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之种种,如雁过长空,已了无踪迹,追忆无益,若念当念盛衰与离合,除正法外无可依赖。未来之生计,如旱地撒网,多实现不了,筹划无益,若念当念无常,岂有暇行非法无义事。眼前之琐事,如梦中经历,精勤无益,故当舍弃。

现在学佛的人很多,但是从佛弟子的现状来看,基础法门学修得很扎实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目前绝大多数佛弟子最需要的,就是基础的知识和基础的修法。喝的都是茶,来的都是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四项实修”,以期帮助大家在修行中时时对照,自省自励。

一、进入佛门后不要再步入世法群体,而要如法实修

学佛、皈依、发心之初,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放下所有的世俗观念,但要尽量通过闻、思、修、行往解脱的路上走,不要再回头进入流转。我们总是被太多因缘所控,业力的风,从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吹来。如果你不够强壮,风吹向哪里,你就去向哪里。而这些烦恼业风,很多都与周围的亲友相关。

末法时代,修行不易,很多佛弟子若一天不打电话、不上网、不看电视、不与人说三道四,心里便惶惶然不知所措,周围的也是如此,一个人越是四处攀缘、妄念不断,越能见容于亲友。如果你将大部分时间用来闻思修行佛法,对网络和现实中各种社交、娱乐活动都不太感兴趣,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亲戚朋友们大多会不解地总追问:“你什么都不做,待着干嘛呢?像你这样,生活寡淡无趣至此,会不会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如果你不参与聊天、刷朋友圈、唱歌、看电影、玩游戏……这类似的活动,周围的人就会说你既不懂得享受当下,也不知道为将来打算,你会被认为是不懂得生活的人。

大家似乎对别人的与己不同都很没耐心,只要和自己不一样的,就会想对方是不是有病,而自己则永远正确且高明。事实上,没钱的为衣食忙,有钱的或纵情声色或提心吊胆怕人害自己,为名为利,为儿为女,终日散乱,筹划营计。话说高明,高明在哪里?

二、依止殊胜善知识后要断除我慢,而依教实修

依止善知识以后,首先要放下傲慢心,然后按照善知识的教言一步步地学修。依止善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学习和修行。傲慢的山顶,留不住功德的清泉。傲慢心是发菩提心与证悟的最大阻碍。作为后学者,我们应放下世间的身份、地位,放下傲慢心。不能因为自己是高知,就放不下面子,不愿磕头,不想念佛,认为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念阿弥陀佛,这样永远无法成就。

三、潜心闻思后不要空口虚谈,而要解义实修

超越闻思阶段以后,应立即去修行。闻思固然非常重要,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不能把一辈子的精力,都投入到闻思当中。现在有些佛教徒在学五部大论,这本来非常好,但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如果不实修,就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只懂得道理,行为上却力不从心。

闻思需要多长时间呢?就像做饭和吃饭,做完一顿的分量,吃完以后再去做。如果一下子做了很多饭菜,吃不完就会变质、浪费,最好现吃现做。修行也是一样,最好现学现修。修人身难得的时候,当所有的思维方法都了然于心以后,此阶段的闻思就已经到位了。等到修寿命无常的时候,再继续闻思,之后继续修行。就这样一步步交替学修,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四、发殊胜菩提心后不要自私自利,所作所为要实践利他

发了菩提心以后,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必须为众生着想。真正的菩提心生起以后,不需要提醒,我们一定会主动、积极、自然而然地利益众生。但如果是勉强发的菩提心,可能在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有所冲突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应对。当然,这并不是说,从发菩提心的第一天开始,就一定要把菩提心落实到所有的生活、工作等实际行动当中,这有一定的难度。但至少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