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首先是爲自己解惑。

第九章:人類心理健康手冊

——靈遁者

拿我身邊的人來說,你問他哲學問題,她或他一般會說,對於哲學我一無所知,別問我,問也不知道。再拿行內人來說,學哲學有什麼好處呢?作家,藝術家,心理學家,哲學家,音樂家,畫家……都說自己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拯救不了別人,甚至拯救不了自己。

今年對於全球每一個人而言,一定是難忘的。我剛纔又去查了一下新冠疫情感染人數,已經累積突破1700萬了,死亡人數超過140萬了。很多人倒下,就再也沒有醒來過,生命的存在問題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着我。

全球有超過10億人有精神困擾問題,另據WHO報告,全球大約還有20億飲酒者以及13億吸菸者。世衛組織記者會上,總幹事譚德賽也強調了“有害使用酒精導致每年300萬人死亡”。

所以對於文字工作者而言,我也自詡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我希望你們都能活到老死,而不是主動放棄生命。看看我的標題《人類心理健康手冊》,標題夠大吧。我在《探索生命》中說:“此意識與彼意識無差別。”本質上我們的意識的產生是無差別的。每個人的聰明程度也真的差距不大,我能想到的,你們也能。只是大多數你們,肯定沒有我想這些問題想得時間長。術業有專攻,我生病了會去看醫生;而我希望當你對你自己的存在產生疑問的時候,你來看看這個“手冊”上的回答,再來決定你一下步要走的路。本章也是《重構世界》最後一章內容,因爲只有你們存在,重構世界纔可能成真。

當你意識到你自己是存在的時候,這對於人而言確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你的身體承載着意識,你的意識又指導着你的身體。物質和意識,你,我,他……所有這些存在都有最簡單的基調,這些基調就像一棟房子的根基,根基不穩,樓自然不穩,遇到風暴雷電,就會相較於那些根基好的樓更容易倒塌。

我即將要回答的問題,也都必須建立在下面這不到300字的內容上。

人的定義: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意識的定義: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

人的意識的定義:意識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的本徵。也可以表述爲:意識是人的總和的本徵。

物質的定義:物質是意識存在的本源。【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猶如電場和磁場這樣的類比。不存在“存在先於本質”這樣的先後順序。】

意識層次的劃分:

1、無感覺。一塊石頭是沒有感覺的。

2、感覺

【高級生命體,意識最低的層次就是感覺。感覺包括觸覺,聽覺,視覺,嗅覺等。】

3、知覺【我覺察到了危險。就是知覺。】

4、想象【把太陽看成一個點,就屬於想象。】

5、思維

6、超思維

讀了上面的內容,你就可以看下面的回答了。

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什麼意思?就是宇宙是一個熵增【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的過程,而意識就是抵抗熵增的因素,也就是說抵抗宇宙走向混亂,甚至滅亡。從這個角度講,每個人都是偉大的,都是“上帝”,在扮演拯救宇宙的角色。所以你爲什麼活着,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加強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讓自己存在,讓自己走向“有序”,“有力”,“有思想”的方向。而不是讓自己在“熵增”過程中迅速滅亡。這就是我爲什麼給自己寫下: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探索。

從另一個側面,你能得出放縱自己,聲色犬馬,酗酒吸毒,渾渾噩噩必然加速自己的熵增過程,讓自己快速走向滅亡。【最近這些天,馬拉多納去世了。馬拉多納退役後的生活就可以用聲色犬馬來形容,這也是導致身體質量迅速下降的原因。】

這時候你對比一下那些大佬,爲什麼他們每天幾點起牀,幾點睡覺都有規律,運動也是,他們穿衣簡單,不願意在這些事情上花過多時間,都是因爲他們在追求“有序”,他們想把更多的事情放在“可控”的範圍內。而那些對藥品,酒精等上癮的人,對自己都失去了控制,何談控制事情。

有聰明的人,此刻會提問:“你還沒有回答爲什麼我能意識到自己是存在的?我先想知道這個,然後纔想知道我該怎麼存在着?

物質爲什麼存在着?和你爲什麼存在着的答案一樣。你能回答一塊石頭爲什麼存在着嗎?關於存在的話題,無論是物質存在,還是意識存在,都是“絕對”話題。也就是存在是絕對的,無需自證。這個在第八章中有詳細說過。在這裏大家簡單瞭解,我是我,無需自證,這個概念叫自證者無需自證。我是誰?我是什麼?包含邏輯了,需要去證明。所以存在是絕對存在,無需懷疑。

人的本質是什麼?答案就是馬克思定義的那樣: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意識的定義,也是根據人的本質來定義的:意識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的本徵。也可以表述爲:意識是人的總和的本徵。所以人是複雜的。

老師,如何看待死亡?

