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曹丕做了魏王以後,野心越來越大;他最終的目的,是想取代漢獻帝,登上皇帝的寶座;但是考慮到自己影響力還未能深入人心,曹丕也就沒有輕舉妄動;但是他在公開場合對待漢獻帝的態度,卻越來越囂張跋扈,其無禮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曹操;曹丕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要讓滿朝的文武百官看在眼裏,從而形成思維上的定勢;爲自己在不久的將來代漢自立,提前做好輿論上的準備。

早有細作將這個消息報到了成都,劉備聞聽,深感壓力山大;他與衆文武商議道:看曹丕這個架勢,只怕不久便要篡漢自立;而江東孫權,又對他俯首稱臣;如此一來,漢室危矣,我又豈能坐視不理呢?因此我想先起大軍討伐東吳,待報了雲長之仇後;再出師中原,剿滅亂賊,不知衆位意下如何?衆文武聽罷,不覺小聲地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究竟要不要首先攻打江東,在衆文武中兩種意見皆有;同意首先攻打江東者,都是希望能夠爲關羽報仇雪恨,這一派以張飛爲首;不過張飛此時人在閬中,因此這一派中並沒有人立刻發言;不同意首先攻打江東者,都是從戰略層面考慮全局問題,這一派以諸葛亮爲首;諸葛亮剛要向劉備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料武將班中,一人哭拜於地;衆人定睛一看,原來是廖化!

只聽廖化邊哭邊說:關君侯父子之所以遇害,全因劉封、孟達見死不救;懇請大王伐吳之前,先殺此二賊!廖化是個忠心耿耿的老實人,也是劉封、孟達不發救兵的見證者;如果不是因爲氣急了,他也不可能說出這番話來;這一來猛然提醒了劉備,他立即下令發兵前往上庸,捉拿劉封、孟達;可諸葛亮聽了廖化的話,倒是心念一動!

他走上前去對劉備說道:大王且慢!就這樣大張旗鼓去抓的話,只怕會逼虎跳牆;不如暫且息怒,就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將他們二人升職爲郡守,把劉封調往別處;然後出其不意,便可分頭擒住他們了!諸葛亮之所以並沒有講明自己對伐吳的意見,反而出了這樣一個引蛇出洞的點子;是因爲他想利用這件事情,暫時轉移劉備的注意力;等時間拖得更長一些,或許劉備會改變伐吳的主意呢。

劉備採納了諸葛亮的計策,派遣使臣請去上庸宣詔,調劉封去守綿竹;第二天,有侍從向劉備報告:馬超將軍押解着一人來見大王。劉備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召馬超進殿細問;但見馬超取出一封書信遞給劉備,劉備打開一看,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封信是彭羕寫給孟達的,他在信中告訴孟達:漢中王要追究你和劉封不救關羽之罪,你趕緊早做準備!

法正、彭羕、孟達原來都是劉璋的手下,後來又一起投靠劉備;在劉備奪取涪水關的時候,彭羕還向劉備揭破了冷苞想要掘開涪江,水淹荊州軍的計策,也算是有過戰功的;他們三人一向交情深厚,如今法正已經去世;彭羕得知劉備要殺孟達的消息後,才寫了這封信通知自己的老朋友。可是讓彭羕沒有想到的是,他派去的下書人一出成都南門,便被馬超手下的巡哨馬軍給擒獲了。

馬超看完信後,不覺心中暗自盤算:彭羕此舉,無異於謀反;我與他常有往來,這件事要是一旦敗露之後,恐怕也會連累到我;想我飄零半生,如今已是無家可歸;自從投效漢中王以來,他對我可算是恩深義重,頗爲器重;不行,既然我已知曉此事;於公於私,我都不能包庇彭羕!爲了慎重起見,他決定去彭羕府上走一趟,再詳細瞭解一下彭羕的想法。

彭羕熱情地擺下酒宴款待了馬超,兩個人推杯換盞,喝了個不亦樂乎;酒過數巡,馬超見彭羕已經有些醉意,便虛與僞蛇地挑開了話頭:之前漢中王對先生甚爲眷顧,怎麼後來就慢慢淡薄了呢?這句話正問中了彭羕的心事,他趁着酒興隨口說道:漢中王已經上了年紀,老邁昏悖,不識賢才;來而不往非禮也,他這麼對我,我也必定會給他好看的!

