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罡 收藏與鑑賞

草聖林散之

編者按:《身後功名——王罡與著名書畫家、鑑定家蕭平談林散之》在《中國網》(2017年12月25日)、《鳳凰網 河南頻道》、《東方網》、《中國江蘇網》、《中國新聞網 安徽新聞》、《新華報業網》、《珍愛網》、《UC頭條》、《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網》、《收藏與鑑賞》等十多家媒體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今天特轉此文,以饗廣大微友!

身後功名

--與著名書畫家、鑑定家蕭平談林散之(上)

王 罡

一條長江路,半部南京史。2017年12月23日上午,《追憶草聖林散之》攝製組一行6人帶着3臺4K攝像機、2部照相機,來到南京長江路至真堂美術館,採訪拍攝林散之學生、著名書畫家、鑑定家蕭平。

著名書畫家、鑑定家蕭平近照。王月舉 攝

蕭平,別署平之、戈父。室名愛蓮居。1942年生於四川重慶,祖籍揚州。1963年畢業於江蘇省國畫院。曾任書畫鑑定之職於南京博物院19年,1981年調到江蘇省國畫院。蕭平先生是一位集書法、國畫、鑑賞、史論、收藏於一身的藝術家,50多年的創作、研究與實踐,諸多方面的非凡建樹,在當今中國藝壇實屬罕見。蕭平的繪畫不拘一格,借古開今,清新放逸,在國內外舉辦個人書畫展30多次,作品被故宮博物院等國內外10多家博物館收藏。蕭平出版有《蕭平書畫集》、《蕭平書法集》、《蕭平人物畫集》等書畫集30多種,研究專著有《山水畫傳統技法解析》、《陳淳》、《龔賢研究》、《丹青論古今》、《鑑識傅抱石》、《心路》等10多部。蕭平多次應邀赴美國、亞歐等國家和地區講學考察,出席國際藝術高層論壇並發表論文和演講。

王 罡:蕭老師,你好!

蕭 平:你好!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罡(左)在採訪蕭平先生。王月舉 攝

王 罡:你在南京博物院從事書畫鑑定的時候,林散之先生經常去南博看展覽,你總是陪侍左右,然後請他到你辦公室喝茶休息。請你給我們講一講這方面的故事,好嗎?

蕭平(左)與恩師林散之。

蕭 平:提起老師林散之先生,就是現在靜心閉目,他的音容笑貌彷彿就在我的眼前。

1963年,我從江蘇省國畫院畢業後,來到南京博物院,負責書畫鑑定工作。南京博物院藏畫很多,經常舉辦書畫展覽,或者是明代的,或者是清代的,或者是其他專題。南京的書畫家大都要來,外地畫家也會趕來看展。林散之先生當時已近70歲了,但他時常前來觀看展覽。有一次,林散之先生看完展覽後,對工作人員說:“幫我找找蕭平。”他們就把林散之先生帶到我的辦公室。一看林老來了,我很開心,趕快搬出椅子,給他泡茶。他一面喝茶,一面看我辦公室。我的辦公室比較大,辦公桌兼畫桌,桌上擱着兩個鏡框,裏面是我自己畫的畫,有一張叫《習作者》,畫面是一個小孩,大大的眼睛,戴着帽子,拿着筆在畫畫。他看了好久,對我說:“這是你畫的?”我說:“以我的兒子蕭戈爲模特兒畫的,才畫好不久。”他說:“好,神氣。你把它拿下來,我要題字。”我把畫取出來,打開硯臺,拿出毛筆,林散之先生在畫的左上方題寫了“潑辣頑皮”4個字,落款:聾叟題。

林散之先生爲蕭平人物畫《習作者》題款,見左上方。

還有一次,我畫了一張山水畫,是根據西方一本畫報上的照片畫成的,叫《高山流水》,色彩比較重,林散之先生問我:“哪裏的景色?”我說:“不知道,是外國的。”他說:“章法很好,墨氣不夠。”說完就叫我取下來,他在畫上加筆、加墨,幾乎半張畫都有他的筆墨,最後還寫上了他自己的名字。這幅畫我一直珍藏着,後來被人偷走了。多少年後,有個朋友告訴我,夫子廟的一個畫廊有一張畫是你和林散之先生合作的,上面還有你和他的名字。那種失而復得的感覺,真讓我高興得不得了,我連忙說:“在哪裏?把它買回來。”他說:“這樣,蕭老師如果你去買這幅畫,畫廊老闆一定要高價。我替你買,我已經跟他砍到了最低價。”一張小小的,四尺六開,對方堅持低於10000元不賣。最後我還是買了回來,重新裝裱,這時前後已相隔了近30年!爲了表示感謝,我還送了一幅字給我那位幫我買畫的朋友。

