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汽集團宣佈調整對一汽馬自達的管理關係,與日本馬自達合作主體由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變更爲一汽集團公司,一汽集團將持有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60%的股份。另外,一汽集團還將設立馬自達事業部,由原一汽奔騰轎車副總經理楊大勇擔任負責人,負責一汽馬自達的所有業務運營。

新的組織架構成立之後,一汽馬自達將由一汽集團直接負責,與一汽-大衆、一汽豐田等合資公司處於同一管理層級。也就是說一汽馬自達在一汽內部的地位被提升了一個級別。

雖然表面上看,一汽馬自達將得到一汽集團的更多照顧,似乎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基於一汽馬自達當前的發展現狀,其是否還有籌碼在國內乘用車市場打響翻身仗?值得深思。

扶正馬自達的“陰謀”

從銷售體量來看,近幾年一直在10萬輛上下徘徊的一汽馬自達,與去年銷售210多萬輛的一汽-大衆以及70多萬輛的一汽豐田差了好幾個級別,一汽集團爲什麼要大張旗鼓地給馬自達升級呢?從董事長徐留平給一汽集團繪製的藍圖來看,這是個優化團隊、爲一汽集團整體上市做準備的過程。

5月中旬,一汽集團宣佈完成對一汽轎車與一汽解放的資產置換。上市公司一汽轎車正式更名爲一汽解放,主營業務更改爲商用車,原一汽轎車的兩大乘用車品牌一汽奔騰和一汽馬自達全部置出,各自成立事業部,直接歸集團管轄。

如今在股權結構上,一汽馬自達的獨立沒有任何值得關注的變化。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依舊佔比四成,在獲得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名下56%的股權後,一汽集團對一汽馬自達的持股總數達到六成。對於馬自達在中國的業務僅有理論意義上的提升。

而獨立後的一汽馬自達事業部,與一汽大衆、一汽豐田處於同一管理層級。這或許只是一廂情願,畢竟,直至目前,一汽馬自達的生產製造尚未獨立,一汽馬自達銷售公司並不具備整車生產資質,旗下車型由一汽轎車代工生產,一汽馬自達負責銷售。

事實上,一汽馬自達的升級,只是一汽集團重啓整體上市進程中,順帶解決的一個麻煩。

除此之外,一汽還有個不能擺到案上的目的,那就是想從馬自達處獲得更多平臺技術,以饗紅旗和奔騰這兩個自主乘用車品牌。

畢竟,馬自達的直列六缸和縱置驅動系統等技術看在一汽眼裏,絕對是一塊肥肉,紅旗H5和HS5兩款車型的橫置平臺技術就是出自馬自達Skyactiv平臺,紅旗品牌後續想要更大的發展,必須有強大的技術支持,而馬自達正在研發的縱置後驅平臺和直列六缸技術有巨大的吸引力。

郭德強留下的“爛攤子”

郭德強帶領一汽馬自達實現了五年的原地踏步。作爲曾主管營銷的一汽奔騰副總經理,楊大勇履任一汽馬自達後,能給一汽馬自達帶來生機嗎?在燕趙女司機看來難度很大。

郭德強在位5年,是一汽馬自達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他所提出的“價值營銷”更是一手將一汽馬自達推入深淵。

2015年郭德強上任後,一汽馬自達創下了自2008年以來最差的銷量成績,全年僅售8.4萬輛。2016年,郭德強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停產在售5款車型中的4款,包括馬自達6、馬自達睿翼、馬自達CX-7和馬自達8。憑藉年內上市的CX-4和老車型阿特茲,一汽馬自達當年累計銷量9.2萬輛,有了小幅增長。

2016年導入CX-4後,一汽馬自達再未導入新車型,銷量也出現斷崖式下滑。2018年一汽馬自達全年累計銷量僅10.8萬輛,同比下滑12.3%;2019年一汽馬自達累計銷量爲9.14萬輛,同比下滑15%。一汽馬自達在郭德強的帶領下每況日下。

針對銷量的下滑,此前馬自達官方就已經做出了回應:“我們接受銷量下滑的客觀事實,但馬自達不會因爲銷量下滑就改變既定的戰略(價值營銷),更不會採取降價措施”。在郭德強看來,價值營銷是將客戶聚焦到產品本質上,而不是把價格作爲跟客戶談判的砝碼。

