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興平二年(195年),掌控東漢朝堂的李傕郭汜在經歷了互相攻伐後,關中的局面已經徹底失控,同年漢獻帝東歸,但是漢獻帝東歸之旅並不順利,先後遭受李傕郭汜的追擊,可謂是歷經艱難才得以東歸,但是一路上,百官士卒損失殆盡,等到了洛陽,漢獻帝基本上就真的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了。

而說到漢獻帝東歸,其實在途中是有兩次擊退李傕郭汜的追擊的,但是本質上,漢獻帝就是各方裹挾,擁有保護漢獻帝能力的諸將,也是各懷鬼胎,沒有幾個能夠堅持爲漢獻帝,爲了東漢死戰的。

首先要說的是,漢獻帝東歸,只不過是李傕郭汜互相攻伐,對關中所造成的影響的一個結果而已。

《三國志.董卓傳》傕將楊奉與傕軍吏宋果等謀殺傕,事泄,遂將兵叛傕。傕衆叛,稍衰弱。張濟自陝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豐、霸陵間。

當時李傕郭汜互相攻伐,混亂不堪,張濟前來調和,雙方暫且罷兵,各方商議出了漢獻帝東歸這件事,漢獻帝也是派人和李傕商議,歷史記載,往返十次,李傕才答應。

這裏可能有人就要問了,李傕爲何要放走漢獻帝呢?畢竟當時漢獻帝還在李傕個管控下,他如果不鬆口,漢獻帝想東歸也沒辦法,有漢獻帝在手,就可號令天下啊。

但實際上,漢獻帝在李傕手裏兩年多,可是李傕幹成什麼事情了嗎?沒有啊,況且他平時自己就沒把漢獻帝當回事,更別提利用漢獻帝這杆大旗,給自己換取足夠的利益了,關東諸侯有幾個把李傕當回事的?

可以說漢獻帝是一張好牌,但是李傕不會用啊,所以放還是不放漢獻帝東歸,李傕並非完全在意,同時李傕可能有小心思。

《後漢書.獻帝紀》秋七月甲子,車駕東歸。郭汜自爲車騎將軍,楊定爲後將軍,楊奉爲興義將軍,董承爲安集將軍,並侍送乘輿。

也就是郭汜、楊定、楊奉、董承等將領是跟隨漢獻帝東歸的,那麼李傕在關中就有足夠的喘息時間了,這樣的話,郭汜在洛陽一線擴張時,無論是幫助郭汜等人還是趁機抄他們後路,自己都是有油水可撈的,那樣的話,局面是要比關中混戰的局面強的。

再者漢獻帝只是回到洛陽,如果日後自己還想奪回漢獻帝,從關中出兵也可以快速拿下洛陽,奪回漢獻帝。

話說回來,爲何漢獻帝東歸途中兩次擊敗追兵,但還是輾轉逃離,差點又被李傕抓會回去呢?

原因之一是保護漢獻帝東歸的各方勢力,沒有幾個是漢室忠臣,都是爲了各自利益臨時在一起而已。

《三國志.董卓傳》郭汜復欲脅天子還都郿。天子奔奉營,奉擊汜破之。

《後漢書.獻帝紀》冬十月戊戌,郭汜使其將伍習夜燒所幸學舍,逼脅乘輿。楊定、楊奉與郭汜戰,破之。

首先是郭汜在漢獻帝在東歸途中,改變主意了,想把漢獻帝擄走,接替李傕,成爲下一個挾天子的人,他派人焚燬了漢獻帝所在的學社,但是被楊定、楊奉率軍擊退,這也是漢獻帝一行人,第一次擊退阻撓其東歸的軍事行動。

