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語出《孫子兵法·計篇》,意思是:有能力卻讓對方看着沒能力,要出兵卻讓對方認爲不出兵。】

李牧(?-公元前229年),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趙國北部邊防良將。後世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其中白起、王翦、李牧爲四星名將,廉頗爲三星名將。

李牧曾長期率軍駐守代郡、雁門。爲防備匈奴南侵,依照需要自行任用官員。所收稅賦不上繳,直接由邊防軍司令部支配。李牧每天殺牛宰羊,犒賞戰士,騎馬射箭,訓練精銳部隊,嚴密把守關卡,派出大量間諜,對敵情瞭如指掌。

李牧曾下令:“匈奴部落如果南下,人民應迅速地把牛羊趕回城堡,登城固守。膽敢捕殺敵人的,一律斬首。”匈奴部落屢次進擊,烽火一起,人們躲避一空,邊防軍也如此行動,不跟匈奴交鋒。如是幾年,邊疆人民沒有受到損失。匈奴部落譏誚李牧膽小如鼠,邊防軍也認爲統帥怯懦。

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不肯改變。趙王大怒,派人接任他的統帥位置。一年下來,趙軍不再退讓,頻頻主動出擊,結果不斷失利,死傷很大。沿邊地帶變成戰場,人民既不能耕田,又不能放牧,舉目一片荒涼,民不聊生。趙王無奈,再命李牧官復原職,李牧稱病不肯,趙王施壓,非要他復職不可,李牧說:“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意思是還得用之前的老辦法,趙王答應。

李牧再防北疆,繼續堅壁清野。幾年下來,匈奴部落無所斬獲,但仍堅信李牧怯懦。趙軍戰土們每天得到賞賜而無所事事,精力充沛,都願一決勝負。李牧知道時機已經成熟(士氣已經非常高昂),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驍勇戰士五萬人、弓箭手十萬人,加強戰鬥訓練。然後,放出牧人和牛羊,佈滿原野。

匈奴部落小隊人馬侵入,李牧下令:稍一接觸,即行敗退,並且故意留下十餘個敗兵遊卒,讓匈奴部落劫掠。

匈奴單于聞訊,親率大軍深入,李牧節節敗退,派出左右兩翼向匈奴兵團後路迂迴,使匈奴兵團陷於重圍。趙軍四面夾攻,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匈奴部落狼狽逃走。李牧追擊,順道掃檐襤、東胡、林胡等諸部落。匈奴單于幸而衝出重圍,向北逃亡,十幾年不敢接近趙王國邊境。

李牧此戰,類似於一百多年後的公元前133年,漢武帝部署的同樣針對匈奴的大殲滅戰。兩戰不同之處有兩點,其一是規模不同,後者規模更加龐大,漢武帝調集了步兵、騎兵、戰車部隊三十餘萬人。其二是結果不同,李牧成功將匈奴主力引入包圍圈並將其消滅。漢軍則未能成功誘敵深入,撲了個空。兩相對比,可見李牧此戰部署之周密,戰績之輝煌。

公元前244年,李牧率軍攻擊燕國,佔領武遂、方城。

十年後,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桓齮攻擊趙國,在平陽擊殺趙國大將扈輒,斬殺趙軍十萬人。趙王任命李牧爲三軍統帥,在宜安、肥下會戰,秦軍大敗,桓齮率殘軍逃走。趙國封李牧爲武安君。一些網上文章將此戰描述得繪聲繪色,但所述史料細節《史記》、《資治通鑑》均未採用,可信度不高,正如另外一場聲勢浩大的“陰晉之戰”,稱秦國起兵五十萬討伐魏國西河郡,被郡守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史記》、《資治通鑑》等正史也未採信。儘管如此,李牧此次大敗秦軍,令其統帥桓齮落荒而逃,在當時趙國將士凋零(26年前的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國軍隊被坑殺四十萬,此時趙奢、藺相如、廉頗等均已先後去世)的大背景下,已經是一個輝煌的勝仗。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一年後(公元前233年),桓齮再攻趙國,攻陷宜安、平陽、武城。可見桓齮軍隊只是被李牧擊潰,並沒有被消滅,逃兵重新聚攏後戰鬥力很快恢復。

再下一年,秦軍兵分兩路,一路向鄴城,一路向太原,分別攻陷狼孟、番吾。李牧迎戰,秦軍再次敗退。

公元前229年,秦國向趙國發動滅國攻擊。大將王翦率一路大軍攻擊井陘塞,另一大將楊端和率河內駐軍,北上呼應。李牧、司馬尚竭力抵抗,秦軍不能前進。

秦國故技重施,派間諜給趙王寵臣郭開大批金銀珠寶,誣李牧、司馬尚即將叛變。趙王恐懼,派人接替李牧、司馬尚職務。李牧悲憤,拒絕交出兵權,後抵抗失敗,在逃亡途中被殺。

李牧作爲趙國邊防良將,其指揮的大破匈奴十餘萬騎的經典戰役,經過精心策劃、周密部署,成功“引狼入室”進行圍殲,戰績輝煌,隨後匈奴十幾年不敢接近趙王國邊境,給趙國邊防帶來了巨大利益。要知道當時的遊牧部落戰鬥力已經十分強悍,秦國、趙國、燕國都被迫修築長城進行抵禦。

隨後,李牧在趙國經歷了長平之戰後國力、士氣大幅衰落的背景下,連續兩次擊退秦國精銳之師,可謂是趙國第一名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