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一個家長“孩子哪個年齡段最難管”,一定會有很多家長給出“叛逆期”的答案,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父母往往更是在教育上手足無措:說輕了怕沒用,說重了怕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的確,很多孩子都有叛逆期,父母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卻非要和父母對着幹,實在是讓父母頭疼不已。但是,孩子的叛逆期是長還是短,卻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孩子從十來歲開始,一直要“叛逆”到上大學,而有的孩子呢,甚至壓根就沒有叛逆期。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呢?固然和孩子的個性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有些孩子之所以叛逆期很短,是因爲他們的父母已經早就在做這3件事了:

1. 對孩子的管教“從一而終”

李玫瑾老師曾說,對孩子的管教,3歲前要有恩於他,3-6歲立威於他,6-12歲培養學習習慣和獨立的習慣。也就是說,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父母不能缺席對孩子的教育。

相反,父母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管他,等他長大了之後再去管,就會發現不但沒有效果,孩子還會產生很強的逆反心理。

曾經轟動一時的12歲男孩吳某弒母,就是因爲吳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對吳某疏於管教,後來生了二胎,母親回到吳某身邊,開始對吳某進行管教,結果吳某在被母親教育之後產生了恨意,半夜持刀將母親殺害。這就是“小時候不管,長大後管不了”的極端案例。

如果父母從孩子出生之後起,從不缺席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管教也是“從一而終”,那麼孩子自然不會產生“你憑什麼管我”之類的叛逆念頭。

2. 尊重孩子,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說話點到爲止

青春期的孩子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內心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能夠爲自己做主,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對父母的喋喋不休,以及父母始終把他們當作孩子看感到不滿,從而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並且在可控範圍內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而不是始終把孩子當成“小屁孩”,對孩子凡事包辦,對孩子也不會長篇大論地說教,而是點到爲止。

當孩子覺得父母尊重自己,能夠平等地對待自己,那麼孩子也就更願意把父母當成“朋友”一樣的存在了。

3. 對孩子能做到“說到做到”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重義氣”,他們會特別討厭說話不算數的人,哪怕這個人是他們的爸爸或媽媽。

所以,明智的父母絕不會爲了達到自己的某個目的而去暫時敷衍孩子,他們答應孩子的事,一定會盡力去做到。正是因爲如此,他們能夠贏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孩子對於父母也不會產生叛逆之心。

孩子叛逆期很短,或者沒有叛逆期,當然是父母希望看到的,但是父母也要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因爲幸運,還需要父母自己付出努力,運用有效的方式去和孩子相處。

青春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如果父母沒有提前做好功課,很可能會讓孩子變得叛逆,如果叛逆期期間再引導不好,更是可能會讓孩子的人生方向發生偏差。因此,父母一定要提前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盤”,不要等到方向偏了再去追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