和辣子,所以喫起來油香濃郁,辣味悠長,讓人食慾大增。

二是勁道。

厚且筋大,喫在嘴裏耐嚼,咽在肚裏耐飢。

三是方便。

踅面是歷史上最早的方便麪。這個要介紹下踅面的製作工藝。

02

工藝

踅面有麥面的,也有蕎麪的。

先和麪,在一個很大的瓷盆裏倒進麪粉和適量水,用擀麪杖順着同一方向攪,有點和攪團的意思,攪得稀稠勻當了,舀一勺子倒在一張直徑差不多有2尺多的大平底鍋中心,再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從鍋心向四周一圈一圈旋着刮開攤平。這個有點製作麪皮和煎餅的意思。

據說踅面的名字就是由那個半月形的木踅子得來。也有稱作“旋面”的,想必與一圈一圈旋着的製作方式有關。

烙熟後,一張張搭在外面晾涼,再切成寬窄與薄厚相當的條形,碼的整整齊齊,這樣能保質至少三五天時間。

03

品嚐

把儲存的踅面在開水鍋裏滾一下,即可撈出鍋。

熱氣騰騰的踅面上澆上調料,撒點蔥花,來來回回拌上幾拌,油光鮮亮的一碗踅面就可下口了。最好就上一個肉夾饃,饃有酥脆,肉有爛醇,踅面柔中有勁,豐富的口感囫圇地下肚,喫完抹一下嘴,陝西人的豪爽大氣也一併彰顯。

作爲一個渭南澄城人,踅面對於我來說就是家鄉的味道。沒有大魚大肉的好,但是就是這樣一碗麪,成爲了一個遠在他處的遊子一直心心念唸的食物。當然,也是這裏人們最普通,卻又最美味的食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