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自古以來就不是什麼好詞兒,比如歇後語就總喜歡拿老太太開涮,比如:

“老太太搬家:見啥拿啥。”

“老太太喝稀飯:下流無恥。”

如今還有一個令人談之色變,關於扶老太太的話題。現實中每天都有許多悲劇在上演,有一種悲劇就是有人利用好人的同情心和善舉進行敲詐,關鍵這種行爲居然變相的受法律保護。

中國的教育歷來都提倡尊老愛幼這種美德。記得我小時候老師和家長都教過我如果遇到小朋友或者老人摔倒要扶起來。但是如今關於扶不扶的問題,老師選擇了沉默,家長選擇了直接告訴孩子絕對不能扶。因爲做好事的成本太高、代價太大。

但是如果有一天,家長帶着孩子在路上看見老人摔倒,孩子提醒父母那個老人很可憐的時候,家長該如何應答纔會起到教育的效果呢?這個問題是今天兒子幼兒園一位家長來問我的,她今天剛剛教自己的孩子不能扶別人,但是孩子馬上反駁說:“老師明明教我們要互相幫助的呀!”這位家長實在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回答,照實說現實社會的殘酷?畢竟自己的孩子還小,這麼早說這些肯定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益,但是不說的話,假如有一天孩子真的扶起一個會訛人的老太太……這個畫面恐怕是沒人有勇氣繼續看了吧!

很多人做好事付出了代價,那麼怎麼教育孩子才能不會提及社會的殘酷又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呢?

家長應當先教會孩子,做好事之前要先量力而行

前幾天有一條令人痛心的熱點新聞,重慶八名學生溺水身亡的報道各位恐怕早有耳聞了吧!當第一名學生落水的時候,其餘七名學生在不清楚自己是否有營救他人能力的前提下施救,最終導致八條生命就此消失。

家庭教育內容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教育範疇,就是孩子的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不單單是避免危險發生,自己的施救能力是否能夠達到讓自己安全同樣包含在其中。

路邊的老太太摔倒,作爲一個孩子來說本身是沒有施救能力的,孩子沒有任何急救他人方面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如果不觀察對方的生命特徵就盲目的扶起,倘若對方真的血液衝進顱腔內,會當即死亡。就算對方不會訛人,但是孩子因爲無知間接奪走別人的生命同樣是生命安全意識的缺失。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提醒孩子的是,扶起路邊的老人需要具備專業急救知識以及經驗的醫護人員來完成,你現在還小而且不懂這方面的知識,所以還是把施救的工作交給醫護人員吧!他們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這樣的話,孩子會對施救有一個新的認識,幫助別人以前先考慮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達到。否則的話一旦養成不假思索大包大攬的習慣,將來的話肯定會喫大虧。不但沒能幫助到別人還會給自己落下埋怨,這將引起多麼大的心理陰影面積啊!

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去做好事,但是好事的範疇也應當提前跟孩子說明,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不論結果如何都不可能等同於做好事。好事不再是一件容易事情的時候,孩子每次做了之後纔會更加有成就感。

同時我還想提醒家長朋友一點,不要讓孩子錯誤地認爲做了好事就應當受到表揚,做好事應當是發自內心,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善舉纔是教育的本真。

所以教孩子扶老太太,如今真的是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教育不應該停下腳步,就算面前的道路被阻隔,家長還應當繼續去想出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