蕭平先生正在講述老師林散之幫他改畫的經過。王月舉 攝

1976年,南京博物院舉辦《明清畫展》,林散之先生這時已79歲了,依然興致勃勃地前來觀看,我陪着他仔細觀看每一幅作品,他不時地作出評價。看完後來到我辦公室,我要給他泡茶,他卻搖搖手說:“不用了,給我鋪一張紙吧!”我知道他詩興來了,立即打開桌上的一本空白冊頁,他起身在筆筒中選筆,沒有長鋒羊毫筆,就拿了一支小狼毫“點梅”,口中唸唸有詞,揮筆寫下一首詩:“文運紅花開又開,十年此日又重來。請看滿壁驚人樹,都是劉郎去後栽。”因爲這是“文革”後第一次舉辦古代畫展,所以他很激動。堅挺的狼毫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書風,顯得格外蒼遒有力。當時沒有帶印章,第二天,我去他家補印,他見我一笑,然後說:“昨天的詩回來就改了,我再給你寫在冊頁上吧!”於是提筆就寫,第一句沒有改,第二句中的“又重來”改了一個字,變成“喜重來”,第三句、第四句改爲“請看滿壁琳琅畫,都是推陳杰出才”。10年“文革”過去了,這些曾經被批判的傳統藝術又重放光彩,林散之先生又高興又激動!這首詩既是先生對明清繪畫的高度評價,又是先生嚴謹治學的真實反映。

王 罡:黃賓虹是中國二十世紀傑出的畫家,林散之先生對老師黃賓虹十分敬重,請你給我們講一講這方面的趣聞軼事。

蕭 平:好。我講一件事。1981年4月,黃賓虹先生的畫展在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展出,林散之先生親自題寫展名:“黃賓虹先生畫展”,然後又題詞:“吾師乃是黃山老,天海蓮花第一峯。”有一天,我到林老家看他寫字,他把筆放下來對我說:“黃賓虹先生的繪畫展在南京朝天宮,你去看過嗎?”我說:“還沒有。”停了一會,他說:“我已經看過了,非常震撼,我還要去再看,你陪我去。”我說:“好啊,你把時間定下來,我陪你去。”到了展覽現場,林老非常興奮,可以看出,他對老師作品的激動,完全是出於內心。林老不停地給我講解黃賓虹的畫作,這張怎麼樣,那張如何,中間有幾張講的時間還相當長。講他的筆墨、他的境界、他的修養,以及他對金石學的研究。看完展覽後,他叫我,還叫一同去看展的他大媳婦趙秋萍和徐志強。幾個人一起在“黃賓虹先生畫展”前合影留念。後來聽其他人說,林散之先生又去看了一次,一共3次。他寫信給老友邵子退說:“第二次看比第一次收益多了,第三次比第二次更多,百讀不厭。可惜近代知者少,不知者多,調高和寡,大江南北,無此作了。”

1981年4月,蕭平(右一)陪同林散之先生(右二)觀看《黃賓虹先生畫展》,陪同的還有林散之大媳婦、林筱之夫人趙秋萍(左二),徐志強(左一)。圖爲觀看後的合影。

王 罡:林散之先生的書法成就主要在草書,他用長鋒羊毫筆、宿墨摻水,與包世臣、黃賓虹等前賢是否有一定的聯繫?

蕭 平:有的。林散之先生的執筆方法學的是清代包世臣的,用長鋒羊毫筆也跟包世臣有聯繫,宿墨摻水是學黃賓虹的。包世臣、黃賓虹與林散之都是安徽人,是同鄉,前後近兩百年。林散之先生對前賢有揚有棄,繼承在先,形成獨立面目在最後。包世臣用長鋒柔毫筆,想另闢蹊徑。但是,從他傳世的一些墨跡來看,他的實踐並不很成功,給人有一種拖沓臃腫的感覺。林散之先生則取古瘦天真一路,筆勢多變,把漢碑的渾厚、顛素的狂放、王鐸的奇縱揉合爲一體,既有驚蛇入草的速度,又具銀鉤蠆尾的力度。正如他在詩中所說那樣:“盤馬彎弓屈更張,剛柔吐納力中藏。”這種揉合,沒有絲毫的刻意與造作。又如他在詩中所說:“得了天機入了手,縱橫塗抹似童孩。”這種境界就遠超過了包世臣。黃賓虹的宿墨是用於繪畫和古籀,或叫做草篆。林散之先生則用來作草書,運筆中時時蘸水,意在變化濃淡,增添斑剝自然的墨味。一次,我到林散之先生家看他寫字。他早已磨好了一水盂,裏面全是墨。上面用一張紙把它封起來,要寫字的時候,把這張紙掀開來,然後拿一個小勺子,舀幾勺墨放在硯臺裏,稍加點水,再磨一磨開始寫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是林散之先生書法藝術的變革期。他幾乎足不出戶,一天下來,滿地都是墨跡。我曾親眼看見他進行多種探索和嘗試,地板上鋪滿了剛剛書寫的條幅,或大或小,或疾或徐,或收或放。“能於同處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陰誰獨秀?龍門跳出是真龍。”這是1979年2月,林散之先生給我們夫妻兩個寫的草書《論書一首》,這首詩的內容道出了他與前賢的關係。這種“同”與“不同”充滿了辯證法,讓他一躍出龍門,被譽爲“草聖”。

