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賺錢也燒錢,由於行業運營的特性,其天然是一個和金融資本機構打交道的行業。而金融資本的運行基石是什麼?那就是信用。

有良好的信用就會有通暢的融資渠道和較低的融資成本,反之則不然。那麼,信用的好壞和高低,由誰來評判?毫無疑問,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上,最爲權威和有信用背書效力的是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惠譽和標普。

在整個上半年,房地產全行業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9月18日,作爲龍頭的碧桂園連獲穆迪上調評級。碧桂園發行人評級由原來的非投資級“Ba1/正面”上升爲投資級“Baa3/穩定”,而高級無擔保債券評級更是罕見地連跳兩級上升至投資級“Baa3”,成爲行業內爲數不多評級逆勢而上的企業。

在評級市場和金融資本市場的聯動上,呈現了這樣一個體系,企業經營和財務優質——評級機構基於此給出較好評級——金融機構根據評級評估對企業的融資和成本——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資金支持——推動企業經營和財務優質。

可以看出,在上面這個體系中,最爲根本的是企業的經營和財務,而評級機構則扮演了市場專業裁判的作用,減少信用產生成本。

碧桂園在今年到底向外界展現了什麼,由此獲得了國際評級機構的罕見“看多”?

從穆迪此次對碧桂園評級上調的主體來看,分別是作爲發行人的碧桂園以及碧桂園的債券。前者是對碧桂園整體經營和財務的評估,後者則是聚焦碧桂園在金融資本市場上的信用表現和融資的能力。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穆迪上調碧桂園相關評級之前,地產行業有一件重磅政策被熱議,那就是有關部門在房企頭頂劃了“三道紅線”,對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作出限制,並劃分出紅、橙、黃、綠四檔,評判房企財務安全程度。

可以想見,“三道紅線”給了評級機構在作出評級時更多的參考維度,哪家企業能較大概率滿足“三道紅線”,哪家企業在被專業機構評級時就更具優勢。

在地產黃金時代,講究“唯快不破”,行業下半場,“穩”字壓倒一切。穆迪的評級上調反映了碧桂園的“穩”,那麼碧桂園憑什麼在任何宏觀環境下都能“穩”下去?也是市場最關心的地方。而這個問題,碧桂園已經寫好了答案。

國際評級巨頭罕見“看多”

任何行業,第一梯隊都無比耀眼,地產行業,碧桂園是耀眼的絕對明星。在晉升《財富》500強全球房地產第一後,碧桂園又獲得權威國際評級機構的好評。

9月18日,穆迪評級上調碧桂園評級,

此次評級調升,是穆迪自2015年調升公司評級至Ba1、2019年將公司展望由穩定調整爲正面以來的又一次評級調升動作。想獲得國際頂級評級巨頭的上調很難,而在今年這種宏觀行業環境下,想獲得上調更是不容易。

上半年,疫情黑天鵝突襲,不少中小房企活下去都很難,百強房企不少增速放緩。穆迪曾於4月將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展望下調爲負面,於近日才重新調升回穩定,碧桂園是爲數不多評級逆勢而上的房地產開發企業。

除了穆迪的此次上調,在另兩大評級巨頭惠譽和標普那裏,碧桂園此前也獲得了優於行業的評級。

早在2017年9月,惠譽就將碧桂園企業信用評級由BB+上調至投資級BBB-,展現了信用評級機構對碧桂園穩健財務管理能力及融資能力的認可。而不久前的9月2日,標普也將碧桂園的評級由“BB+/穩定”調升至“BB+/正面”,距投資級均只有一級之遙。

穆迪、普爾和惠譽是全球三大權威評級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碧桂園已獲得穆迪和惠譽兩家機構的投資級評級,在國內民營企業中並不多見,在房地產這個資金鍊風險尤爲重視的行業更是寥寥無幾。

除了三大評級機構的投資級評級,碧桂園還是中國房企中少見的投資級港股藍籌股之一。

港交所上市的2000多家公司中,藍籌股僅有43支。藍籌股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業代表性、流通量高、財務狀況良好、盈利穩定及派息固定。碧桂園能躋身藍籌股,可見資本市場對碧桂園的充分肯定。

2020年8月,《財富》雜誌發佈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碧桂園以703.3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榜單第147位,位居全球房地產行業首位。自2017年首次上榜以來,碧桂園排名“四連跳”,共提升320位,反映企業規模實力快速增長。

無論是三大權威機構的評級上調,還是碧桂園入選港股最優的43支藍籌股,或是在世界500強位置的躍升,均是碧桂園價值受到多個維度認可的表現。無論是什麼維度,都要靠數據說話,碧桂園的經營底色如何?財報是瞭解碧桂園的最好方式。

碧桂園憑什麼?