可是當車市飽和,競品品牌採用以促銷換銷量時,郭德強不認同這樣方式卻也沒提出其他營銷方式。沒有新車、沒有營銷,一汽馬自達正在逐漸告別增長時代。

另外一汽馬自達在一汽集團內部地位“升級”,但也將陷入“無新產品導入”的發展窘境。根據官方的消息顯示,在2023年3月之前,馬自達將不會有任何全新車型推出,而是將精力放在研發大型車平臺和直列六缸汽油/柴油發動機。在這段期間,馬自達只推年度款和小改款度日。

面對馬自達兩年的產品“空窗期”,楊大勇將怎樣打開一汽馬自達的銷售局面,成爲業內關注的焦點。另外馬自達近兩年不推出新車的消息,也在進一步打消國內經銷商的信心。此前已經有媒體曝出,由於經營不善和市場壓力增大,馬自達多地的經銷商出現退網的情況,這也進一步削弱了馬自達本來就較低的品牌力。

“阿特吱”不期而至

再回頭看一汽馬自達的產品本身,目前,一汽馬自達僅有阿特茲和CX-4兩款車型在售,且目前和未來也僅有這兩款,楊大勇沒有任何能力對車型產品進行調整,營銷自然也無從談起。

其中,阿特茲已經上市近7年,產品力相比競品也早已沒有優勢。另外從第三方投訴平臺發現,阿特茲因車身異響、中控臺異響問題,投訴量激增,"榮登"車質網5月投訴榜第一位。

近日,全國各地阿特茲車主發起集體維權,發佈了維權視頻。視頻中衆多車主紛紛指出自己的阿特茲出現各種異響問題,並指責馬自達售後對於投訴的反應冷漠,推諉拖延,甚至呼籲意向用戶不要購買阿特茲及馬自達其他產品。

一位2020款 2.5L 藍天尊崇版車主表示:“A柱、B柱、C柱、後備箱、天窗頂棚、副駕駛手套箱、中控屏異響不斷,廠家至今無有效的解決方案,打油等均已試過,沒幾天就復發了。響了7個月了,一汽一直不作出官方回應。”

無獨有偶,深圳的林先生也遇到了車身異響問題。據林先生介紹,他的阿特茲2020款汽車於今年3月27日購買。4月3日,他在行駛過程中發現副駕駛座位一側的車身B柱和車頂出現異響。“就是咯吱咯吱的聲音,聽起來好像車身要散掉一樣。”

另一位阿特茲2020款車主、天津的徐先生遇到的問題更爲嚴重。今年3月24日,徐先生髮現汽車在行駛時,A柱、B柱、車頂、中控臺都出現了“咯吱咯吱”的異響,當時汽車的總里程僅爲500公里左右。從徐先生提供的視頻來看,車身出現異響時汽車行駛在平整的馬路上,車速並不快,但是40秒的視頻裏可以明顯聽到車身多個部位發出異響。

不僅如此,還有車主說到:“在車質網投訴後,廠家不但沒有聯繫客戶而且在廠家回覆一欄謊稱與客戶聯繫後預約到店處理,廠家態度惡劣而且無誠信 ,根本沒有爲客戶解決問題的責任心。”

爲解決車身異響的問題,有車主將汽車開至當地經銷商進行維修。不過,據車主反映,4S店檢查後並未找出明確的故障起因。另外,有車主的汽車即使經過維修,車身異響的問題依舊存在。諸如此類的投訴至今仍絡繹不絕,近幾天也還在持續增長。

車開久了出現異響的現象很多車型上都會出現存在,但像新款阿特茲出現如此大規模且雷同的“新車異響”,顯然不是偶發性事件,而是從生產線裝配工藝上出現的系統性問題。

作爲一汽馬自達僅存的兩款在售車型之一,還是更暢銷的一款,阿特茲陷質量風波對品牌的影響深遠。這時,對於奉行價值營銷和通過售後服務升級來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和認同感的一汽馬自達來說,多少具有一些諷刺意味。

對於獨立後的一汽馬自達來說,“異響門”的不期而至,又是爲其敲響的一聲警鐘。可以說,所有跡象都在表明,現在的一汽馬自達正遭遇着“獨立”後的種種難題,而楊大勇將是一汽馬自達破局的最關鍵的籌碼。未來是和郭德強一樣碌碌無爲,還是重振旗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