活人是體驗不到死的,死終將會來臨,不要着急。

人爲什麼會死?人是一個半開放的系統,熵增定律在人體也適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從身體到意識,都將漸漸失去“控制”,這是寫在基因裏的不可控的內容,因此人最終會降維爲另一種存在。 我們活着本身就是在抵抗生命走向死亡,這就是你爲什麼喫,爲什麼休息,爲什麼恐懼這恐懼那的原因。喫和休息等是爲了給這個半開放的系統補充能量,使之做到“熵減”;恐懼這恐懼那是一種防禦和存在機制,甚至是寫在你基因裏的。所以只要你還活着,你就在抵抗自身熵增過程。

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肯定會問:“那到死後會底降維爲哪一種存在了?靈魂?還是什麼?”

我說了,活人是體驗不到死的,準確答案得等我死後才知道。根據現在的科學和經驗,物質的我們死後將變爲石頭的一樣的存在;關於意識的部分,既然意識作爲一種物質的本徵,那就是也一定會降維。只是在降維過程中,意識這部分存在會如何變化,目前還在研究中。保持好奇,保持敬畏即可。

靈遁者油畫

老師,階級是怎麼出現的?

物質是意識的本源。物質的本源的數量【資源,生產力】等都是有限的,人類發展進程是走向更有序和更高度集中,這個高度集中就是產生階級的原因。

如何看待自由,如何追求自由?

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所以身體是意識的桎梏,意識渴望自由,意識渴望得到釋放,我們渴望飛,渴望無所不能,渴望快樂。可是身體阻止了我們的無所不能,舌頭能感受到甜,也能感受苦。身體能感受到舒服,也能感受到疼痛,所以永遠要辯證統一的看待自由,看待一切和“自由”一樣的詞彙。那就是身體和靈魂是矛盾的,是辯證統一的,他的矛盾性推動着你向前。所以包括尼采在內的一些哲學家,認爲人的本質是追求自由是片面的,是不全面的。

老師,我感到孤獨,茫然無措該怎麼辦?

體會到孤獨,就是體會到了存在,恭喜你,你還活着。不過狀態不佳,因爲孤獨和茫然無措是無序性的表現。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態,就動起來,忙起來。開始工作,開始寫作,開始鍛鍊,開始談戀愛,開始跳舞,開始爬山……不過只要你是存在的,你就會體會到孤獨。因爲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反覆去理解,你就懂了。我也孤獨,所以我熱愛思考和寫作。我寫作的時候,感覺不到孤獨,好幾次一抬頭,發現天亮了。

老師,我有精神病,抑鬱症,焦慮症,憤怒或者害怕,控制不住自己該怎麼辦?

此意識與彼意識無差別。你和我,以及和其他人在意識產生的機制方面都一樣。你只是想得比較特別。所以別怕,有病就治。何況精神病和抑鬱症之類的在我這裏算不上是“病”。所以年輕人,多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從今往後,要認識到,一個成功的人首先是能控制自己的行爲和性格的,也就是大家都說要有良好的修爲。寵辱不驚,安貧樂道,世界紛繁變化,我自巋然不動。已經失去控制的,就向着“有序”方向做自我救贖,自我救贖遠比別人給你打針喫藥來得快。

老師,如何看待婚姻?如何看待愛?

婚姻制度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係,通過歷史脈絡,你會發現,隨着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生產關係會得到更大的自由,而作爲社會關係的婚姻制度會自然越來越“鬆散”。千年之後,婚姻制度都是可能被取消的。就像現在全球範圍內,有很多國家取消了戶籍制度是一樣的。但愛和愛情是永遠都會存在的。所以無論什麼時候要敢於去愛,而不是敢於去走進婚姻。婚姻不等同於愛。所以我羨慕兩個互相熱戀的人,兩個結了婚還彼此愛慕的人,但不羨慕爲了婚姻而走進婚姻的人。

老師,愛是什麼?