縱觀碧桂園財報數據,得出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快,一個是穩。房地產作爲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企業一般很難做到業務規模擴大,財務指標又很穩健,碧桂園卻做到了。

2016至2019年,營收從1530.9億元快速增長至4859.1億元,漲幅達217.4%;淨利潤從136.6億元增長至612億元,漲幅達348%。

在疫情影響的上半年,碧桂園的數據依舊亮眼可觀。2020年半年報顯示,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2669.5億,繼續位居行業前列。在克而瑞統計的全口徑銷售額排行榜中,碧桂園銷售金額3723.1億元,穩居行業第一。

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後,碧桂園銷售快速反彈。今年前8個月,碧桂園累計權益銷售額約3821.6億元,同比增長2.91%。其中,8月份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額約609.3億元,同比增長30.1%。

跑得快,也要行得穩,“行穩致遠”是董事會主席楊國強提出的發展思想。落實到現實,碧桂園在快速成長的同時,時刻保持着穩健的財務風格。

現金是房企的命脈,截至6月底,碧桂園現金餘額達2055.2億元,另有未使用的銀行授信額度3288.1億元,資金保障充足。2016年開始,碧桂園連續4年現金流爲正,財務穩健可見一斑。

超高的銷售回款率又讓現金多了一層保護罩,上半年,碧桂園共實現權益合同銷售回款額約2509.3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4%,已連續5年高於90%。

在衡量財務槓桿的負債和淨借貸比率上,碧桂園有息負債總額由去年底的3696億元下降至3420.4億元,降幅達7.5%。淨借貸比率僅爲58%,遠低於行業90%的均值。上半年期末融資成本爲5.85%,相較去年底下降了49個基點。

業績穩中向上、財務管控有力,這正是碧桂園受到國際評級機構點讚的原因。穆迪認爲,碧桂園評級調升,反映行業領先的市場地位及良好的業績記錄,及其持續穩健的財務管理策略。而高級無擔保債券評級調升,反映出公司信用資質的增強及融資進一步多樣化。

信用評級是一面鏡子,折射的是碧桂園超強的運營能力和發展能力。業績是結果,管理是過程,碧桂園到底做了什麼,是市場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行業下半場,碧桂園的“軟硬”打法

疫情之後地產行業在快速復甦,但氣候變了。

據媒體報道,有關部門在房企頭頂劃了“三道紅線”,對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作出限制,並劃分出紅、橙、黃、綠四檔,評判房企財務安全程度。

結合近幾年“房住不炒”主旋律,以及層層加碼的調控,所有人都知道,靠高槓杆取勝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行業下半場拼的是“快”,但更是“穩”。

碧桂園顯然又佔得先機,截止6月底,碧桂園淨負債率爲58.1%,現金短債比爲1.9倍,與警戒線有着一大截的距離,穩穩地綠色水平。尤其是淨負債率,遠低於行業90%的均值,在地產企業難得一見。

有觀點認爲,三條紅線在增加投資者信息的同時,或許進一步豐富評級機構的評級工具。歷史經驗來看,評級機構的評級,往往關係着企業的融資渠道和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數據。這樣來看,碧桂園現有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已經爲未來的穩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碧桂園想要“行穩致遠”,還有更多軟硬件方面的法寶。

軟件方面,碧桂園具備“穩”的基因,且不斷強化在運營上的精細化。在8月、9月的管理會議上,碧桂園不斷強調做好“一率五力”,全面提高綜合競爭力。“一率五力”即高效率、成本力、產品力、營銷力、服務力和科技力。

同時,碧桂園還按照“四有人才”標準,通過常態化培訓、關鍵崗位能上能下等舉措,“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打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

管理學著作《從優秀到卓越》中,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先人後事”。碧桂園人才管理同時抓,在行業和市場複雜多變的當下,靠人才的聚力、效率的提升來抵禦風險,謀求更大的發展。

硬件方面,碧桂園土儲豐富。截至6月底,碧桂園在國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16698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貨值約6706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約23404萬億元,可滿足碧桂園未來四年以上的銷售量。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的項目佈局廣泛,且極具前瞻性。項目遍佈31個省份、282個地級市、1299個縣區,已經獲取的可售資源中,98%位於常住人口50萬人以上的區域,93%位於人口流入區域,73%位於五大城市羣。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的項目大多數貨量的分佈符合人口流動趨勢,且廣泛佈局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等國家級政策城市羣,發展空間巨大。

高盛認爲,由於當前碧桂園參與下沉城市的相關項目,市場忽略了其全國性佈局良好的增長空間。未來數年,碧桂園將以良好的資產負債表管理,以及主動投資房地產行業的價值產業鏈,繼續鞏固其行業領先地位。

手中有糧,自然心中不慌。圍繞地產主業,碧桂園還佈局機器人和農業業務,多元一體,朝着科技創新轉型的方向奔去。西南證券認爲,碧桂園在地產全產業鏈皆有佈局,通過科技賦能驅動,產業投資已進入萬億級市場,未來的定價溢價能力和盈利前景較大。

回到文章開頭那個問題,國際評級巨頭罕見“看多”,碧桂園憑什麼“穩”下去?答案已經很明確,地產主業精細化運營又快又穩,多元化佈局產業協同前景廣闊,兩者保證了碧桂園的“行穩致遠”。

未來不可預知,但大勢已經明瞭,碧桂園又將有怎樣的表現,市場各方都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