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對整個明朝的概況,明成祖朱棣稱帝后爲了防範勁敵蒙古而遷都北京,親自爲大明朝守大門,創造了“天子守國門”的佳話。直到最後明末崇禎殉國,雖然他擔負着明朝滅亡的主要責任,但是他一身殉國,讓後人無不惋惜,“君王死社稷”是對崇禎的最高褒獎。 

後人看歷史總結出了這樣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感嘆中原大地淪入異族之手,天下華夏族人淪爲奴隸,曾經的輝煌變成了俯首帖耳。宋亡與強悍的蒙古軍隊,畢竟當時幾乎整個世界都亡於蒙古,宋的敗亡尚可理解。 那麼曾經打敗蒙古軍隊的大明朝又爲什麼會敗亡呢?有人說是自毀長城,有人說是君王昏庸,筆者以爲都不對。

筆者以爲是明朝養了一批白眼狼,喫大明的飯還要砸大明的鍋,這一點在南明時候表現的特別淋漓盡致。這裏我們且來說說那些出賣崇禎皇帝的人,理一理大明朝的那些賣國賊,排一排誰是大明的第一賣國賊。

吳三桂山海關倒戈,投靠努爾哈赤,引清兵入關,一直被視爲明朝的掘墓人,說吳三桂是個大漢奸不冤枉他,可是吳三桂不能算是第一大賣國賊,且容筆者道來。 引清兵入關,成爲了大明的掘墓人,如果吳三桂真是這個掘墓人,那麼此人便是“尋龍定穴”的人,歸根結底,沒有此人“尋龍定穴”,吳三桂這個無恥武夫是找不到大明朝的龍穴的。此人正是明朝第一大賣國賊洪承疇。

說洪承疇是明朝第一大賣國賊一點也不冤枉他。明朝待他不薄,大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年僅24歲的洪承疇就榮登恩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皇帝親賜他進士出身,首先給了高人一等的身份。

洪承疇爲官之後以才高學廣被朝廷重用,屢次擢升。到了崇禎二年1629年),在陝西擔任參政的洪承疇恰逢農民軍王左桂進攻韓城,他親自領兵出戰,殺敵三百,解了韓城之危,此戰讓洪承疇名聲大燥,朝廷也越來越重視他了。到了崇禎七年(1634年),洪承疇已經貴爲陝西三邊總督,加封太子太保,領兵部尚書銜,同時總督河南、陝西、湖廣、山西、四川五省的軍務,成爲了鎮壓農民軍的主要軍事統帥,至此可見,洪承疇已經成爲了明朝的肱骨之臣,他成爲了明朝這座大廈的柱子,影響巨大。

隨着國內農民戰爭越演越烈,關外的滿清趁機興起,尤其是皇太極成爲清軍統帥後,清軍戰鬥力變得更強了。爲了防止清兵進入關內,明朝在松山一代築成了錦寧防線,洪承疇親自帥軍與清軍決戰於松山,無奈松山戰役打敗,松山失陷,錦寧戰線名存實亡,此後明軍在關外再也無力同清軍一戰,皇太極自負的說:““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僕。明朝精兵已盡,我再四周縱掠,北京一定可得。”

在松山戰役中,洪承疇缺乏決戰的決心,在衝擊清軍失利後便輕易決定撤退,撤退中又匆忙逃脫,錯誤的選擇了逃跑路線,數十萬大軍在撤退中被清軍打擊的土崩瓦解,遭到斬殺53000多人,最終松山被清軍團團圍住。 松山城破,洪承疇、巡撫邱民仰被俘虜,總兵曹變蛟等將領被殺,文官貪生被俘,武將皆戰死,誰說大明戰將?

洪承疇如果真是大明忠誠被俘虜後大可以身殉國,他不僅沒有以身殉國反而成了大明朝的禍害。身爲大明朝的柱國,他對大明的內部機密,軍事情況等等機密瞭如指掌,他爲清軍效力,無疑是明朝的最大禍害。 話說松山戰敗,關外陷落,崇禎皇帝以爲洪承疇爲國獻身了,給他修建祠堂,建立雕像,以示哀悼。可是當崇禎得知洪承疇降清後氣的差點昏了過去,命人將雕像砸毀,而民間百姓則將他雕像的碎石全部丟進了茅坑裏。 洪承疇降清後立下無數戰功,給皇太極出了不少加速明朝滅亡的點子。在順治帝登上北京金鑾殿後,大衆滿朝文武的面,說滅亡大明,洪承疇功勞最大,所以封他爲當朝一品大員。

洪承疇死後被清朝賜葬北京,併爲他著書立傳,明朝的賣國賊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名垂青史了。 文末給大家講個洪承疇降清的故事。說是他被俘虜後面對清軍是油鹽不進,皇太極幾次想要殺了他,最終是捨不得這個“人才”。最後利用美人計攻破了洪承疇的心理防線,這個美人還是皇太極最美的一個妃子,洪承疇就範了,開始一心一意跟着新老闆皇太極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