此時郭汜能夠被擊退,主要還是其他各方將領暫時對東歸事宜是達成統一意見的,加之對郭汜比較反感,所以衆人合力擊退郭汜。

但擊退郭汜漢獻帝就可以踏實東歸了嗎?想得美。

《後漢書.董卓傳》寧輯將軍段煨乃具服御及公卿以下資儲,請帝幸其營。初,楊定與煨有隙,遂誣煨欲反,乃攻其營,十餘日不下......楊定爲汜所遮,亡奔荊州。

《後漢書.獻帝紀》張濟復反,與李傕、郭汜合。

當漢獻帝一行人抵達華陰(今陝西華陰市東南五里)時,段煨是恭恭敬敬送上供奉的,漢獻帝和百官也是得到了照料,但是護衛漢獻帝東歸的將領之一楊定和段煨有私怨,接着自己是護佑漢獻帝的功臣,公然污衊段煨謀反,之後率軍攻打段煨。

其實說白了就是仗着自己從漢獻帝那裏獲得的地位,藉機剷除異己,畢竟自己爲何護送漢獻帝,那就是在這亂世爲自己博得一片基業的,正好可以利用自己處於優勢地位,剷除段煨,結果楊定計劃失敗了逃亡荊州。

後來是張濟和董承、楊奉不合,回師於李傕郭汜合兵,李傕的實力雖然已經在關中混戰中有所減弱,但是他依然是實力強勁的軍閥,這就導致一時間,護送漢獻帝的軍事力量,是董承、楊奉兩人爲主的部隊,無法抵擋李傕主導的軍事集團了。

《後漢書.董卓傳》而張濟與楊奉、董承不相平,乃反合傕、汜,共追乘輿,大戰於弘農東澗。承、奉軍敗,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皆棄其婦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略無所遺。

在這種狀態下,漢獻帝一行人被李傕等人追上,軍事上的不對等,直接演變成爲一邊倒的屠殺,百官慘遭屠戮,而保護漢獻帝最爲依賴的軍事力量也纔此戰中損失殆盡,其實至此,就註定漢獻帝東歸之旅,和逃亡無異了。

本來隨行的軍事力量就不強大,結果還各方牽制,屢有因爲自己私人利益,脫離護送漢獻帝東歸行動的,這也就導致了,漢獻帝成爲李傕隨時可以欺負一下的人,只有此時漢獻帝就此妥協,答應李傕,跟着他回到關中,李傕纔會停手,不然的話,李傕追擊的腳步就不會停止。

在經歷李傕等人第一大規模追擊後,漢獻帝東逃至曹陽(河南靈寶市),此時損失大量士卒輜重的漢獻帝一行人,只能謀取外援。

《後漢書.獻帝紀》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率師奉迎,與李傕等戰,破之。

楊奉、董承引來位於河東郡一帶的胡才、李樂、韓暹、去卑,聯合夾擊李傕等人,立即記載此戰李傕敗退,被斬首數千級,這也是漢獻帝東歸時打的第二次勝仗,擊退了李傕等人。

但問題是李傕等人的軍事力量根基爲損,只是一次小敗,並不足以扭轉戰略上的態勢。

《後漢書.董卓傳》傕等復來戰,奉等大敗,死者甚於東澗。自東澗兵相連綴四十里中,方得至陝,乃結營自守。時殘破之餘,虎賁羽林不滿百人,皆有離心。

所以很快在李傕集中兵力再次來襲時,那些所謂的外援未必會拼命應戰,結果漢獻帝一行人再次遭遇重創,本來就不充足的兵力更顯得捉襟見肘,漢獻帝面前到達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陝縣老城)時,身邊兵力不過百餘人,但是卻被李傕大軍圍困,漢獻帝還是偷偷渡河,才勉強逃過一劫的。後來和李傕郭汜和議,漢獻帝一行人終於算是抵達洛陽。

總的來說,漢獻帝東歸,並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護佑,大部分人都是各懷心思,哪怕是一直護送漢獻帝抵達洛陽的董承,他就真的是漢室忠臣嗎?也不一定,大家都是見亂世已起,都想着爲自己謀取一片基業罷了,漢獻帝在他們眼中就是一杆大旗,李傕用不好,不見得他們用不好,所以漢獻帝東歸,沒有幾個是意圖中興大漢的,漢獻帝沒掛在半路已是萬幸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董卓傳》《後漢書.獻帝紀》《後漢書.董卓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