王罡正在採訪蕭平先生。王月舉 攝

王 罡:林散之先生經常對他的學生說,要多讀書,要增加書卷氣,你對林散之先生說的“書卷氣”是怎麼理解的?

蕭 平:所謂書卷氣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名詞。書卷有什麼氣呢?但是你不知道,人們通過長期不斷的讀書,在知識的薰陶下,狹隘可以變得寬闊,世俗可以變得高雅,奢華可以變得淡泊。讀書實際上是在你面前開啓了一面窗戶,通過窗戶既可以看到千年以前的悠久歷史,又可以提高思想境界。中國繪畫是一種綜合的藝術文化,文化修養會反映在你的筆墨裏,反映在你的書畫中,這些東西叫什麼?我們把它統一論之爲書卷氣。書卷氣不是學成的,而是長期養成的。這個氣息中有傳統的書畫。書畫可分爲神品、逸品、妙品、能品。越往上走,氣息越高,就是逸品,就是神品。如果氣息低就是能品。能夠的“能”,那只是熟練而已,是一種技藝,並不能稱爲一種文化。這是非常重要的,讀書的意義就在這裏。有一次,我到林散之先生家,牆上掛着一幅蘇州沙曼翁先生的隸書對聯,他豎着大拇指對我說:“江南第一啊!”沙曼翁一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對中國文字學、書法、篆刻等造詣甚深。他告訴我,沙曼翁的書法有一股書卷氣,要我們向沙曼翁那樣,多讀書,增加書卷氣。林散之先生還經常對我們說:“不讀書,越寫越俗,再寫就是個寫字匠,書法最難的就是脫不出俗氣!”他有一首論書的詩:“筆法沾沾失所稽,不妨帶水更拖泥。錐沙自識力中力,灰線尤宜齊不齊。絲老春蠶思帝女,晴空秋月悟天倪。人間無限生機在,草綠池塘花滿溪。”他把筆法、自然和人生綜合在一起,這裏有對傳統的繼承,有對自然的啓示,還有對人生的感悟,林散之先生的草書充滿了書卷氣。

2012年12月9日,王罡(右)出席《蕭平教授七十華誕 從藝五十年書畫回顧展》,圖爲王罡和蕭平合影。孟慶鴻 攝

2014年11月2日,第四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圖爲王罡和蕭平、宋玉麟(右)合影。李守一 攝

2017年10月15日,王罡與蕭平、王罡的女兒王茜(右)正在欣賞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 王月舉 攝

未完待續,請看《王罡:與著名書畫家、鑑定家蕭平談林散之(下)》

相關鏈接: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 王罡

王 罡,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被譽爲“金陵散王”。江蘇揚州人,1957年出生,畢業於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哲學系,哲學學士。曾任南京軍區政治部東海民兵雜誌社總編輯,大校軍銜。現爲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

王罡說:“我一生就幹兩件事:一件是當兵扛槍,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我一生就穿兩套衣服:一套是軍裝,一套是西裝。”“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擔當。”

王罡是一名職業軍人。3次榮立三等功,榮獲中央軍委頒發的“首都衛士”紀念章,授予“國防服役”金質紀念章,被評爲第四屆“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並授予稱號。

王罡收藏有關林散之的草書、繪畫、詩稿、筆談、信札、畫冊、報刊、圖片、錄音、視頻,以及其他各種文獻近千件。先後發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300多篇,專著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編著有《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食硯齋珍藏林散之書畫精品集》。面向100多個國家發行的《華人時刊》雜誌連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歷時4年,《中國書畫報》連載《草聖林散之軼事》歷時1年。被評爲“世界華人傑出收藏家”、“環球時代傑出人物”,出席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參加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攝,在第十七屆全國收藏文化高層論壇上作林散之主題演講。著名雕塑家尹悟銘無償爲王罡雕塑半身銅像,臺灣著名畫家張家瑋爲王罡畫漫像,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