“如何看待愛”和“愛是什麼”確實是兩個問題。有兩種回答方式,都不算複雜。自證者不需要自證,即愛是愛。但問題是“愛是什麼?”這個就需要回答,首先你要清楚愛是倫理問題,倫理問題沒有邏輯可言。所謂的邏輯也是道德邏輯,道德邏輯不是真理邏輯。但“愛是什麼?”關乎人,潛臺詞是在問:“人的愛是什麼?人與人之間的愛是什麼?”還可以繼續往後推這個概念,就是海德格爾說的“全體”的概念。海德格爾這樣處理,必然陷入非理性主義。所以我的回答是從人的定義着手即可,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人是複雜的。因此愛是什麼的答案如下:愛是人。或者表述爲:“愛是人,人的正念意識。”如何理解這句話,很簡單,愛是一種意識,它本徵的是人的意識,所以愛是人,是人的一切。如果你還不理解,那你自己反思,或者把整本書讀一遍就懂了。

再強調一點,愛是倫理問題,沒有邏輯可言,所以維特根斯坦認爲愛是什麼無法回答,我們需要對“愛是什麼”這個問題保持沉默。但我還是回答了,我回答了,不證明這個是邏輯的答案,懂了嗎?這個答案是“哲學” 的答案。和詩詞“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以身相許。”,“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句子表達的概念是一樣的。

老師,我失戀了,茶飯不進,不想活了怎麼辦?你說愛是人,是人的一切,可我的“一切”現在沒有了,我該怎麼辦啊?

我最怕這類讀者,識字識了半個,讀死書,不變通。辯證法思維要始終貫穿在你的思考中,懂嗎?不能只看“矛”,不看“盾”,要看到“矛盾”。愛是人,不愛也是人;愛是人的一切,不愛也是人的一切,所以說“愛”沒有邏輯可言。而剛開始去愛的人,總想着我愛她,我爲她做了那麼多,她也應該愛我。這是可笑的,懂嗎?不要奢求你愛她,她就必須愛你。你怎麼愛上她的,她就可能怎麼愛上別人,懂嗎?你怎麼愛上她的,你就會怎麼愛上另一個女孩,這種情況叫“出軌”,是失戀沒有什麼區別。

失戀了很正常,各種不適,是因爲失去她,打亂了生活節奏和思維節奏,也就是說你需要建立新的或者適應新的“熵能量”狀態了。如果你覺得是生活更加混亂了,那就做一些抵抗“熵增”的事情。就是我在回答如何看待孤獨中所說的那樣。

老師,時間是什麼,存在嗎?

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很多人以爲時間是主觀的,但其實不是主觀的,時間確實存在。時間和空間,物質是一體的,也就是時間具有物質屬性,所以存在是必然的。至於怎麼存在着,就應該用物理知識來回答,而不用哲學或者主觀臆想來回答。我在科普《變化》中給出的答案是:時間是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位置以及運動速度的應變度量過程;它是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

通俗點,就是建議大家珍惜當下,珍惜此刻此時。

老師,我得了絕症該怎麼辦?我家人得了絕症該怎麼辦?

首先你要明白,在你不相信自己的情況下,你相信誰都是可怕的。這個問題,我問過兩個護士,一個醫生,他們的回答就是我的回答。他們說:“確定是絕症嗎?如果確定是,就不治了。回家,該喫喫該喝喝,快樂一天是一天,活一天是一天。”

老師,人生短短百年,做善良的人和惡人有區別嗎?

首先善惡和愛是一樣的倫理問題,倫理問題沒有邏輯答案,本來是需要沉默的。而且善惡也不是人的本質。但善惡【這種意識】影響了人的本質的形成。【即社會關係】。所以善惡的區別,也只能從道道德倫理關係角度去區別了。人類文明普適的價值觀是什麼,人就應該向那個價值觀靠近。得道者多衆,失道者寡助。愛和善是文明的方向,恨和惡是文明的反方向,所以答案就清楚了。

而且大家要明白,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意識可以反作用於物質。所以“不同”的意識會對自身產生不同的影響。你對別人善,其實是對自己善;你對別人惡,其實是對自己惡。佛是慈悲的,得道的高僧能修出舍利子,而普通人卻只能燒成一把灰,這個讓我喫驚。也是讓我重新審視意識的力量的原因。所以善的力量,積極的力量是值得學習的。反觀惡,往往是吞噬自己的力量。但沒有人,先天是惡或者善,因爲善惡不是人的本質。上面還回答過絕症的問題,寫到這裏再補充一點,積極的意識能量對人的身體影響是積極的,是健康的;相反惡的意識,悲痛絕望的意識,對身體的影響是不健康的。有很多人得了絕症,但心態好,活下來的案例,你可以自己去搜。而且也有很多心態不好,一夜白頭,被人活活氣死的案例,你也可以自己去搜。

老師,人爲什麼要結婚?

