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像小编这样的吃货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吃粽子了。说到粽子,是吃咸粽还是甜粽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每年一到端午节,南北方人民就会在为了粽子的口味问题争论不休。在感叹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少吃货对于自己从小到大坚持的口味受到挑战感到非常“不能忍” 。还有网友特地制作了全国人民吃甜粽还是咸粽的统计图。

那么南北方在吃粽子这件事上到底有多大的奇特差异呢?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南北方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南方大多吃咸粽、北方则是大多吃甜粽。

南方粽子馅料丰富,如鲜肉、火腿、腊肉、蛋黄等,咸味是南方粽子主打。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後,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後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硷粽、肉粽和豆粽。硷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硷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後,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为了增加甜度,在吃的时候还会蘸上一些白糖。还有水晶粽,这个晶莹剔透、口感非常Q,并且不会腻的小粽子,配搭各种不同颜色的口味,色香味俱全,让人爱不释口。

北京的斜四角甜粽,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西安的蜂蜜凉粽子,陕西地区最为传统和流行的是蜂蜜凉粽子。蜂蜜凉粽子与别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馅,也不包粽叶,全用糯米制成,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是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

山东的黄米粽子,选用上等的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小红枣,特点是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除了口味,在形状上,各地的粽子也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不同。此外粽叶的材料也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後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

这次对南北粽子的介绍就到这儿了,最后小编还要提醒大家,粽子虽然好吃,但是热量很高,而且不易消化,注意不要吃太多了呦。最后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