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真的要拿券商牌照!這對我們的投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作者:知識星球找老齊的讀書圈

前天有一則傳言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說是有消息人士表示,管理部門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有可能會率先從商業銀行裏面找兩家出來試點。當時投資圈都炸鍋了,一時之間還不敢相信這個消息的真實性,昨天晚上,證監會回應了傳聞,說目前沒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場通報。發展高質量投資銀行是貫徹落實資本市場發展決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進和擴大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關於如何推進,有多種路徑選擇,現尚在討論中。不管通過何種方式,都不會對現有行業格局形成大的衝擊。

那麼這個事之所以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就是因爲四個字,混業經營,如果銀行拿到券商牌照,就意味着他既是零售銀行,也是投資銀行,既能夠攬儲發放貸款,也能夠做承銷,搞對外股權投資,那這就有點意思了,一個在美國30年代就被嚴令禁止的東西,莫非要在咱們這起死回生了?

我們知道29年的大危機,說白了就是商業活動空前繁榮,那時候的大銀行都是憑藉雄厚的資本,一手攬儲,一手投資,混業經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摩根銀行,後來不斷地信用擴張,加槓桿,釀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機,讓經濟陷入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蕭條當中,在1933年,美國出臺了格拉斯斯蒂爾法案,嚴格限制了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邊界,禁止了混業經營。龐大的摩根銀行也被一分爲二,商業銀行部分變成了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部分變成摩根斯坦利,我們後來稱之爲小摩和大摩。

不過後來,好了傷疤忘了疼,慢慢的混業經營的限制就沒那麼緊了,一些全能銀行也就逐漸出現,最具代表的就是德意志銀行,簡稱德銀,他就是既是能夠攬儲放貸的商業銀行,也是歐洲第一大投資銀行,此外類似的還有英國滙豐銀行,以及美國花旗銀行,不過這幾家銀行在次貸危機中也全都遭遇重創。要不是迪拜投資注入資產,花旗還差點破產。

在咱們國家,混業經營這塊,還真是沒怎麼太在意,很多銀行也都擁有自己的證券公司,比如一個集團下,並行的銀行與券商,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這都是招商集團旗下的金融機構,類似的還有,平安銀行,平安證券,中信銀行,中信證券,還有銀行下面直接或者間接控股的券商,中國銀行,中銀證券,工行和工銀國際證券,建設銀行和建銀國際證券,交通銀行和交銀證券,甚至國開行都有自己的券商叫做國開證券,也有一些是中資機構跟一些國際大行合作的,比如德意志銀行進入中國就組建了中德證券,還有瑞銀證券,滙豐前海證券等等。

這其中,有的是集團下的兩個業務,有的是直接控股,有的是間接持有,反正都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不過這些銀行系控股的券商,大部分都不敢做的太大,也不能進行資本和資源的輸送,還是對於混業經營有一定的戒備。發展受到限制。之所以這樣,是因爲管理問題,從屬關係的銀行歸銀保監會管轄,而證券公司又歸證監會管,所以很多事說不清楚。也就不方便操作。相對來說,一個金融集團下面的既有銀行也有券商業務的,展業更方便一些。

那麼這次要給銀行發券商牌照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想打造一個超級投資銀行,更多的應對金融開放的需要,因爲國際上全是航空母艦,所以我們也必須有一艘大船。現在我們銀行的體量足夠大,但券商發展不足,所以給銀行發券商牌照,讓混業經營,帶動投資銀行發展。

這會對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首先,對券商肯定是利空,銀行的資本更雄厚,客戶也更多,還有很多產品上的優勢,所以如果商業銀行擁有券商牌照,非銀行系券商就會比較尷尬。

其次,對於市場肯定是好事,混業經營,會讓儲蓄搬家,銀行的錢,更多會流入到投資領域,之前我們就說,未來的重大戰略就是改變債權融資,大力發展股權融資,讓資金不再流入房地產,而更多關注股權投資,那麼現在混業經營,就又爲銀行打開了一條通路。更多的資金也會流入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私募股權,併購,上市,資產整合都會更加活躍。

第三,要控制風險,太多資金流入市場,股市也容易形成泡沫。特別是一些金融衍生品,跟零售銀行相連,很可能會造成金融風險。金融危機之後,全能銀行的代表德銀,也經常爆出鉅虧的消息。主要就是防火牆沒處理好。

不過這些改變應該也是潛移默化的,也需要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在監管上做到協調一致,所以很多事也並非那麼簡單,不會一蹴而就,但混業經營,應該是未來金融的一個重要方向。這其實政策意圖已經十分明顯,就是剛纔說的,要抑制傳統銀行的靠放貸的生意模式,不能讓他們光喫利差,否則錢就都流向房地產了。要想辦法讓他們做點高層次的金融創新,更多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兵法裏叫做圍城必闕,不能趕盡殺絕,在全面打壓傳統銀行業務,讓金融讓利的同時也要給他們留個出口,讓他自己尋求改變,逼着銀行們從現在的固有模式中突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