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句古話叫做“入土爲安,落葉爲根”,古人覺得人都有來生,只有把軀體保存完好,死後才能安寧,來生纔有機會再次做人,因此古人的習俗是土葬。在古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是土葬。而且古人認爲,既然生而正衣冠,死後也需要體面。所以會盡量想辦法讓遺體保存完整和體面。

古代的嬪妃身居高位,活着的受在皇宮裏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死後在下葬的時候,也會有專門的人,來爲她們的遺體淨身。通常情況下,都會用玉石塞住肛門,甚至有的還會用玉石將身體的九竅全部堵住。玉在我國有着豐富的傳奇色彩,古人認爲玉可以辟邪,也可以讓屍體不腐,所以會把玉當作陪葬品。在《抱朴子》一文中有說到:“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爲不朽”,或許在我們現在人眼裏,這是極其封建迷信的說法。

大家覺得這真的是封建迷信嗎?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都知道,人死後屍體暴露在空氣和水分中,是無法長時間保存的,即使是在非常好的密封環境下,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是無法阻止人體內物質腐爛的。身體內的水分,會通過九竅流出體外,隨着這些液體的流出,身體會加速腐爛。但如果把九竅都堵住了,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遺體腐爛的速度。因此,古代宮女死後,玉石就成爲了堵住她們九竅的必選之物。

說起玉石,大家都知道,慈禧的陵墓被盜後,還發現嘴裏含着一顆夜明珠呢,由此可見玉石的重要性。用玉石堵肛門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人會用硃砂和水銀之類的產品去侵泡遺體,而玉石的作用,就是防止水銀流入體內。因爲水銀在遇到玉石之後,就會自動凝結,也就不會流入體內了。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在很多古墓被髮掘的時候,墓主遺體保存的還是比較完好的。但是在開棺後不久,就逐漸失去了顏色開始腐爛。就連身邊的陪葬品,也很快就風化了。這也是因爲和空氣接觸久了,發生氧化,加速了遺體的腐爛。

雖然身處封建社會的古代,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古人們特別會在生活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甚至很多習俗在史書上也沒找確切的記載。但是這蘊含着深刻的生活道理,古人對於墓葬這件事的重視,也是他們對生死的一種寄託和美好祝願,而那些帝王將相,後宮嬪妃們則更是希望自己的地位和富貴能得到延續。所以我們在古墓中,能發現保存完好的遺體和價值連城的陪葬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