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翡翠擺件

首先是命名,或者說是正名。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爲了言順,好叫,好記,好推廣,好研究,我此刻鄭重提議,將“清代翡翠”的“代”字去掉,直接稱之爲“清翡翠”。

按照中國傳統和慣例,以朝廷名字和特定年代爲文學、藝術和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工程及最精美的工藝品命名,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司空見慣的做法。

例如我們稱之爲文化瑰寶的漢賦、晉字、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再例如唐三彩、宋瓷、元青花;更具體皇帝年號的永樂大典、永樂杯、宣德爐、宣德青花五彩、景泰藍、萬曆櫃、康熙字典等等,層出不窮。現在,應該理直氣壯地加上清翡翠。

爲什麼要稱翡翠爲“清翡翠”呢?理由有三:

第一,翡翠作爲一種硬玉材質,在清代之前已經傳到中國,古代典籍也曾有零星提及。甚至翡翠這個名字,就源於中國古代的一種美麗的鳥。因鳥通體色彩斑斕,紅羽鮮赤,綠翎碧透,人們就把顏色酷似鳥兒的名字賦予這種彩石,叫作“翡翠”。翡是紅聚,翠是綠凝,由鳥及石,合情合理。

然而,中國是歷史悠遠的玉的國度,盛產四大名玉,尤其是和田玉在中國有萬千年的傳統。戰國時卞和獻荊山之璞,後雕琢成和氏璧價值連城,最後又該製成傳國玉璽。在發現玉、雕琢玉、玉璧、玉璜、玉印、玉佩,用來敬天祭祖,佩戴避邪,可謂源遠流長。所以,先輩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的遺訓。

那時的記載中,只有風行全國的玉文化,少有翡翠的字樣。

翡翠原石的產地是緬甸,全世界能稱得上翡翠的寶石源頭都在緬甸。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翡翠的原石和加工品,它們分別有自己的名字,但都不能叫作翡翠,因爲它們和緬甸產的翡翠諸多不同。比如中國的碧玉、臺灣玉、馬來玉等。

具體說來,它們只有翡翠的外表,而沒有翡翠的特質。清翡翠的特質就是三點,一是密度,或者叫比重,必須是3.31左右;二是硬度,摩氏硬度6.5到7以上;三是折光率,必須是1.66。清翡翠出自緬甸的霧露河,屬於老坑,更有別於當代開採的新坑翡翠,最大不同,是它的主要成分是鈉鋁灰石,而不是新坑翡翠的鈉鉻灰石。

經有琢玉成器傳統的中國匠人將翡翠琢成各種擺件,佛像和飾品,使翡翠發出了璀璨的光芒。這是在清代。

第二,緬甸當年是中國的屬國,每年都要向清廷納貢。由於清內府皇后嬪妃們的賞識和需求,翡翠原石,緬甸人心目中不起眼的石頭,就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我們現在看到慈禧太后身上的珠光寶氣,大部分是翡翠發出的,這也是清代纔有圖景。

在清代不敢說翡翠文化壓倒了玉文化,但起碼可以說翡翠和玉文化是並肩齊驅,相映生輝。

第三,時過百年,近十年來,清代宮廷翡翠突然出現,題材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神話傳說和重大事件,如女媧補天、龍鳳呈祥、觀音佛像、十二生肖、八駿圖、十八羅漢、草船借箭、鄭和下西洋等等。這些雕件構思精巧,活色生香,都是手工雕琢,無一重複,都是清代工藝。

所以,將這批祖宗留下的寶物命名爲清翡翠是恰當的,順理成章。

清翡翠一出世,就遭到全國各地掛着各種“國檢”、“公檢”,甚至名牌大學牌子的檢測部門無一例外的打壓、排斥和嘲笑。他們完全不承認清代翡翠是天然的,是天工造物。

既得利益集團壟斷了翡翠業的原料、設計、加工、制定標準、檢測儀器、銷售渠道等全行業的經營權和話語權,他們的檢測儀器就是爲新坑鈉鉻灰石設計的。主要成分是鈉鋁灰石的老坑翡翠一律斬殺,檢測證書上一律打上“翡翠(處理)”,括號內“處理”兩個字真有無限拓展的殺傷力。人家沒說什麼,但人家又全說明白了,無語之語就是你是酸泡、染色、注膠、B+C,假貨!

