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郝嫺宇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來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來得早了一些。從10月21日開始,各大購物平臺就紛紛開啓雙十一預售活動,爲這場全民盛大狂歡拉開帷幕。天貓還提出了“雙十一比以往多三天”的概念,除預售時間外,11月1日至3日是第一波,11月11日爲第二波,爲人們進行網上消費留足了時間。

從最初的光棍節到2009年開始的購物節,雙十一到現在已走過11個年頭。可以說,雙十一如今已成爲國人每年最期盼的購物活動,人們在“剁手”“血拼”中體會購物的快感,也感受着雙十一帶來的獨特文化氛圍。但與此同時,近些年來雙十一越來越多的噱頭玩法、複雜的減免規則、明漲暗降的商家套路都讓衆多網友叫苦不迭,引發人們的激烈吐槽:

“定金、尾款、優惠疊加、紅包補貼、贈品送法,一套下來堪比奧數題,購物的興趣也沒了。”

“付定金的時間定在凌晨,還得上鬧鐘,這種‘半夜機叫’的玩法對學生黨和工作黨太不友好。”

“許多商家臨時擡價,算上購物補貼、滿減優惠,最終價格沒比原價便宜多少。”

“去年蓋樓,今年養貓,親朋好友都快把我踢出羣了。”

爲了以最便宜的價格“薅羊毛”,網友們不僅要“費盡心機”研究優惠規則,還要熬夜付款、消耗人情,緊跟每一步流程,可以說經歷着體力腦力的雙重考驗。有網友甚至懷念起雙十一剛興起時的那個簡單粗暴花錢的年代,“半價優惠、到點付款,然後等着收貨就行了。”

網友玩笑、吐槽的背後,折射出平臺、商家在消費者服務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儘管幾個電商平臺在今年的雙十一啓動儀式上均表示將通過多重舉措簡化購物規則,但從10月21日網友的預售購物體驗來說,收效並不明顯。雙十一走過十幾個年頭,人們自然期待着新的變化和更好的服務,但這些新鮮玩法都必須以好的消費體驗爲前提。如果爲了活動效應一味追求噱頭,不僅增加消費者負擔,也會影響消費者的實際體驗,流失潛在用戶,最後得不償失。不管怎麼說,對於消費者而言,還是希望購物能夠少些套路,多些真誠,讓雙十一回歸初心,讓省錢簡單點,再簡單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