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御駕親征攻打大明時,爲何對幾個貝勒非常不滿意?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皇太極與努爾哈赤對待大明的態度完全不同!

幾個貝勒基本繼承了父汗的意志,都是主戰派,大貝勒的意願不是太明顯,但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莽古爾泰的主戰意願非常強烈!

皇太極在范文程的建議下決定對大明採取“懷柔”之計,要真正達到滿漢蒙一視同仁,還要給漢人分田地,不殺漢人的同時還要給漢人分田地……

皇太極的這種完全不同於努爾哈赤的做法,衆貝勒幾乎沒有一個人同意的!

雖然他們在皇太極的權威之下勉強同意了“懷柔”之法,但真正到了戰場上,他們全部都變了,甚至變成了連皇太極也不能制約的人。

所以,纔有了皇太極不“動”代善,而且“動”阿敏還藉助了多爾袞之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淩河城的血腥

皇太極攻打淩河城的時候,是打算好了讓莽古爾泰打前陣的,可是莽古爾泰公然在衆將士之前抗旨,說既然採取懷柔之策來對付遼東地盤,那他可不想身先士卒了,他打過的仗不少了,以後出力不討好的事他再也不幹了!

皇太極氣結,說三貝勒你想抗旨?

莽古爾泰比較野性,竟然拔出了身上的佩劍!

皇太極雖然沒殺他,但在大貝勒的主持之下,拿掉了莽古爾泰的貝勒身份,甚至還拿去了他鑲藍旗的兵權,同時罰銀一萬兩!

皇太極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自己是皇帝,就不能讓任何貝勒對他的皇權造成威脅!

對莽古爾泰這麼做也是殺雞給猴看!他倒要看看還有哪個貝勒無視皇威!

但偏偏二貝勒阿敏無視皇威!

既然三貝勒不能打頭陣了,那就讓阿敏來,誰想到阿敏在淩河城裏大開了殺戒!不僅殺士兵,連普通的百姓和婦孺兒童都沒有放過!

當時的淩河城裏,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害得不同意屠殺漢人的范文程撫地痛哭,說他們可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啊!

何止是范文程大痛,連皇太極也大痛,他痛心的不僅是他和自己未來子民的關係,更痛心的是:阿敏可能是自己駕馭不了的了,肯定對自己的皇權造成威脅了,可是自己剛剛懲罰了莽古爾泰,再來懲罰阿敏,恐怕會被羣臣以爲他荼害異己,還對自己的親兄弟下手!

所以,皇太極需要一個人當做“跳板”,思來想去,可能多爾袞是最好的人選!

2.二人飲酒醉

皇太極之所以選中多爾袞直接跟阿敏抗衡,一方面是“借刀殺人”,懲戒阿敏,另一方面是看看多爾袞對自己是否忠心!

所以,皇太極就請多爾袞喝酒,說你感覺二貝勒阿敏怎麼樣?

皇太極的情商太高了,他已經揣摩到了皇太極要懲戒阿敏的意圖了,所以他馬上說道:阿敏從來不把大汗放在眼裏!

皇太極又問:那要是阿敏有朝一日拉攏你,你當如何做?

多爾袞馬上起身摔碎了酒碗,說如果有一天我多爾袞要是辜負了大汗,那就讓我跟這個酒碗一樣粉身碎骨!

皇太極滿意的笑了,然後就如此這般地佈置了一番!

可是多爾袞的弟弟多鐸卻把多爾袞好一頓批評,說你忘了母親可是死在皇太極的手裏,難道這些你都忘了嗎?

可多爾袞卻說這是真正得到皇太極信賴的好辦法,徹底壓抑住阿敏。

而且多爾袞對阿敏的評價是:有勇無謀,狂妄自大,根本不是皇太極的對手!自己和弟弟多鐸如果跟阿敏聯手對待皇太極的話,下場肯定很悲慘!

最後,多鐸不得不佩服多爾袞的選擇!

3.最聰明的代善

就這樣,當阿敏自恃戰功赫赫,公然要求皇太極把莽古爾泰的鑲藍旗交給他一併掌管的時候,多爾袞出來說話了!

多爾袞添油加醋地說了阿敏的很多罪狀,包括他不把皇太極放在眼裏,對漢民大開殺戒,本來有了正藍旗,現在又想要鑲藍旗,簡直就是慾壑難填,難道他這是在覬覦皇權不成?

阿敏怒斥多爾袞簡直是落井下石,但羣臣卻沒有一個站在阿敏身邊的!因爲他們何嘗不知皇太極的心思?狂妄的阿敏不是殺了幾百個百姓那麼簡單,他簡直是威脅到了皇太極的地位,這是皇太極不能允許的!

說他干預了皇太析的“仁政”只是一個巧妙的說法罷了!

阿敏看到大勢已去,主動要求卸去身上的職位,從此不再做什麼屠城呀,不把百姓當人看的事了!

如果說莽古爾泰是個“雞”的話,那阿敏其實也是一隻“雞”,這都連弄兩隻“雞”給猴看了,誰還敢再不聽皇太極的話呢?

所以,當阿敏被人押下去的時候,皇太極“語重心長”地對大貝勒代善說道:現在朕只有大貝勒你了,你可不要離開朕啊!

一語雙關的話早已讓大貝勒汗流滿面了,他以後只能對皇太極更忠心才能好好地存活下去了!

當然,他聽話了,皇太極也就不可能動他了!

可嘆三貝勒莽古爾泰最後抑鬱而亡,而熱衷屠城的阿敏,最後死在了獄中,反而是小心謹慎的大貝勒代善平安無事……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句話:伴君如伴虎!跟本文的故事非常貼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