真是全國一盤棋呀,包括一些名牌大學開辦的、貌似獨立的檢測機構,都這樣說、這樣橫行霸道地收費出“證書”。

我見過許多這樣的證書。在結論“處理翡翠”的下面,他們打上的幾條是:形狀、顏色、重量,這些人皆盡知、人皆可知的全是廢話,唯獨諱莫如深的是你爲什麼不寫其:成份(鈉鋁灰石,還是鈉鉻灰石?)、密度,(是不是3.31?)硬度(是不是摩氏硬度7左右?)上光譜儀器的折光率(是不是1.66?)

有檢測部門甚至說,這是行業祕密,不得對外泄露。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跌破底線的無恥了!客戶花錢來檢測,你是掛牌營業的科檢機構,你就這樣來欺騙客戶?這樣的欺騙能繼續隱瞞到幾時?也太褻瀆職業原則、太不要臉了吧!

可有知情人告訴我說:這遍佈全國的各級各個檢測機構也是無奈,他們已經這樣幹了多少年了,這錯誤犯下的也太多太大了,大得任何人也不敢糾正,騎虎難下,一糾正就會塌天,就會滅頂。無數個持有他們發出的錯誤證書的人會來找他們算賬。追究失誤,要求賠償損失,那還不如就這樣將錯就錯下去,能維持到幾時是幾時,反正是整個系統或說檢測體制錯了,分攤到個人身上責任能有多少?

這樣說我就明白了,天下烏鴉一般黑,出來個白烏鴉也得把羽毛染黑了,才能混下去。否則,必死無疑!故宮裏某位有良心的瓷器專家,只因爲他承認了民藏有宣德青花五彩,就遭到無情打壓。他親口對我說過,過去從來沒有退過他稿子的某院刊,從此再也不登他的學術文章了。還有某位陶瓷權威不也曾說過嗎?除非我死了,我活着那些結論就不能推翻!我閉眼之後,那管它洪水滔天!真是如出一轍呀,無話語權者,夫復何言!

說到清翡翠研討,民藏人士兩次全國性會議和展覽我都去參加了。記得2015年那次會議,是在上海集合,乘大巴去浙江湖州開的。當代翡翠界最有影響的老專家摩太和施加辛都很關注,施先生親自參加湖州會議,併發了言。

我曾當面向施先生請教,發現他不瞭解清代翡翠。

會議組織者曾提前通知我參會並要求我大會發言,我那時接觸清翡翠時間不長,怕理論和實踐上講不出什麼新意,就簡單談了點體會,宣讀了我由感性、感悟凝聚成的一首詩。由於題材獨特、角度不同,前輩詩人從來沒寫過,形式新鮮而受到入會者歡迎。

五年時間過去了,前幾天在網上突然看到這次會議前後拍攝的視頻,引起很多感觸。當時,摩太和施加辛先生都承認清翡翠的存在,認可清代翡翠的鈉鋁灰石成分和三條剛性標準。只是在詢問這些我帶到會上的種水極佳的帝王綠翡翠價格時,施先生不淡定了,沉默不語了。與他們研究經營的新坑翡翠相比,那是天壤之別。會議期間,施先生悄悄問我一個滿綠手鐲的價格:“多少錢買的?”我回答他後,他說“後面再加幾個0吧?”我笑了,他愣了,他完全沒有想到,或者說根本不能置信。

據說,在返回雲南的歸程上,老先生一言不發,顯得心事重重。到達昆明後,他們讓學生對新坑翡翠原料和製品大量減倉,平抑風險。這說明了什麼,知情者見仁見智。現在施先生已仙逝了,可清翡翠的話語權仍沒有回到藏家手中,錯誤的檢測仍在進行,不由得使人感慨系之!

可憤憤不平中也有好消息:司法鑑定部門已明確承認清翡翠的存在,拭去潑在它身上硫酸和樹脂,宣佈清代老坑翡翠就是天然翡翠!

在最近(2020年7月10日)香港蘇富比的一場翡翠珠寶專題拍賣會上,一條只有37顆珠子的項鍊,拍出了80657000港元的價格,平均每顆珠子成交價218萬港元。消息特別說,這串帝王綠翡翠珠鏈是由清代老翡翠重新拋光加配一顆紅寶石搭扣製成,水足色正顏色均勻一致,非新坑翡翠所能達成。新坑翡翠沒有這樣的老種老水溫潤晶瑩之光。

清代翡翠,是該結合生產年代給它命名了!

掩不住的光輝,改不了的質地,美麗雅緻而富貴,它璀璨的名字叫清翡翠!

詩人紀宇2020年7月26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