人爲什麼要結婚,是因爲人是社會性動物。從生理角度講需要性,從社會角度講需要社會關係和社會認同。就目前而言“結婚”就是相當有代表的社會關係的制度。而且社會關係的意識包括了“愛”這個詞,它是一個有序性,正能量的詞,所以人就會順從社會關係和自身需求而選擇結婚。

老師,那找不到喜歡的人,還結婚嗎?愛是一切,不愛也是一切。當婚姻成爲一種主流社會關係制度的時候,環境會促使你向它靠攏或 者妥協。沒有遇到喜歡的和愛的,還結婚嗎?大膽去結吧,現在不喜歡,不代表將來不喜歡。現在喜歡的和愛的,不代表將來也喜歡。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修正的過程。

老師,孩子叛逆,不聽話該怎麼辦?

叛逆——這也是意識的覺醒。孩子會隨着成長不斷加強自己是存在感,而且隨着力量的增長,知識的豐富,身體魅力也更成熟,就會越想擺脫束縛,證明自己的存在,得到更多認同。所以你作爲家長,要一直肯定他的存在,鼓勵他的正確的追求。對於那些不正確的追求,及時呵斥,做出引導。同時家長要記住,不要以你的模型來打造孩子,他意識到自己是存在的,就遵從他自己選擇。你只是帶她來到了人間,引導她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其他的,就讓她自己走。你不是保姆,不要事事都管。

老師,奮鬥很多年了,感覺自己一無所有,很失敗,怎麼辦?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人是逆熵存在的本徵,你在對抗宇宙的寒冷,你在對抗自身的死亡,你本身是成功的。每個人就像一艘巨型飛船上的器件,沒有每一個像你一樣的存在,就沒有這艘巨型飛船,也就是沒有這個“時代”。很多時候,第一名只有一個,但你即使你是最後一名,你能活得比第一名都開心,你纔是真成功了。

還記得前面說過的話嗎,一個成功的人,首先是能控制自己行爲和心理的人。你心理上感覺自己一無所有,就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現。你不相信自己,別人更不會相信你。我不建議你吹牛,不建議你搞面子工程,但如果吹牛和麪子工程能讓你自信,你多去做我也理解。就像很多人,穿一件好衣服就能開心好幾天,開一輛豪車,就覺得成功了。覺得成功了,就自信了,自信了就會更加大膽而努力,良性循環是值得學習的。但過度膨脹,就會成爲笑話,成爲打擊你的力量。

所以從相信自己開始,從小事做起,堅持去做,就是成功。人生重在體驗過程,我們希望過程是快樂的。物質是意識的本源,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所以物質會影響意識是正常的,但意識也影響物質。作爲能動性很強的人,要懂得用意識突破物質,因爲物質和意識是一體的,可以相互轉化。那些喫着粗茶淡飯的高僧,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好幾天。我也很好奇,他們看到了什麼,爲何如此癡迷?那些執着藝術的人,一畫就是一天,甚至持續每天都畫,沒有錢,卻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人生首先是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說你。再強調一遍,先自己相信自己!

老師,有外星人嗎?

當然有,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爲:“有外國人?”當然有了。換個角度想想,我們就是外星人!

那老師,爲什麼他們不和我們建交?

你怎麼知道沒有建交,現在沒有不代表之前沒有,之前沒有,不代表之後不會有。如果真的沒有,那就是他們把我們當作成了非洲草原上的獅子了。

老師,放縱自己,享受快樂不可以嗎?

辯證的思維應該貫穿在你碰到所有問題上。人生短暫,開心快樂才能保持更健康。在快樂中學習和工作也更加有效率。所以享受快樂,追求自由應該值得被推崇。所以年輕人去喝酒,去蹦迪,去跳舞,去冒險……都是值得的。但沉迷其中,過度享樂,就不再是有益的。

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生命的過程是一個抵抗過程,是一個抗爭過程,人類的發展就是證明,我們從荒蠻走到了現在的高樓大廈,靠的是什麼?是生生不息地延續和奮鬥。這些成就與每個在地球上存在過的個體息息相關。

每一種生產關係的系統,也都在“熵增”過程中,辯證地去看,並不是說每一種熵增都是不利的。因爲只有系統不穩定,只有系統混亂的情況下,才更可能出現新思維,新勢力,新創新。這就是爲什麼會有百家爭鳴,文藝啓蒙運動等等思潮;這也是爲什麼舊時代會更迭,是因爲熵增達到一個頂點。即馬克思所說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達到頂點,不可調和,必須用極端的方式來解決。

事事井然有序,當然是好的,但還應該放鬆一些,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保持你的思維的創造力和思考力,不然你會變得像機器一樣。這也是你爲什麼羨慕孩子的原因,因爲孩子始終以快樂爲生活導向。但隨着“熵增”,他也必須學會各種規則和秩序,這是人類文明的需要。

這個問題其實也回答了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別人經常問我:“儒釋道三家的思想,你信奉哪家?”

