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將軍在出徵前訓話!

將軍在臺上講得慷慨激昂,臺下士兵聽得熱血沸騰,齊齊執兵山呼!然而,這樣的情景,在真實場景中基本上不會出現。

古代將軍出征前有沒有訓話?當然有,但並不像電視劇裏面那樣對着幾萬人訓話。因爲這既無必要,也做不到。

規模以上的部隊是如何通訊的

一萬人,一百人爲一隊,共排100隊!考慮到古代攜帶冷兵器,前後的距離可能還要遠一點,想一想,這個方陣有多大?

如果有現場看過足球比賽的經歷,一萬人團團坐在場中,那個面積有多大?如果沒有擴音器,一個人講話大家能聽見嗎?當然聽不見。

嗓門再大,對於一萬人而言,跟蚊子哼哼沒啥區別。更不用說對着幾萬人喊了。最多就是前面幾排能聽得見,後面的根本就是蒙的。

古代軍陣的傳遞訊息軍令,一般都是通過鑼鼓號角旗幟等,會有專門負責觀察旗語鑼鼓的士兵。

喊話基本沒有的!就算有那麼大的嗓門,也沒有解決同步的問題,隊伍一定會亂成一鍋粥。

古代一次性集結幾萬人異常困難

隊伍的集結,是士兵入伍第一課,迅速站成隊列,是成爲軍人的第一步。一個班、一個排、一個連、直到一個營,集結起來速度是相當快的。但是,在團級建制以上,集結起來就相當費事了。更不用說一個師了。

古代行進,一靠步行,二靠馬,幾萬人要集結在一起,要多長時間?這個不是說你軍令嚴整就可以做到的。

當部隊人數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必須按照建制,保持“相對的獨立”和“距離”,這既是作戰的需要,也是出於指揮的要求。

幾萬人聚集在一起,對於指揮來講是災難性的,無論古代還是現代。

古代如何訓話的

首先,不是每支部隊都有資格來聽訓話的,一般一支部隊挑出百把人去參加就不得了了。

其次,古代軍隊中,並不是每支部隊都能夠一視同仁得到同樣的給養和裝備的。參加訓話的,往往是一支部隊主將的親兵,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精神良好、衣甲鮮明,軍容嚴整,能夠體現出部隊的戰鬥力,也能給主將掙面子。

最後,參加訓話的,大部分都是各個部隊的主官,比照現在,最多就是到營連級,一般小兵,老老實實呆在軍營中,該幹什麼幹什麼!

這樣,主將對着百把人訓話,是不是要輕鬆多了?

所以,古代訓話,並不是電視劇上那樣幾萬人聚集在一起,既無可能又無必要,當然也就不需要大嗓門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