馬超這下聽明白了,看來彭羕之所以給孟達通風報信,並不僅僅是出於朋友之情,還在於他對劉備的極度不滿!他之所以不滿的原因,是因爲他覺得自己立下大功,卻並沒有相應地得到高官厚祿;在馬超看來,彭羕雖然立過功勞,可是比他能力強的卻大有人在;若是說論功行賞的話,劉備對彭羕已經算是厚待了;若是論選賢任能的話,劉備對彭羕也算是重用了!

畢竟,彭羕原本只是劉璋手下的一個書吏;畢竟,彭羕後來被劉璋判處徒刑,貶爲奴隸;而劉備卻加封彭羕爲治州從事,也就是太守的助手;兩者相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彭羕的確立過一次大功,可是他也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喫一輩子吧?看來彭羕是人心不知足呀,他很有可能還有別的想法!想到這裏,馬超決定進一步套話,他嘆了口氣對彭羕說道:

唉,我跟先生一樣,也是不得重用啊!我雖然掛名五虎大將,可是卻有名無實;說到底,也不過是掛了個虛銜而已!彭羕一聽,更加眉飛色舞,口不擇言:不瞞將軍說,我本身就有調動兵力的權力,又與孟達交好;一旦時機成熟,將軍率領本部人馬,孟達在外領軍殺來,我在城中作爲內應;則必定能夠攻取成都,成就一番大業呀!

馬超聽到這裏,鬢角已經微微冒出了冷汗;多年的失敗經歷,早已經讓他懂得,單靠武力是絕對不能成事的;彭羕所言,不過是酒後狂言而已;此人如此志大才疏,必遭橫禍;萬萬不能與之爲伍!於是,馬超強笑着敷衍彭羕道:先生所言極是,詳細的行動計劃,我們來日再議。說着,他便起身告辭而去。等他回到府中,便立即將彭羕的書信和下書人一起押解到了劉備面前,並將彭羕的話盡數告訴了劉備。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彭羕和馬超呢?首先說彭羕,第一,當初背棄劉璋,現在又要謀逆劉備;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爲貪戀榮華富貴而已,可見此人是完全沒有忠誠度的;第二,他向孟達報信卻被抓住,又輕信馬超酒後口無遮攔,可見此人行事膚淺,不夠謹慎;第三,劉備素有仁義之名,算是一個對員工極好的老闆了;他待彭羕其實不薄,可彭羕依舊心懷怨氣;可見此人自視甚高,狂妄已極!

其次說馬超,第一,表面上看起來,馬超向劉備告密,頗有些小人之嫌;可實際上馬超這樣做,完全是顧大局、識大體的表現;充分說明了,在經歷一系列的挫折之後,馬超已經真正地成熟了。第二,可以看出馬超並非真的是有勇無謀,他心裏很清楚;因爲自己出身公侯世家,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歸順劉備的;因此劉備對自己,既要加以重用,也會忌憚防範!

有鑑於此,馬超纔要通過告密這樣的方式,向劉備表明自己的立場,表達自己的忠心;可以說,在這件事情上;馬超的做法,是唯一明智而又正確的做法!當劉備瞭解了全部情況之後,不由得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捉拿彭羕,嚴加拷問;可笑的是,口出狂言的彭羕,並不是一條鐵骨錚錚的硬漢;在嚴刑拷打之下,他不僅痛痛快快地招供了;而且還痛哭流涕,深表悔意!

看到彭羕求饒,劉備又升起了一絲惻隱之心;他想放過彭羕,又怕壞了規矩;於是便用徵詢的口氣問諸葛亮道:彭羕雖犯謀反之罪,可是確有悔過之心;以軍師看,我應該如何發落他呢?諸葛亮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既是謀反,按律當斬!彭羕生性疏狂,遲早還會惹禍!這正是:自視甚高性狂放,人心不足蛇吞象;口無遮攔悔已遲,志大才疏把命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