通過上面的回答,你應該明白,你需要哪家的內容,你就信奉哪一家。而不是拘泥於一家。時代在變,你自身的情況也在變,所以以變應變,方能持久。

老師,你說的這些我都懂,可是我做不到,該怎麼辦?

道理確實很多人都懂,我說的這些,我也不一定能做到。做不到就承認自己做不到,不用假裝你能做得到。就是你要接受你,無論何時都是這樣的。人生多一些樣子,在年老時候會覺得很美。雖然當時很無奈,很絕望,很失落……

老師,你最害怕什麼?

我害怕的東西挺多的,比如我曾經試着一個坐在家裏,打開那些評分很高的恐怖片,我以爲我能釋然,不被看似虛幻的拍攝內容影響,但事實上我做不到。隨着電影的播放,我有緊張,我有害怕……

我害怕的東西挺多的,比如貧窮,深淵,高崖……物質是意識的本源,所以用物質來給意識安全感,是有理論基礎的。好在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一個一無所有的人,確實可以通過調整意識來讓自己快樂。雖然在正常人眼中,可能會說:“這個是個傻子。”可是誰是傻子,還真不一定。

上學的時候讀到屈原的故事,我很佩服屈原。現在也是,然而再讀一次屈原與漁夫的對話,我卻更佩服漁夫。你們也再讀一遍吧。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gǔ】其泥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yì 】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有恐懼也是一種體現存在的證明,你有恐懼說明你不是一塊石頭。我們要勇敢的理由,依然是我們不是一塊石頭。所以衝破恐懼的勇敢才更讓人欽佩。衝破那些物質的羈絆,去展示你自己,不要恐懼,也不要畏懼。我終究還是看完了恐怖片,覺得拍得真好。

我們的父母一輩,大多數人也終究熬過了貧窮。而且他們說,那時候窮,也並不覺得可怕。餓肚子確實難受,確實要命,但沒有因此放棄生命。我的奶奶講過,那時候好多人臉色是青色的,撩起衣服肚皮都是青色的,就是各種樹葉草木喫的。理解生命的方式,確實是要在當下理解。但如果你能從過去看到現在,你就得到了另一種力量。

老師,我絕望了,看不到一點希望,想結束生命,以擺脫痛苦,該怎麼辦?

其實上面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從哲學角度講,存在是絕對,活着也是絕對的。就是說活着本身就是希望。爲什麼活着的問題,不值得懷疑。只值得去證明,但這個證明又沒有邏輯可言。

在反圍剿過程中,毛主席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失地存人,人地皆得。”所以一路退到陝北,從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好死不如賴活。”話糙理不糙。已經絕望,已經觸到谷底了,還怕什麼呢?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時刻就是你絕望的時候。只要不死,你就是偉大的!活下去,像小草一樣,接受秋霜和冬雪,到了春天還有破土而出的勇氣。

老師,人死後就是一堆枯骨,奮鬥有意義嗎?

人是活在當下的,不是活在未來的!今天你得喫飯啊。而每一天的奮鬥,才能將你帶向更好的未來。

老師,你相信緣分嗎?

當然相信,緣分本來就包含在所有相遇的邏輯之中。

老師,人的命運是固定的嗎?

規律是存在的,但相信規律不代表向命運妥協,反而是利用規律,更好的服務自己。這就是爲什麼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人是人,這種屬性無法改變。石頭是石頭,這種屬性也無法改變。但人和石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命運軌跡不是固定的。善於改變命運的人,一定是借勢翱翔的人。因爲在熵增過程中,規律也是抵抗熵增的一種機制。有人這時候會說,那就是“熵增定理”自己也抵抗住自己,沒錯,可以這樣理解。

人的命運也是這樣,我們是自己與自己的命運抗爭,自己與宇宙規律抗爭。確實有人類無法抗爭的因素,比如自然災害,自然老死等,是因爲我們也是這“規律”中的一份子,遵從規律,是遵從自然。所以如果說人生有命運,我們就是命運。

靈遁者先生近照

老師,我還想問什麼事情是最美好的?

看雲海翻滾,看落日餘暉,聽蛙聲一片,與你愛的人迎風而立……這些都是最美好的事情。寫這篇文章,我也覺得是美好的。

老師,我還想問……

別問了,其實上面的很多答案都不是唯一的答案。我只是一種參考,我希望你能比我想得更完善,比我回答的更接近真理,更讓人覺得有力量。你做你自己的老師吧,多笑,但遇到困難和挫折,也可以哭……

獨立學者,作家,藝術家靈遁者哲學作品《重構世界》第九章。

相關文章